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探究
2014-04-07杨勇,张泉
杨 勇,张 泉
(1.阜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2.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工程系,山东 滕州 277500)
英美文学课程对英语学习者意义重大,作用非凡,其重要性一直为专家学者反复强调:刘安海、孙文宽认为文学具有认识、娱乐和补偿等功能[1];梁亚平也指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外语的学生可以了解到说该种语言的人是如何对待语言的,以及他们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下是如何对待书面符号的形式和习惯的。[2]文学探讨的是人类永恒的、基本的问题,可以超越时空和文化,使人全方位了解、还原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活场景、文化思想、风俗习惯以及风土人情。文学阅读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道德品质,净化灵魂。读者神游物外,不仅可以在身体上得到消遣和休息,还可以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一、教学现状
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美文学课界定为英语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且应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3]
但是,全球化和商业化大潮的冲击,就业大棒的导向,高校英语教育重实用,轻人文的转向,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等,使得当前的文学研究门庭冷落,文学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和学已经严重脱节,完全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效果。
课程本身难度大而课时却被反复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性较强,它涉及到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教学难度大,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高。并且,由于英美文学本身源远流长,流派纷呈,抽象朦胧,视角多元,从来都不容易。据我们对安徽省内二本和三本高校的统计,英美文学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主流的教学模式为大三开设两个学期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每周两学时。大四开设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仅一个学期,也是每周两学时。由于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并且英美文学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课时被反复压缩,严重不够,加之三年级要进行教育实习,实际上课仅为12周。四年级要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和答辩,实际上课不到10周,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根本无法系统掌握浩瀚的文学知识,更无法实现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主动性不高。由于英美文学课先天的庞杂和博大精深,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很大,畏难情绪严重,加上课程开设在大学高年级,大规模扩招后的教学,除了精读、听力、写作等基础课以外,多是大班教学,合班后每个教学班的人数都超出100人,使得教学互动难以开展,课堂管理也相对松弛。同时,学生面临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考研就业、出国申请等多重压力,文学不能给他们带来清晰可见的效益,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对教师而言,因为课时有限,加快进度才能讲完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本没有时间互动,许多教师只得回到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沿用单一的“文学史+选读”的教学模式。并且,许多教师的状态堪忧,或者不将精力放在教学上,或者不顾学生需求,上课时自我陶醉,沉浸在艺术的王国里,不能自已,而学生却似懂非懂,心不在焉,做自己的事或者手机上网,没有任何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述种种原因使得这门课程成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教学资源良莠不齐。制约英美文学教学的瓶颈,并不是资源匮乏,相反,是资源太多。各种文学教材、选读、辅导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网络的文学资源更加丰富,免费下载,在教学和阅读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选择琳琅满目,不知所措,东看一本,西看一本,往往将时间浪费在并不经典的文本和资源上,而忽略了对更好资源的利用和汲取。并且,这些海量的资源之中,难免龙蛇混杂,良莠不齐,真正优秀的教材凤毛麟角,淹没在众多粗制滥造的教材和教辅之中。学习者在初学阶段,由于没有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往往耗时耗力较多,却事倍功半,怨声四起,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
总之,怎样保证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时间,怎样在本来不够的教学时间内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整体英语水平的大纲要求,改变被动的学习面貌,解决学生的厌学倾向和冷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回归课堂,怎样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英美文学,避免教学的单向化,形成积极互动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怎样让网络发挥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作用,整合不同的资源,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取得1+1>2的教学效果,让文学的阅读和欣赏成为学生的习惯和常态,真正走上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之路,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反思与建议
资源整合(resource integration)是一个源自企业管理的理念,指的是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及战略调整的一种手段。资源整合是一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其实质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取得1+1>2的效果,获得整体的最优。由于该理念实用有效,自产生以来,迅速扩散到各行各业,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系统科学的方法。
“资源整合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以资源整合思想为指导,整体协调教学系统中各资源、要素,相互渗透,集成融合,以发挥系统各要素的最大效益,具体来说,整合纷繁浩渺的英美文学教学资源,在汗牛充栋的文学世界里,为学生厘清文学的发展脉络,帮助他们尽快熟悉重要的作家作品,学会运用基本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去主动阅读和欣赏文学典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整体英语能力和人文精神。
1.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的英美文学教学,由于班级大,人数多,课时紧等原因,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得以实施。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网络辅助,资源整合”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了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遵循认知规律,了解并尊重学生的需求,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尤其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文学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教学上,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真正将三尺讲台变成一方传道授业解惑的沃土。教师要重视并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辅助计算机。在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教学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临如山的资讯,明确自己所要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有成千上万的作家,流派众多,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首先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大量收集、梳理英美文学教学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循主流的文学批评观点,明确哪些是真正有益的教学资源,哪些是伪资源,甚至是“毒草”,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选取一批已经为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经典作品,开列书单,提供下载,定期交流,相互论战。只有真正明确了教学资源,才能合理地整合这些资源,使得资源科学配置,相互协调,效能最大化。
3.整合有效资源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资源和学习工具。在确定优秀的教学资源后,整合、优化配置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及其他有效资源,相关政府机构和研究部门应该集中英美文学和计算机技术两个领域的专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建设成网络数据资源,完善现有的英美文学教学网站,建立大规模的英美文学学习和检索的资源数据库,方便更多英美文学学习者和研究者获取和分享资源。同时,开辟交流和论战的平台,只有在论战中,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主动学习,激发出灵感的火花。组织优秀教师设计优质高效的教案,制作选修课和必修课课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制并遴选优秀的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让网络成为课堂的延伸,让因为种种千奇百怪的原因而不能来上课的学生也能在鼠标的点击中学习,让文学的阅读和欣赏成为习惯和享受。
4.改革课程体系
吕佩臣认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模式和内容的创新,方法和手段的创新。[4]有必要对传统英美文学课程进行系统改革,创建适应新形式发展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尽早终结“文学史+选读”的传统模式,在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这两门课仍作为必修课的同时,应该增设英美文学概论课,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介绍文学的基本知识。增加选修课,按文学体裁实行分类教学,开设英美小说选读、戏剧选读、诗歌选读、散文选读,开设英美文学名著欣赏、文学批评理论介绍、文体学、影视欣赏等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的互补,使学生对英美文学全面了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那些有志于英美文学研究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为解决课时不够的难题,部分选修课可以实行网上教学,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课堂+网络”的新教学模式,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目标。
当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固然有社会原因、课程本身及教学双方的原因,但更多的问题无疑出在教材教法及资源驳杂上。我们在资源整合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要贯彻执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网络辅助,资源整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在保障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明确有效教学资源,整合并最优化配置资源。相关机构应该整合文学和计算机方向的中坚力量,完善现有的英美文学学习网站,开辟网上交流平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英美文学教研的大规模数据库,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服务更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录制网络课程,开设网上课堂,让时空的障碍消失,让文学的阅读和欣赏成为学生的常态。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最优化配置,通过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上资源补充课堂的时空局限性,通过教师、学生、网络三者的合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刘安海,孙文宽.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2]梁亚平.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6.
[4]吕佩臣.高校外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