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办公楼地基加固处理

2014-04-08侯文康

山西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双液生石灰成孔

侯文康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建筑工程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

1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某办公楼位于太原市坞城南路,该办公楼为4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1层,矩形平面布置,东西总长度63.5 m,南北宽13.5 m,该办公楼于197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设计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毛石标号为200号),50号水泥砂浆。

1.2 沉降原因分析

该办公楼在2009年发现地基浸水,地基土产生湿陷,部分墙体开裂。在该建筑物周围采用洛阳铲对地基土进行探测,发现其含水量很大。南北侧的墙体内外开裂严重,并有继续发展之势,对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加固方案情况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笔者结合专家论证意见,通过实验确定加固配制材料参数,采用双灰桩加固(建筑物外侧)和双液灌浆加固(建筑物室内)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了加固处理。

3 双灰桩加固

3.1 双灰桩加固的设计

1)加固原理。双灰桩采用生石灰与粉煤灰作为原材料,充分利用生石灰的活性,由于该地基多次浸水,地面地下处于潮湿状态,并存在很多空隙,生石灰块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填补了地基土间的空隙,并将桩间土更好的挤密。另外土与生石灰的结合,土的微观结构将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结晶体,它具有强度高,难溶于水的特点。2)设计参数的确定。由于受该建筑物场地的限制,分别在该建筑物南北侧紧邻基础外边各布置了单排双灰桩,构成围箍作用。桩径设为200 mm,中心距为500 mm。以室内地坪为准,办公楼北面与南面各布置大约30根(自东向西布置,视土质情况现场决定增减桩的数量与长度),桩长为6 m,局部松软处设为8 m,桩身材料为生石灰与粉煤灰分层夯填,桩顶下0.6 m处开始采用3∶7灰土夯实封桩。

双灰桩填料采用生石灰块与粉煤灰拌制而成,其配合比为1∶1(体积比),粉煤灰要求过筛,不得含有杂质,生石灰块要求新鲜,粒径不得大于20 mm,而且必须层层夯实。

3.2 双灰桩加固施工

1)成桩方法。首先人工破除原有混凝土地面,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洛阳铲成孔,使用该方法具有占地小,施工设备简单,噪声低,工期短的特点。

2)桩身材料。桩体材料用生石灰掺合粉煤灰均匀拌制,计量采用体积配合比严格控制。生石灰块粒径控制在10 mm~20 mm,要确保生石灰的质量。桩顶0.6 m范围材料采用3∶7灰土。

3)施工方法。机械成孔到设计深度,组织验收孔深合格后,方可灌料,填充料要求随拌随用,为确保双灰桩的密实度,粉煤灰掺合料应具有适当的含水量,应控制在30%左右,要求桩体所灌的填充料体积为桩身体积的1.3倍以上,并且每个桩成孔后,应确保孔底无积水,验孔合格后应立即进行灌料施工。

4 双液灌浆加固

4.1 双液灌浆加固设计情况

1)加固原理。

该工程采用双液注浆加固法,运用纯水泥浆掺入一定比例的水玻璃,然后搅拌均匀,再用高压泵通过注浆管注入地层以下,浆液填充了土体间的空隙,并渗透到土体中,利用二次注浆的方式对土体形成挤密作用,浆液与土体凝结后形成新的坚固的结合体,从而大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2)设计参数。

a.在房间内沿墙周边布孔1排,孔距1.0 m,加固孔径70 mm,成孔深度6 m(东侧墙外部分深度为8 m)。孔位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局部调整。b.材料要求:水泥浆: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6,用量50 kg/m。水玻璃:模数3.0 ~3.3,浓度35°Be'。水泥浆与水玻璃的配合比 1∶0.03。c.注浆压力 0.15 MPa~0.5 MPa。

4.2 加固施工

1)加工注浆管。注浆加固深度为6 m(8 m),注浆管采用硬质塑料管,注浆管直径约30mm,注浆管从地坪下6m范围内打直径为2 mm~5 mm的孔眼,孔眼竖向距离为500 mm,共三排,按梅花形排列。

2)注浆点确定。根据设计要求按孔位间距放线布置,确定注浆点。

3)就位。组装钻机与注浆设备就位,平整施工场地。

4)成孔。施工时,用钻机成孔,孔径约为70 mm,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

5)置入注浆管。将注浆管置入孔中,距孔底约500 mm。

6)封口。孔口1 500 mm(加固8 m点位3 000 mm)深度范围内用水泥土填塞进行封口。

7)注浆。注浆采用跳跃式注浆的方式,每隔1个~2个注浆孔开始注一个孔,并且尽量采用对称注浆的方法,防止施工中产生附加沉降,导致原有裂缝增大。

8)压力的控制。开始注浆时应缓慢加压,二次补充注浆时,可采用高压注浆。

9)停止注浆条件。注浆量依据压力和进浆量双重控制,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或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值,不存在堵管等异常情况时,即可认为注浆符合要求。

10)注浆用水应采用饮用水,不得采用酸性水和工业用水。

5 施工监测

1)监测内容:地基加固施工前后,应对建筑物周边设施进行认真监测。根据本工程情况,在拟加固建筑周边南北两侧设置多个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监测结果显示符合规范要求,原有的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在部分墙体裂缝较大的部位还抽取裂缝构件测量裂缝宽度;在裂缝上粘贴石膏并观察是否会开裂,观察结果为裂缝无变化。

3)加固施工实行与设计方紧密结合,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6 结语

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双灰桩加固(建筑物外侧)和双液灌浆加固(建筑物室内)两种方法相结合施工是正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奠定了基础。

[1]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陈敬洪.某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J].山西建筑,2012,38(23):65-66.

猜你喜欢

双液生石灰成孔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双液注浆
化学实验探究中双液原电池装置的应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孔技术探讨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杂填土区灌注桩成孔方案比选分析
消毒巧用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使用
巧用生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