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津县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调查

2014-04-07陈金剑薄传梅索乃波

山东水利 2014年7期
关键词:斗渠王庄机耕

陈金剑 ,薄传梅 ,索乃波

(1.利津县水利局,山东 利津 257400;2.利津县盐窝镇政府,山东 利津 257400)

项目区位于盐窝镇西北部,东起王庄一干渠,西至沾化县界,南起陈富路,北至沾化县界,项目区属黄河冲击平原,地形东高西低,地势较平缓,地面坡降在1/10 000左右,地面黄海高程6.8 m左右。土壤类别以沙质壤土为主,保肥保水能力差,pH值在7.5左右。项目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1986—2002年,平均日照时数2 834.7 h,平均气温12.4℃,无霜期历年平均206 d,最长年份228 d,最短年份168 d,平均降雨量 538 mm,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总量的53.62%。项目区水资源除自然降水外,主要由王庄一干渠引用黄河水。

1 项目区概况

1.1 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涉及南一、南二、南三、东后、西后5个行政村,总人口3 078人,农业人口2 770人,农村劳动力1 856人。项目区土地面积733.33 hm2,耕地面积666.67 hm2,耕地均为中低产田,水域20 hm2,林地 26.67 hm2,其他 20 hm2。 项目区生产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力为辅,生产水平较低。利津县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6.13万元,盐窝镇财政收入2 850万元,有足够的资金配套能力,能够保证县、镇资金及时足额配套。

1.2 基础设施

项目区的骨干排水工程为马新河,主要灌溉工程为王庄一干渠,骨干工程完好率95%。项目区现有引水渠道王庄一干区,主要排河为马新河。项目区内无支斗农级渠道,有支级排沟1条,长3.5 km,斗级沟 8条,长 11.83 km,农级排沟 9条,长3.78 km,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18座,田间工程配套率不足12%。项目区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510台,农机具配套率255%,建有农机管理服务站1处,有技术人员5名,常年为农机提供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械维修及作业等服务。项目区交通便利,永馆路位于项目区南侧300 m,另外荣乌高速横穿项目区中部。区内生产路均为土质路,宽2~4 m,且坑洼不平,进出不便,影响了正常田间作业。各村实现了程控电话并网,移动、联通通讯网覆盖该区,通讯设施良好。

2 建设任务与目标

2.1 建设任务

项目区建设任务是:对沟、路、渠、林及建筑物进行合力布置,完善灌排体系;对土地进行平整,满足种植及灌排要求;对林网科学规范布置,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田间道路,确保道路畅通;实施科学种田,力求优质高效。

2.2 建设目标

项目区建设以“农田成方、集中连片,灌排配套、设施先进,道路畅通、设计规范,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林网适宜、生态良好,科学种植、产业明显,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管理严格、运行顺畅”为总体目标,致力于把项目区打造成为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3 项目建设措施

3.1 水利措施

1)灌溉体系布局。以荣乌高速为界,将项目区分为南北2个片区,在南北两区沿王庄一干渠建泵站1座。泵站自王庄一干渠提水,分别经南北2条支渠输水。北侧支渠分水流入北一斗、北二斗、北三斗、北四斗4条斗渠;南侧支渠分水流入南一斗、南二斗、南三斗、南四斗、南五斗5条斗渠。北一斗渠至北四斗渠共控制农渠47条,农渠全长20.7 km;南一斗渠至南五斗渠共控制农渠42条,农渠全长16.163 km。支渠全部采用了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共建设支渠2条,全长2.12 km;斗渠全部采用了U型混凝土衬砌渠道,共建设斗渠9条,全长13.1 km。

2)排水体系布局。项目区的主要骨干排水工程为马新河。项目区西侧新开挖疏浚支排1条,南北走向,汇水自南北排至项目区西北角界沟,向西排入马新河。斗农级排沟也均南北布置,共新开挖支沟1条,总长3.5 km;斗沟10条,总长14.64 km;农沟87条,总长32.78 km。

3)方田布局。农级沟路渠相邻布置,将相邻农渠之间地块视为格田,格田宽度多为100~110 m,地面坡度分片整理,比降为1/3 000,灌水方向与排水方向一致。项目区共分为94块格田,格田平均面积7.07 hm2左右。

3.2 农业措施

为改善灌排条件,改善土壤,扩大耕地面积,适应机械耕作需要,对项目区北二斗排与北三斗排之间高洼起伏区域进行了土地整平,平整土地66.67 hm2。具体做法:沿灌水方向田块坡度为1/3 000,就近挖填平衡,以减少平整工程量;同时注意保持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扩大耕地。

3.3 林业措施

为减少项目区的风害,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项目区林木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在项目区主要道路和支斗级排沟布设林带,其中支斗级排沟每侧植树3行,机耕硬化干道一侧植树5行。另外,对荣乌高速北侧林带宽40~80 m,南侧林带宽50 m进行了补植;王庄一干渠西侧林带宽20 m。植树株距3 m,行距2 m。植树绿化带形成了路林网和农田网,不仅对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项目区共植树5.8万株,适地适树,主要种植了速生杨、竹柳、白蜡等。

3.4 科技措施

科技措施主要采用了农民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试验攻关示范,优质高产示范推广等。以山东天润种业有限公司为项目载体,委托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技术合作,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 0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 000份,引进棉花新品种试验攻关示范田13.33 hm2,推广优质高产棉示范田133.33 hm2,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产增收探索出新路子。

3.5 田间道路

根据项目区地形土壤条件,以注重实用、节约土地为原则,实行了“一路一沟高抬路面”的模式规划建设项目区道路。具体做法是:把道路分为机耕干道、机耕支路2种,机耕干道均采用砂石路面,机耕支路采用了3 m宽素土路面,生产条件大大改善。项目区新建机耕硬化干道18条,长24.09 km,其中6 m宽机耕硬化干道8条,长13.03 km;4 m宽机耕硬化干道10条,长11.06 km。新建机耕支路94条,长33.15 km。

4 结语

利津县项目区建设把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完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项目管理优势和资金规模优势,为尽快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生产型向生态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由资源开发型向产业开发型的转变,在项目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有效地改良了土壤,涵养了水源,培肥了地力,提高了粮棉产量。粮食亩产增加440 kg,棉花亩产增加35 kg,实现了增产增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斗渠王庄机耕
山西翼城王庄乡东庄村: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基于灌溉渠水质保护的都江堰灌区斗渠廊道LID生态措施研究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都江堰与明朝首富
临澧县多措并举突破“瓶颈”掀起全县机耕道建设新热潮
清镇市关工委走访慰问极贫留守儿童家庭
对丘陵山区机耕道建设的思考
某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渠道工程典型设计
东风水库灌区斗渠工程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浅谈
安阳市灌区支斗渠管道化改造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