创业经纪人引领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植
2014-04-08孙富安
孙富安
(淮北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伴随着我国高校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根本转变,各类专业大学生就读人数与日俱增。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0万,2010年达630万,2011年近660万,“十二五”期间应届大学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后金融危机的惯性辐射,就业高峰叠加,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客观需要。
一、创业理论文献综述
在经济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创业是经济增长的强力推进器,法国著名学者Cantillon于1755年首次把创业者一词引入经济学。他认为冒险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首要素养,所有的经济活动从本质上讲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因素,创业者一方面承担把握创业机遇和筹集创业资金的风险,同时还需承担面对市场价格起伏态势将其产品或服务售出的风险,创业者准确洞察市场动向并找准机会才能获取利润。另一风险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奈特认为,创业者是不确定性决策的最终判定人,通过识别不确定性中蕴含的机会整合资源获得利润。
管理理论学派从现实出发研究创业的方法及路径,突出主动学习对创业的决定性作用,而不应仅仅依赖天赋、性格的涌动或智慧、灵感的闪念。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业是一种行为的体现,绝非个人性格特征,敢于直面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实地工作的学习与锤炼激发创业的灵感、培育创业精神,成为创业者。
机会理论学派强调应以“机会”为线索展开,从“有利可图的机会”和“有开拓性的个人”二者结合的角度研究创业。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ek认为创业是一种机会抉择、资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在突破当前条件限制前提下对于机会的捕捉和资源的利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促发传统创业理论的裂变,企业孵化器理论应运而生。企业孵化器是新生中小企业生存与发育所需的共享帮助的有机系统,通过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资源条件与管理支持,促进其日益壮大,逐步完成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这一理论认为,孵化器的职责主要体现为多渠道组织和协调新创企业所需各种资源,从而缩短实际控制与客观需要之间的“资源差距”;嫁接新创企业与公共设施及各种社会网络资源链接的平台,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
国外学者对创业理论的研究走过了一个渐渐深化的历程,受知识经济的推动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国内学者对创业理论研究尚属探讨阶段,对大学生创业的“引领”只是局限于理念的熏陶、政策的倾斜及方法的启发,缺乏针对创业者个体特色的差异化扶助和指导;以“技术、经验、人脉”三大支点为成长平台的创业经纪人引领机制以“结对子”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其创业能力培植更具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构成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个多种因子的侵染与组合,是品质要素、核心要素、融合要素、文化要素高度冶炼的有机统一体。
1.品质要素。创业能力的品质要素是点燃创业激情的引发性前置条件,彰显着事业孕育开拓的牢靠“定力”。个人品质并非先天形成而凝固不变的,重在后天的打磨与锤炼。①辩证的认知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基于对自己优势与劣势的通盘过滤,扬长避短,清晰地理顺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带给自身的机遇。②独当一面的自信心和独立处事能力。具有直面各种挑战的勇力,即使在缺乏他人指引情形下也有开创局面的独立工作素养。③良好的自控力及较高的情商。面对外界因素的干扰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能在压力下保持一份泰然处之的高效率工作方式。④持续的学习意愿和首创精神。在不间断学习中充分挖掘潜能,比照他人的言行,反省自己的得失,铸就变异思维和创造性思想。
2.核心要素。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支撑点,蕴藏着事业良性运转的厚重“张力”。大学生要成功实现创业,应当具备包括自我学习发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在内的多方面能力。[1]由多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务必具备“捕捉和把握创业机会的洞察力与敏锐性、有效整合相关资源的果敢决策能力、以冒险精神为支柱推断不确定性中蕴含商机的胆略、权衡利弊地巧妙利用外界有利条件的借势谋略”,即便是单独一人的创业道理依然如此。组团个人的创业素质决定着创业团队的发展潜力与拓展力度,这些创业素质也是多种因素的“合力”而致:个体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领悟力对接着“机会”捕捉的几率和挖掘的可能;战略思维、理论修养和运作技巧体现出“管理”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冒险意识决定着“风险”的承担耐力;导入比较优势、利弊分析的精确预测折射出“借势”的效度。据此,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应以对“机会、管理、风险、借势”这四项核心要素的全面体会并亲身亲历为入手,培植创业能力的核心技能。
3.融合要素。创业能力的融合要素是开创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全方位触角,包容着归拢经济社会生活中诸多资源的“凝聚力”。顺应时代变化的应对能力与多重政策的综合运用能力;吸纳多元文化精髓的跨文化工作涵养;精明睿智的商业头脑,商务谈判中具备沟通双方或多方“共赢”的说服力与感召力;以退为进的灵活手腕,处置争端问题时巧妙地通过适当妥协或让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达到双方或多方满意的结局;具有很强的信息收集与取舍能力以及在事物繁芜境况里工作调配的逻辑性与计划性。
4.文化要素。创业能力的文化要素是镶嵌于创业始末的心理习俗、理想追求与群体氛围,镌刻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软实力”。我国亟待培养自己的创业文化,这是由大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其职能所决定的,培育创业文化绝不仅仅只是增添些许企业家,它更是一种精神和氛围。[2]文化要素实质上是心理品质的培育,是激活创业细胞,激发创业智商和创业潜能的隐性知识宝库。更新观念,不论先干,将“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勇创新业、敢创大业”作为一种心理定势是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文化素养的关键所在。创业其本身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风险在所难免。崇尚“创业、创新、创优”价值取向,营造“褒扬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使“允许失误,包容失败”成为社会习惯,让“越挫越勇,从头再来”造就淡定心态。
三、创业经纪人引领作用概述
创业经纪人引领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植是内因借助外因一个积累、强化、践履、内化并转为相应实际行动的长久过程。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即个性特征、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构建多元化创业平台至关重要。[3]就内因而言,是创业者知识、技能、品质、文化的高度升华并沉淀为综合素养;就外因而论,是内因成就的条件。
1.创业经纪人构成
创业经纪人是一个团队组合,由专业对口的研发人员、创业成功者、高校创业指导专职人员三方组成,“一对一”给予大学生创业活动技术支持、经验传授、人脉联接的全程跟踪帮扶,凸显引领效能,达到“授人以渔,受用终生”之目的。研发活动以高校内部实验室为支点,广泛利用本校科研力量,还可依托周边科研院所智力宝库,充分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聘请一些青年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做顾问,在项目选择、市场预测、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高校创业指导专职人员应由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务操作经验的教师担纲,负责传递信息、协调关系、情况反馈、组织培训及创业项目展示和推介活动。
2.创业经纪人角色定位
创业经纪人扮演三种主要角色:一是“服务员”,出面协调和协作办理大学生创业从创建到运营审批手续;二是“引路人”,指导大学生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引导其发展壮大;三是“参谋者”,积极协作创业者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其有效配置。创业经纪人引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延伸,体现“技术、经验、人脉”三大支点的糅合,是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技能的“孵化器”,对培养学生的见识力、行动力、组织力、顿感力提供了一个导向打造平台。
3.创业经纪人引领效能
创业经纪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植主要体现在三大层面:一是连结作用,充当连结企业、连结市场、连结政府职能部门的纽带与桥梁,争取社会方方面面多极力量的支持;二是引领作用,及时把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供求状况传递给大学生创业者,帮助分析、掌握市场变化态势,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孵化作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运作能力、信息资源等优势,拓展创业思维、领悟创业技巧、催化创业素养。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要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创业孵化中心的作用,将创业素质教育融汇到素质拓展中去。[4]这三大层面是创业能力培植由浅入深的贯通路径,“连结”为大学生创业开启了一扇面向社会、深入市场的“窗口”,业已进入由创业理念到创业实践的实训战场;“引领”为大学生创业注入了战略规划、方法选择的“风向标”,顺势步入由创业构思到市场应变对决的操作境地;“孵化”为大学生创业嵌入了知识内化、素质整合的“沃土”,从而能够实现所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向企业家转变应有的素养。
通过创业经纪人的“传、帮、带”示范作用,悉心地学习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团队组合、注册程序、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前景预测、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在摸爬滚打中积聚智慧,知行合一。
四、创业经纪人引领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植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受社会观念与高教模式革新的双重影响,虽然处于上升态势,但生存型仍然是主流,呈现创业意愿强、创业能力弱,创业机会多、创业成活低之境况。2009年,国家教育部委托专家对24个省(市)进行专题调研,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运营良好,向上走势”只占总体的22.98%,20.71%的企业陷入倒闭,几近50%的创业者对自己的经济实体经营前景感到不满意;归咎原因,内因在于创业者创业素质欠佳,外因在于创业的支持条件弱化。因此,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既要“巧借”外部扶助力量,又要“贯通”知识结构、核心技能、心理品质、创业文化的综合培植,使创业发端有潜力、运作有章法、应变有良策、回报有佳绩。
1.丰富知识结构。创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实践过程,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运用,具备面宽厚重、结构合理的学识基础方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客观要求。行业调研知识——熟悉企业所在的行业、市场份额分布格局、顾客群体消费动向;融资知识——常见融资渠道及其利弊分析、难易程度,财务杠杆原理的具体运用;管理知识——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经营规模与管理模式匹配、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知识——风险投资的相关技巧和成长资本的掌控要领,风险预测、风险转移及规避;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甚至是其某一层面的纵深发展;市场营销知识——掌握市场调研、市场细分、营销战略等技能,熟知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企业运作知识——新办企业注册、经营地址选择、公司机构设置、日常管理程序;公关礼仪知识——商务礼仪、公关策略、公关技巧,对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心理刻画与沟通。
2.历练核心技能。创业能力的核心技能是知识内化的结果,也是实战经验的迸发,主要体现在企业运作层面:①谋略决断,识别玄妙商机。客观地讲,一个创业团队的办事本领究竟有多大,首要的体现在目标规划的正确性与方向谋略的适宜性方面,再就是识别并抓着机会的决策果断性方面。创业者在打拼过程中要历练见微知著的穿透力、洞察秋毫的见识力、果敢坚定的决断力,于浩淼经济大潮里锁定商机。②人岗匹配,组建管理团队。企业发展过程中,精心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首先,能够让创业者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大局,以免过多地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中;其次,让每一位管理者各司其职,有效地督促检查手下员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再次,同舟共济的管理团队自然形成群策群力的堡垒效应,增强企业免疫力。③寻找客源,扩容市场份额。创业闸门一旦打开,对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研究均关系着客户源问题。崭新的产品或服务应以市场消费需求趋势和消费者偏好转移趋向为切入点,让客户知晓企业的存在,以超前性战略思维把握动态的消费群体。以替代品寻找客户涉及到要说服顾客脱离原供应商的置换环节,应以“别致、奇妙、奇效”为对接点。通过多种手段紧盯市场引导客户产生认同感,不断扩容市场份额。④精确分析,建立产业联盟。置身广阔市场,供求关系的连续性是维系企业运转的生命线,创业者要厘清自身企业在本行业的产业价值链里所处位置;通过精确分析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收益,理顺上下游企业关联性关系,建立互惠互利的产业联盟。⑤广结良缘,巧借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平时要重视商业关系网络的扩展,这个关系网络涵盖客户、供应商、社会媒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专业咨询机构,还包括平时保持业务往来的竞争同行。以诚待人,互惠互利,,将诚实守信的原则性与经济利益的灵活性有机统一,广泛交结各界朋友。
3.强化心理品质。创立一份基业,许多情况下是在想别人未想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良好的个性特征、稳固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真正创业的大学生,更加重视“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较为理性的认知。[5]贯穿敢“闯”、敢“创”、敢“冒”的胆略与特质,“闯”是对空谈倾向的扬弃,投入市场亲身体验方能经受磨练,感悟创业的艰辛和奋斗的乐趣;“创”是对求稳怀旧的搏杀,经无数次偏离预定方案的艰难跋涉中校正目标才能屡遭洗礼,开辟基业一片蓝天;“冒”是对平庸从众的超越,精益求精的业务流程里承受但求更好理念的熏陶,打造卓越心灵高度。历练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思想与抱负。求“新”即不落俗套,将新事物带入现存运营活动中,包括新式产品、新式服务、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流程等;求“变”即不墨守成规,隐含以顺应时代潮流为基准的做事动机与思考方式;求“发展”即不固步自封,凸现以开拓进取为参照坐标的事业心。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即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经得起挫折打压与世事变故的考验。
4.融入创业文化。创业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文化丛,是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中普遍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综合,富有开拓、创新、兼容、与时俱进的特质,可由浅入深地划分成观念、制度和规范、实践和行为三大层面。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相当部分具有创业的愿望与设想,鉴于受创业预期、运行模式、主打内容、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等复杂因素存在风险的困扰,导致思绪迷茫、意志退缩、行为回避。再者,受中国“成王败寇”传统思想的影响,担心创业不成,反遭人耻笑,其结果对创业退避三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文化十分浓厚,创业被认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是公民素质能力主要层面的映射,即使创业暂时地失利也是经济孕育的平常之事。无数事实表明,许多创业成功者都是在“屡败屡战”的狭缝中艰难求索而脱颖而出的,一时一地的“败绩”极可能是下一轮创业走向成功的教训反思与扭转局势的开端。一是从观念层次上让创业者认识到“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生信条转化为创造型、自立型、主动型生活状态,促进创业者角色转变;二是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关系,树立“敢”字当头,让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在不断的“破”与“立”“扬”与“弃”中得到升华;三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总结实践经验,帮助主体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创业情商的日益提升。
经过上述多元路径的培植,使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逐步锤炼成“有创意想干,有胆略敢干,有毅力肯干,有路子会干,有办法能干”的时代青年。
[1]刘敏.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11(5):78-80.
[2]邓建生.创业文化与中国大学的时代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6):22-26.
[3]李芳凝,张建哲.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构建及培养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11(8):105-108.
[4]邓振华.关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 市场论坛,2011(7):88-90.
[5]胡玉东,蒋琴雅.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培养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