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押沙龙!押沙龙》圣经原型研究

2014-04-08殷定芳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福克纳圣经亨利

殷定芳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0 引言

“原型”(archetype)一词由希腊文中的“arche”(原初,original)和“typos”(形式,form)组成,是古代文学中经常使用的象征,但与象征有别,它主要指一种“原初的意象”,即人类早期的意象。原型可以是意象、细节描述(如四季交替、生老病死等)、情节(如善与恶的斗争、灵与肉的冲突等)和人物类型。[1]人物又可分为善恶两类,善者还可细分为灵魂拯救者和肉体拯救者,前者如上帝、耶稣、神职人员,后者是救人于危难之际的英雄好汉、智者、谋士,例如所罗门、罗宾汉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他认为原型是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

加拿大批评家、理论家诺斯罗普·弗莱在他的《作为原型的象征》一文中指出,原型是一种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他说:“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原型,它是一种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2]原型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上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逐渐被人们接受,打破了欧美“新批评”理论霸主地位。我们所进行的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研究是一种文学、人类学,因为它所关注的是与文学和人类学有关的原初意象、仪式、神话、民间传说等。诺斯罗普·弗莱公开声称,他的原型批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这两种理论对原型批评的产生均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叙事结构、意象、象征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及原型,并把各种原型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这种理论对于西方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圣经结构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

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使用想象——圣经式——改变模式来适合想象的创作顺序。作品中不仅是直接人物原型置换,如:大卫王与萨德本人物置换、押沙龙与亨利人物置换,而且文章叙事结构上也根据作品的需要巧妙而独特地进行置换。如:福克纳在小说中采用叙事方式讲解几个主人公萨德本、亨利和波恩的故事,同圣经中的叙事结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福克纳通过这些引用和置换,将小说和圣经结合起来,使得读者能理顺这部结构很复杂的小说,从而去理解福克纳运用圣经故事的目的和寓意。

从表层意义上看,《押沙龙!押沙龙》反映了美国南方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和社会面貌。然而这不是福克纳创作的真正用意。在《押沙龙!押沙龙》这部作品中福克纳通过萨德本家族兴起与衰落,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福克纳更深入地触及与探讨了美国南方历史罪责与无辜者所受到的痛苦。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相待,否则自己或后代会受到报应。福克纳所写的故事与《圣经》有着隐约相似之处。小说中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爱与恨,兄妹之间暧昧感情具有《旧约》中悲剧格局。

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成功地重现了圣经中的人物原型,重叙和置换了圣经中的结构原型。同时,福克纳以高超的叙事技巧重现了圣经的主题,使得神话主题在作品中得以再次叙述,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和旧南方的不可避免的“圣经式”灭亡。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名字来自于《旧约》。《撒母耳记》记载道:大卫的儿子押沙龙有一个名为他玛的美貌妹妹,大卫的另一个儿子暗嫩爱恋并玷污了他玛,然后把她赶走。押沙龙知道后决意为妹妹报仇,指使仆人杀了暗嫩,押沙龙自己也只得亡命他乡。后来押沙龙阴谋篡位,兵败而亡。大卫王闻听此讯,心里伤悲,上城门楼去哀哭,边走边喊:“我儿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3]《押沙龙!押沙龙》在人物和故事情节上套用圣经故事。

小说中的主题其实就是圣经中大卫王统治时期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兄妹乱伦这一圣经主题的现代翻版。小说中萨德本与儿子亨利的关系恰似大卫王与押沙龙的关系,亨利杀死同父异母的兄弟波恩,然后离家出走,就是第二个押沙龙的形象,而波恩与亨利妹妹朱迪斯的暗恋则是暗嫩与押沙龙妹妹他玛故事的映射与暗示。毫无疑问,福克纳在这里把一种社会风气的衰败同违背基本道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作品把现代历史事件视作古典悲剧来处理,因而这些事件就升华到了一部新的神话故事的高度。

2 圣经人物原型在作品中巧妙重叙

在《押沙龙!押沙龙》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巧妙运用了圣经中大卫王的故事,对圣经人物进行了引用和人物置换,通过圣经原型与《押沙龙!押沙龙》作品中人物对比,揭示了美国南方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活状况和人的生存状态。萨德本家族善与恶的斗争、灵与肉的冲突充分暴露了道德堕落所带来的悲剧和灭亡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福克纳对于美国南方通过救赎可以重生的愿望。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成功地重现了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如,萨德本与大卫王的相同命运,亨利与押沙龙的弑兄罪行,邦和暗嫩一样在不知情下爱上了同父异母妹妹。通过重现这些人物,福克纳揭示了小说中主人公们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体现了生活在旧南方的人们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命运。

2.1 萨德本与大卫王悲剧原型

福克纳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萨德本与大卫王形象具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相同之处是他们都出身草根,但胸怀大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出人头地,实现自身的梦想。据《圣经》记载,大卫王出身卑微,小时候放牧,社会地位低下, 但是他在一次战斗中击败了以色列军中无人敢以迎战的勇士,从此声名大振,建立了丰功伟绩,最后当了犹太王。但是大卫王的残忍杀戮和道德泯灭,终使得他自己面临严峻的现实并最终走向衰亡,而且给他的后代也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主人公萨德本来历不明,他骑着一匹马,带着两把手枪以及一个姓氏来到约克纳帕塔法,小城里人怀疑他的姓氏是否真实,财产是否合法。他急于要娶一位体面人家姑娘为妻,使他在小城得到合法身份。他从无知的印第安部落手里弄来百里庄园。雇佣法国建筑师和黑人来整理“萨德本百里地”,他在这百里地里就像国王,每个人必须听他命令。在他眼里,有一座家宅,一个白人妻子和家庭就可以隐蔽他原来的罪孽。萨德本是《圣经》中大卫王原型的置换。

2.2 亨利与押沙龙弑兄原型

《圣经》中的押沙龙与小说中的亨利都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都曾上战场搏斗,都对自己的妹妹亲密无间,最关键的是他们都为了妹妹而杀害了自己的兄长。福克纳根据小说主题的需要,巧妙地运用《圣经》中暗嫩和其同父异母之妹他玛的乱伦原型,将《圣经》中受谴责的人物暗嫩置换变形为种族主义受害者邦,使小说显得更深刻更复杂。乱伦一直被列为人类禁忌,因此乱伦原型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极度厌恶感。圣经中暗嫩是个可悲可鄙的人物,暗嫩乱伦是垂涎妹妹他玛的美貌,因而颇受非议。小说中的弑兄原型显而易见,而且《圣经》原型的运用还使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变得清晰。亨利深深地崇拜邦,也深爱着自己的妹妹,为此他克服良心的谴责,决定容忍邦与同父异母妹妹的暧昧关系。萨德本根本不想认有黑人血统的儿子,他更无法容忍这种不正常兄妹关系,他对亨利透露邦是他哥哥并且有黑人血统,亨利劝说邦不要纠缠妹妹朱迪思,在劝说无效后,亨利枪杀了邦。在南方种族主义背景下成长的亨利,他与父亲萨德本一样绝不容许一个黑人来搅杂家族高贵的白人血统。亨利弑兄,不仅为了阻止乱伦,而且为了维护南方种族主义观念中白人的贵族血统。通过弑兄原型,亨利和押沙龙、邦和暗嫩的故事水乳交融,使萨德本的家族悲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并具有《圣经》般深刻的寓意,使小说超越现实,获得提升。

福克纳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借用了《圣经》故事的乱伦原型,他们中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查尔斯·邦要娶同父异母妹妹为妻,目的则是企图得到父亲承认他这个有着十六分之一黑人血统的儿子存在,[4]而并不是为了朱迪思的美貌。邦与朱迪思只见过几次面,很少与朱迪思单独相处,邦开始时对这场婚约抱着无所谓态度,但四年后他坚决要达成这门婚事。他想通过乱伦婚姻逼迫父亲承认他们父子关系。萨德本有着根深蒂固等级观念和宗族歧视,他从一个贫穷白人发迹到百里地庄园,他想维护他的地位和身份。当他得知他妻子尤拉莉亚·邦带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时,他抛弃了妻儿,所以萨德本根本不想承认他与邦的父子关系。邦一心想寻求父亲萨德本的认可,哪怕是暗示性地认可也行,当他明白萨德本永远不会接受他这个有黑人血统的儿子时,就出此下策,准备娶同父异母之妹朱迪思,以此逼迫父亲萨德本吐露他的身世,接受他。邦的乱伦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因此被弟弟亨利枪杀,但其试图用乱伦来寻求父亲认可的动机令人心酸。福克纳通过乱伦原型,大大增强了邦这个人物的份量,种族主义问题再次被深刻地体现出来,血统问题成了压倒一切的问题,小说的主题跃然纸上。

2.3 福克纳赋予朱迪思救赎原型

《押沙龙!押沙龙》小说中,福克纳借用救赎原型,赋予朱迪思偿还家族罪恶的特殊身份。《圣经》中的他玛与小说中的朱迪思都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她们对家族都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具责任心与忠实感,她们生来就担负了偿还家族的原罪的使命,体现了救赎原型。违背人性的萨德本酿造了一出家族悲剧, 父亲罪孽由女儿偿还,朱迪思承担了家道败落苦果。查尔斯·邦死后,朱迪思不顾世俗偏见,邀请了黑人血统邦的情妇来到百里庄园,告诉她邦被埋的地方。她还抚养邦带有黑人血统的儿子。更令人敬佩的是,朱迪思不理会当时南方森严的种族主义制度,将带有黑人血统的邦埋葬于家族墓地,最终让邦圆了成为萨德本家族正式一员的梦想,给种族偏见盛行的南方社会一个公然的挑战。朱迪思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弥补父亲留下的罪过,她用自己的善良勤劳来救赎萨德本家族。

3 结论

福克纳生长在一个传统基督教家庭,从小受宗教影响比较大,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与宗教有联系。《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众多作品中的一部。福克纳自己对《押沙龙!押沙龙》是相当重视的,他曾说这是有史以来美国人所写的最好的小说。这部作品自从问世以来,因其叙事结构复杂,内容零乱引起了广泛的评论。有些批评家从叙事角度分析认为其结构过于纷繁而导致其叙述无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开始关注这部作品并且从不同角度去阐释它,这些评述包括历史主义解读、文体研究、立体主义叙事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

福克纳作品中圣经原型与他生长环境有关,美国南方人以保守和信仰宗教著称,因此,要反映那个地域人的思想、信仰和生活理念就要写到宗

教。福克纳许多作品都涉及到圣经。这决非故弄玄虚,他将圣经原型作为一种对比原则,一项批判标准及一个参照系,影射了人与社会存在的问题,使悲剧的根源和小说主旨一目了然。福克纳一再强调他的创作目的是写人,他说他主要是对人感兴趣,对与他自己,与他周围的人,与他所处的时代和地方,与他的环境处在矛盾冲突之中的人感兴趣。叶舒宪在《神话——原型批评》一书中写道,对福克纳而言,圣经原型犹如木匠手中的斧头,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更好地描写人物与自己、与社会冲突的创作目的服务的。[5]弗莱认为,原型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体现着文学的传统力量。小说中圣经原型的运用,使读者自然而然将小说人物与圣经人物相比照,对小说的理解更加深一步,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圣经原型的运用,使小说上升到神话的高度,赋予小说张力,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Frye,Northrop.The Anatomy of Criticism[M].Princeton: Pinceton Uiversity Pess,1957:124.

[2] 诺斯罗普·弗莱.作为原型的象征[M]//张中载.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7.

[3] 段琦.圣经故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4] 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福克纳圣经亨利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找找看
没见到他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
一封未开启的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