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的服务学习机制

2014-04-07丁瑞萍李雄威刘爱华

关键词:场域应用型院校

丁瑞萍,李雄威,刘爱华

(常州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无论是在培养体系、还是在专业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体系等方面各行其是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学校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突破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割裂的局面,构建融合二者的服务学习机制,已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割裂: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现状

1.缺乏统筹规划,教育体系分割化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仍沿袭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由高校党委负责并直接领导,相关的党、团部门和专职思政教师队伍贯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专业实践则依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由主管教学领导,专业院系部门和专业教师负责开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也未突破现有模式,在学生教育中,造成“桥归桥,路归路”的局面,表面上看,这两块阵地,职责鲜明,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实质上,缺乏统筹规划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但强化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说教,专业实践才是现实需要”的错误认识,而且人为地割裂了人才“德”与“才”培养的有机统一性。

2.缺乏资源整合,教育过程零乱化

近年来,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拓展、延伸教育场域,丰富教育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有效性,不少学校除了日常的思政理论和专业理论教育外,开展了许多由各部门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行动、专业实践等活动,但是多数思政教师无法参与党、团部门组织开展的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团委、学工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却又缺乏理论的自觉性和针对性,而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困惑又找不到老师解决……零乱化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培养过程被分解为了“教归教,学归学,活动归活动,实践归实践”的碎片化状态。这种培养过程会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会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形式主义。

3.缺乏整体推进,实践模式僵硬化

人类的认识因循着“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上升路径,而实践对整个过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毫无疑问,实践应该贯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整个培养过程。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都孕育着使学生获得全面学习、成长的机会。但是,说到实践,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实践基地大多是校园之外的通过学校搭建的空间场域,似乎不离开课堂、不离开校园就无法实践,显现出学校实践模式、理念的僵硬化。而且,就已经建立的基地而言,因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实践基地之间缺乏统一规划、系统设计与整体推进,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实践效果收效甚微。

二、服务学习: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创新,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践行。起源并盛行于美国的服务学习,正日渐成为各国借鉴与学习的新方法、新模式。服务学习是将社会实践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尝试,该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中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并使其在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概言之,服务学习实质上就是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有计划安排的社区实践活动(Community)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Reflection),结合完成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需求,实现教育的内化,并最终促进实践主体(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学过程。服务学习的整个过程与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理念、手段、方式等有着高度的契合度,可以有效地弥合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中存在的断裂现象,实现二者的韧性连接。

1.服务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

服务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做”和“学”是一种互动关系,不仅整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设计和组织,而且在学生行动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需要教师的即时指导。这种学习过程要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密切结合事先统筹安排的社区实践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包括专业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验到专业理论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交往能力与处事的诸多矛盾性,从而不断地自觉调整自我。这种过程把教师教、学生学有机地贯穿起来,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环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服务学习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追求德才兼备价值的实现

服务学习拓展了学习环境、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种类,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机会大大增加,学生由此增强了学习动机、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服务学习的培养模式除了课堂理论的教学外,更为重视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教师的指导以及对实践场域的适应、学习、交际、感悟等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绪、情感等获得深刻认识和改进。在服务学习中,无论怎样的获得,都因为来源于实践而使得学生对自我的专业能力、道德情感有着真实的感悟,再辅之教师的引导会使他们积极调解自我,使他们自己在以后的不同的学习、实践场域中变得更负责任,而且会将责任心上升为一种重要价值,成为对学生以后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正能量。

3.服务学习的社区化载体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整合,体现出高校服务社会的大学理念

在当代社会,服务社会是公民的重要品质,服务意味着对他人、社区、国家和全球的责任。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其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四有”新人,服务学习不仅仅是灌输理论知识,更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品质的培养。学生在社区服务中经历了对多元利益、价值、情感等因素的体验,也对自身权利和责任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关于社区需要的知识,使学生信奉“服务伦理”,能激发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的愿望及增强其行动能力。同时,社区及社区的需要为学生施展才华、回馈社会、奉献爱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平台,增进了他们对国计民生的了解,提高了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公民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仅是内在的应有之义,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服务学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的新路径,也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彰显教育特色,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大学理念所应有之义。

学习、借鉴服务学习这种与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理念、方式等有着高度的契合度的模式,并努力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机制,不但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而且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多方保障。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的服务学习机制

服务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学、行政管理组织、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共同参与、多方合作,构建服务学习机制。

1.制定科学的、系统的服务学习制度

首先,要有服务学习环节的学时制度保证,把服务学习当作规定必须执行的教学环节;其次,要有落实操作的组织机制,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人员积极参与、组织和落实实践场域,直接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校其他行政、教务管理人员要协调分工,精心设计、整合教学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环节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调整、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以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学管理部门要有对教师学生双方进行督促、检查、监控的机制和政策,保证服务学习环节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落实,如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形式和标准等;第四,形成对服务学习成果定期展出和交流制度,推动服务学习活动的横向交流和纵向深入。

2.部门协作,系统规划,精心设计,构建服务学习的体系

服务学习是将社会实践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模式,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务、教学、学工、团委等职能和教辅部门应加强协作,围绕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构建科学的服务学习体系:

首先,建立服务学习的校内外服务对象资料库。实施服务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场域就是校内外的实践场域,因此,建立关于实践场域,尤其是与学校有着多年合作关系的实践场域的资料库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和培养计划的开展、实施。收集所在地区、社区及与学校专业培养相关度高的等公司企业、机构的发展状况、校企合作意愿、需要人才、建议要求、时间安排等信息,建立动态的信息库,为学校教务部门有序安排、开展服务学习提供便利的平台。 其次,建立服务学习的服务前培训系统。根据服务对象资料库信息,学校与服务对象可共同合作,形成对即将服务学习的学生进行基本的岗前培训系统,如实践场域的类型、志愿者课程、专家、学长经验传授、历年优秀服务方案展示、安全事项、专业技能应用的规范性、人际礼仪、实践流程等,为双方合作的融洽、效率及提高服务学习的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奠定基础。第三,构建校企互助合作的服务学习系统,企业为高校定期地、有计划地选送的教师提供工作岗位,以使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新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专业实践经验;高校为来自签约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提高、深化其专业知识、科学创新、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和合作项目,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企业在服务学习过程中实现“双赢”。第四,建立服务学习的实施、跟进情况体系。高校培养学生突出实践能力的场域,尤其是校外场域是耗费学校多方人力、物力获取的,在每次去实践前,都应根据服务对象及要达到的服务学习的培养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计划书,并在服务过程中认真记录服务过程,教师、学生可根据服务过程的变化和小组任务的调整,对计划书进行修正、充实,最后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服务日志和服务报告。第五,建立服务学习的反思、回馈体系。每一个服务学习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服务学习的结束,而是要继续组织学生交流服务历程、收获、心得及困难,并可为下一次的活动、方案的开展、实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创意,同时反思自己或小组在服务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性的措施,对服务学习过程中的优秀成果给与肯定,并指导、帮助学生将优秀成果发表或展示。最后,学校、教师还要积极与服务对象沟通,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以便于及时调整、提升我们高校培养人才计划、方案的完善。真正的、完整的服务学习的过程会倾注学校、服务对象、教师、学生多方的精力,因此,建立服务学习的体系,可以使服务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循环系统。

3.运用网络技术,整合服务学习的多元力量,构建服务学习平台

在争取社会网络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校计算机人才、网络技术,开发建设集学校管理、服务资源匹配、社会资源志愿参与、学生个人信息、大学生志愿公益、大学生实习意外险投保、被服务者与服务者评价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使参与到服务学习的所有人员、对象都能便利地“各取所需”,同时也较好地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4.规范考核机制,体现服务学习的全程互动

服务学习的评价机制应包括以下多个主体:服务对象、志愿公益机构、思政教师、服务团队成员、带队指导师、实践场域的师傅、员工、学生。评估内容应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的是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服务过程等;静态的则是服务计划书、服务日志、服务报告及综合成果展示等。以上这些评价主体及其评价活动均可以通过服务学习网络平台得以完成。

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与创新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服务学习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新途径,有利于为国家、社会、地方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的服务学习机制的构建,必将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深化益彰显出自身特色。

猜你喜欢

场域应用型院校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