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学视角论《笑林广记》的喜剧效果

2014-04-07尹喜清

关键词:笑林双关谐音

尹喜清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笑林广记》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语言风趣幽默,文字简练隽秀,形式短小精悍。本书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这不得不归功于其娴熟的语言表现手法,即充溢其中的夸张、幽默、滑稽与诙谐等元素。此书作者署名清代“游戏主人”,但其内容并非一人一世所作,而是广大劳动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所言:“我不同意过去的一种说法,即认为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缺乏幽默感。过去的《笑林广记》、《笑府》、《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里,有大量的幽默。……我以为,我们民族的幽默感非常精彩,可以说是了不起的。”[1]本文拟从语音、文字、语法、修辞、歇后、避讳、歧义、方言俗语、谜语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笑林广记》的喜剧效果。

一、语音

笑话一般不求选择具有声音美的词句,表达清楚即可。但如果笑话是韵文形式,那就会注意声律,不单是为了语音美,更重要的是为了制造“笑”的效果。这种笑话流传至今且妇孺皆知,与它们讲究韵律、琅琅上口的形式是分不开的。如《不明》:

一官断事不明,惟好酒怠政,贪财酷民。百姓怨恨,乃作诗以诮之云:“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粉墙画白虎,黄纸写乌龙。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钟。唯知钱与酒,不管正和公。”

选择视觉鲜明的颜色词语,加上强烈声音效果的韵脚字,把一个糊涂嗜酒、怠误政事,而又贪吝财物、残害百姓的贪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其他如《切薄肉》《嘲武举诗》《纳粟诗》等都是用诗歌的表达形式来达到引入发笑的效果。

有时候,利用通假字的不同音义来表现。如《於戏左读》:

有蒙训者,首教《大学》,至“於戏前王不忘”句,竟如字读之。主曰:“误矣,宜读作呜呼。”师从之。至冬间,读《论语》注“傩虽古礼而近於戏”,乃读作呜呼。主人曰:“又误矣,此乃於戏也。”师大怒,诉其友曰:“这东家甚难理会,只‘於戏’两字,从年头直与我拗到年尾。”

《大学》中的“於戏”和“呜呼”是通假字的关系,这位塾师不能正确辨析“於戏”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把它简单照搬到理解《论语》注释中,最终闹成笑话。

二、文字(别字,拆字)

《笑林广记》的编写者常常在字形上做文章,主要是拆字。拆字以外,念白字、形近字也经常用来编笑话。

拆字的如《利市》:

一人元旦出门云:“头一日必得利市方妙。”遂于桌上写一“吉”字。不意连走数家,求一茶不得。将“吉”字倒看良久,曰:“原来写了‘口干’字,自然没得吃了。”再顺看曰,“吾论来,竟该有十一家替我润口。”

汉字真的很奇妙,不仅可以拆分,还可以倒看、顺看,如果是拼音文字就很难达到这样的喜剧效果。

念白字的如《江心赋》:

有富翁同友远出,泊舟江中。偶散步上岸,见壁间题“江心赋”三字,错认“赋”字为“贼”字,惊欲走匿。友问故,指曰:“此处有贼。”友曰:“赋也,非贼也。”其人曰:“赋(富)便赋了,终是有些贼形。”

富翁也许平日里最害怕盗贼偷走自己的财富,加上他是个典型的白字先生,所以杯弓蛇影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他如《监生自大》《斋戒库》《退束修》《赤壁赋》《兄弟认匾》都是利用念白字来产生喜剧效果的。

有时候也利用形近字来编笑话。如《问秃》:

一秀才问僧人曰:“秃字如何写?”僧曰:“不过秀才的尾巴弯过来就是了。”

“秃”和“秀”在字形上的联系也被拿来编笑话,真可谓匠心独运了。

三、语法

有时候如果句法结构不同,也会造成歧义从而变成笑话。如《古今三绝》:

一家门首,来往人屙溺,秽气难闻。因拒之不得,乃画一龟于墙上,题云:“在此溺尿者,即是此物。”一恶少见之,问曰:“此是谁的手笔?”画者任之,恶少曰:“宋徽宗、赵子昂与吾兄三人,共垂不朽矣。”画者询其故,答曰:“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兄这样乌龟,可称古今三绝。”

“这样乌龟”是同位结构,“兄这样乌龟”意思就是兄弟你这个乌龟,已经是詈语了,而“这样的乌龟”是定中结构,意思就是你画的这样的乌龟。这个恶少就是巧妙地省略了“的”字,而达到攻击人的效果。

四、修辞

1.双关

这是《笑林广记》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修辞,主要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的如《有理》:

一官最贪。一日,拘两造对鞫,原告馈以五十金,被告闻知,加倍贿托。及审时,不问情由,抽签竟打原告。原告将手作五数势曰:“小的是有理的。”官亦以手覆曰:“奴才,你讲有理。”又以手一仰曰:“他比你更有理(礼)哩。

利用“理”与“礼”的谐音关系来刻画这个昏官、贪官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谐音双关的还有《自不识》《牙虫》《坐监》《猫逐鼠》《入场》《田主见鸡》《争脏》《野味》《头场》《医人》《抛猫》《驼叔》《道士狗养》《七德》《粪鸡》《譬字令》《馄饨》《谢赏》《道士狗养》等等。

语义双关的如《糊涂》:

一青盲人涉讼,自诉眼瞎。官曰:“你明明一双清白眼,如何诈瞎?”答曰:“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得紧。”

这里的“清白”“糊涂”均是语义双关,青盲人把这位昏官骂得非常巧妙,令读者笑后思之有味。

以下这则《直背》是兼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

一瞎子,一矮子,一驼子,吃酒争座,各曰:“说得大话的便坐头一位。”瞎子曰:“我目中无人,该我坐。”矮子曰:“我不比常(长)人,该我坐。”驼子曰:“不要争,算来你们都是直背(侄辈),自然该让我坐。”

瞎子、矮子、驼子本来是有明显缺陷的人了,但是他们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争相说大话,真的令人汗颜。“目中无人”一词语义双关,而“常(长)人”“直背(侄辈)”则是用的谐音双关。这个故事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厚颜无耻的人。

2.夸张

夸张的修辞因在笑话中可以获得强烈的喜剧效果,在《笑林广记》中被普遍地使用。《笑林广记》利用夸张的手法对人性中的卑劣之处如懒惰、吝啬等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如《白鼻猫》:

一人素性最懒,终日偃卧不起。每日三餐,亦懒于动口,恹恹绝粒,竟至饿毙。冥王以其生前性懒,罚去轮回变猫。懒者曰:“身上毛片,愿求大王赏一全体黑身,单单留一白鼻,感恩实多。”王问何故,答曰:“我做猫躲在黑地里,鼠见我白鼻,认作是块米糕,贪想愉吃,潜到嘴边,一口咬住,岂不省了无数气力。”

因为懒惰而快要饿死,这已经是对懒惰之人的夸张描写。临死之前仍不悔改,即使做猫也希望能够做只食物送到嘴边的懒猫,这更是夸张到了极致,而这个人懒惰的程度可想而知了。又如《悭吝》:

一人性最悭吝,忽感痨瘵之疾,医生诊视云:“脉气虚弱,宜用人参培补。”病者惊视曰:“力量绵薄,惟有委命听天可也。”医士曰:“参既不用,须以熟地代之,其价颇贱。”病者摇首曰:“费亦太过,愿死而已。”医知其吝啬,乃诈言曰:“别有一方,用干狗屎调黑糖一二文服之,亦可以补元神。”病者跃然起问曰:“不知狗屎一味,可以秃用否?”

吝啬到连命都不要了,这是第一层夸张;在医生开玩笑的处方中,他连一二文钱的黑糖都舍不得,宁可把狗屎单独吞下去,这是第二层夸张。夸张手法的连用把一个吝啬者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他如《作揖》《吃梦中醋》《应急》《正夫纲》《懒活》等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3.婉曲

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婉曲”。在《笑林广记》中也运用了这种修辞,如《酒死》:

一人请客,客方举杯,即放声大哭。主人慌问曰:“临饮何故而悲?”答曰:“我生平最爱的是酒,今酒已死矣,因此而哭。”主笑曰:“酒如何得死?”客曰:“既不曾死,如何没有一些酒气?”

客人不想直截了当地说主人待客的酒里水分太多,而是委婉地说酒已经死了,似乎有点荒诞,但客人正是用这种方式生动地表达了对主人态度的冷淡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其效果不言而喻。

4.仿词

《笑林广记》中仿词有谐音仿、相类仿等类型。谐音仿词的如《四脏》:

一人贪饮过度,妻子私相谋议曰:“屡劝不听,宜以险事动之。”一日,大饮而哕,子密袖猪膈置哕中,指以谓曰:“凡人具五脏,今出一脏矣,何以生耶?”父熟视曰:“唐三藏尚活世,况我有四脏乎!”

由“三藏”仿拟出“四脏”,可见编写者的想象力够丰富了。

相类仿词的如《酒娘》:

人问:“何为叫做酒娘?”答曰:“糯米加酒药成浆便是。”又问:“既有酒娘,为甚没有酒爷?”答曰:“放水下去,就是酒爷。”其人曰:“若如此说,你家的酒,是爷多娘少的了。”

由“酒娘”仿拟出“酒爷”,这则故事同时也透漏出方言的信息,当地称呼母亲为“娘”,父亲为“爷”。

5.比喻

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如《嘲周姓》:

浙中盐化地方,有查、祝、董、许四大族,簪缨世冑,科甲连绵。后有周姓者,偶发两榜,其居乡豪横,欲与四大姓并驾齐驱。里人因作诗嘲之曰:“查祝董许周,鼋鼍蛟龙鳅,江淮河海沟,虎豹犀象猴。”

这则笑话对周姓的讥讽一方面使用了韵文的形式,可以获得非常巧妙的讽刺效果,另一方面接连运用三个比喻(可以称之为“博喻”),就把对周姓人的狂妄自大的特点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五、歇后

歇后语是广为流传的群众语言,一般是略去书句、成语或俗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以前面的字来代替最后一个字的意思,如果连贯成诗,就称为“歇后诗”,或“截后诗”。歇后诗又称缩字诗、缩脚诗,也可以叫隐字诗。歇后是把要说的词语隐藏在别的词语背后,近似谜语。《笑林广记》也运用歇后语或歇后诗来达到喜剧效果。如《老父》:

一市井受封,初见县官,以其齿尊,称之曰:“老先。”其人含怒而归,子问其故,曰:“官欺我太甚。彼该称我老先生才是,乃作歇后语,叫甚么老先,明系轻薄。我回称,也不曾失了便宜。”子询何以称呼,答曰:“我本应称他老父母,今亦缩住后韵,只叫他声老父。”

这位老先生自以为很聪明的以牙还牙的“回称”,却不料酿成了一个大笑话,令人忍俊不禁。歇后诗的如《歇后诗》:

一采桑妇,姿色美丽,遇一狂士调之,问:“娘子尊姓?”女曰:“姓徐。”士作诗一首戏之曰:“娘子尊姓徐,桑篮手内携。一阵狂风起,吹见那张”,下韵“屄”,因字义村俗,故作歇后语也。女知被嘲,还问:“官人尊姓?”答曰:“小生姓陆。”女亦回嘲云:“官人本姓陆,诗书不肯读。令正在家里,好与别人”,下“笃”字,亦作缩脚韵。士听之,乃大怒,交相讼之于官。值官升任,将要谢事,当堂作诗以绝之曰:“我今任已满,闲事都不管。两造俱赶出,不要咬我”,缩下“卵”字。

诗中虽偶有涉及色情内容,但却乐而不淫。三首歇后诗的使用把下流的狂士、敢于斗争的妇人、无所作为的昏官都刻画得非常生动。其他如《贺寿》《衙官隐语》均是歇后诗。

六、避讳

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避讳不限于名字,也可以是不吉利的字眼。如《及第》:

一举子往京赴试,仆挑行李随后。行到旷野,忽狂风大作,将担上头巾吹下。仆大叫曰:“落地了!”主人心下不悦,嘱曰:“今后莫说落地,只说及第。”仆领之;将行李拴好,曰:“如今恁你走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

“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而“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两者意思恰好相反。但“落地”与“及地”的意义均指“落到地上”的意思,恰好相同。这个举子忌讳仆人说“落地”,而说“及地(第)”,其用心可谓良苦。但是仆人的一句“如今恁你走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所造成的笑话效果。又如《出丑》:

有屠牛者,过宰猪者之家,其子欲讳“宰猪”二字,回云:“家尊出亥去了。”屠牛者归,对子述之,称赞不已。子亦领悟,次日屠猪至,其子亦回云:“家父往外出丑去了。”问:“几时归?”答曰:“出尽丑(醜同)自然回来了。”

十二生肖中的猪、牛分别和十二地支中的亥、丑相配,因此宰猪者聪明的儿子因为其父忌讳“猪”字而改用了和猪生肖相配的地支“亥”来代替,但如果说“出亥”可以代替“出猪”(可能是“出去宰猪”的简称),那么“出丑”来代替“出牛”(即“出去宰牛”的简称)就已经变成笑话了。

七、歧义

利用某些语词的多义性也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如《他大我大》:

一家娶妾,年纪过长于妻。有卖婆见礼,问:“那位是大?”妾应云:“大是他大,大是我大。”

“大”的含义在这里有两种。一是指年龄上的,一是在地位上的。论年龄妾比妻大,而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下,妾的地位低于正妻。知道这些社会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妾所说的看似好笑的自相矛盾的这段话了。又如《封君》:

有市井获封者,初见县官,甚局蹐,坚辞上坐。官曰:“叨为令郎同年,论理还该侍坐。”封君乃张目问曰:“你也是属狗的么?”

“同年”既可指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之间的互称,也可指相同年龄。这个被封官的商人不懂得其中含义,因此闹出了笑话。其他如《书低》《不停当》等都是这种类型。

八、方言俗语

方言俗语虽然只是流行于一定的地区,但是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方言笑话因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被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如《杜徐》:

一僧赴宴而归,人问:“坐第几席?”答曰:“首席是姓杜的,次席是姓徐的,杜徐之下,就是贫僧了。”

在这个和尚的方言里,“杜徐”音“肚脐”,正是因为这种方言的读音相同造成了这个笑话。又如《连偷骂》:

吴人有灌园者,被邻居窃去蔬果,乃大骂曰:“入娘贼,春天偷了我婶(笋),夏天又来偷我妹(梅)子,到冬来还要偷我个老婆(萝卜)。”

“婶”与“笋”、“妹”与“梅”、“老婆”与“萝卜”在这个吴人口语里都是谐音的,如果不是这种方言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就不会产生这种喜剧意味。其他如《蛀帽》《是我》《读破句》《精童》《狗肚一句》《手木笃》等也是方言语音的原因所产生的笑话。

九、谜语

谜语具有一定的娱乐作用。谜语能够以健康活泼、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形式,使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艺术享受。如《齆鼻请酒》:

甲乙俱齆鼻。甲设席不能治柬,画秤、尺、笤帚各一件。乙见之,便意会曰:“秤(请)尺(吃)帚(酒)。”乙答柬,画蜈蚣一条,斧一把。甲见之,点头曰:“蜈(无)蚣(功)斧(夫)。”

两个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的人,为了不暴露各自的缺点而想出谜语的形式来表情达意,这种表达方式同时也让读者获得了欢娱。

总之,《笑林广记》中产生喜剧效果的语言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此书提供的丰富而珍贵的语言资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1]庄建.文学中的幽默话题——与雷达、曹文轩对话[N].光明日报,1999-04-09(9).

猜你喜欢

笑林双关谐音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谐音词的规则
卫生笑林
双关
绝妙的数字灯谜
CROSS WORD
酷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