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阶段考核制的改革及实践

2014-04-07郝铁钢曹莲英马晓剑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考试阶段

郝铁钢,曹莲英,马晓剑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认为,“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1]。他强调应该清晰地表达教育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订相应操作程序和方法。目标教育是以教学中预先制订的目标为标准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以教育的环节为研究依据,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导致结果教育。结果教育是我国目前最流行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多数大学本科生课程实行期末考试制就是结果教育的一种范例,即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终极目标,用一次成绩好坏评价学生整学期的学习历程。这种考核本科生的方法简单易行,但也显示出它的许多弊端。主要是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来个冲刺,通过万事大吉,一次考糟整学期努力白费等。针对这些弊端,东北林业大学从2013年初开始了本科生阶段考核制实践试点,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参与了这一试点。

阶段考核制是属于过程教育考核的范畴,所谓过程教育是教育中不再只重视教育的目标,更重视教育的环节和历程。

阶段考核制主要分为若干次平时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两个阶段,平时考试强调基础,期末考试强调综合和运用。根据各科特点自主决定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分数和侧重点,最后所有考试成绩之和就是总评成绩。下面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对本科生阶段考核实践及效果作一下介绍。

整个学期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都有一次考试。平时考试侧重学生对概念、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和知识的简单运用;期末考试针对第三阶段学习以及全书的综合知识考核,侧重考查对定理和性质的深刻理解和跨章节的知识综合运用等。教师根据每次阶段考核情况反馈的信息总结,调整下一阶段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案。最后,还要根据各阶段的情况分析总结,制订未来的授课和考核计划。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明确指出:“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目的和终极的目的。教育目的只能作为阶段性目标(objective),而非总结性的目标(goals)。”[2]阶段考核制的实践是促进大学教育目标转变的一种具体方法,目的是由结果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它以阶段目标的形式强化了这一转化的过程。

一、阶段考核制引起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程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实体如何形成的方式构成了实体是什么的内容……,它的‘存在’由它的‘形成性’所组成,这就是过程的原则。”[3]这种过程哲学观对教学设计很有启示,因为它表示课程学习应该是历程性的。作为过程教育的一部分的阶段考核制将一个终极目标演化成多个阶段目标,这势必会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这些转变多数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并不积极,只有到了期末才会去上学习。这样没有学习氛围的大学是没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通过阶段考核制的实行,许多原本抱着“混大学”的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初衷,变得也热爱学习了,期末一次冲刺变成平时的若干次冲刺,增加了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

2.学习与复习结合得更紧密

期末考试制下的学习是在平时进行,而复习是在期末进行,一些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类知识点较难的学科经常出现学习与复习脱节,复习时提起的知识往往由于时间较长已经忘了,经常出现重新再讲的现象。而阶段考核制中间间隔时间较短,没有短期记忆的临界点就复习,学习和复习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避免了由于时间太长而想不起来的困境。

阶段考核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得考核信息反馈,评估该阶段教与学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略,转变学习习惯,从而使教与学这对矛盾共同体能够更好地结合,促进其和谐发展。

3.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

在期末考试制之下,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问问题,可是一到期末答疑时,老师忙得应接不暇,学生则抱怨老师讲得不够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某些学生放弃答疑的现象。

阶段考核制由于增加了考试次数,也增加了学生平时答疑的数量,这使一些疑问在平时已得到很好解决,期末答疑的人数便少了许多,有效缓解了老师期末的压力。但由于答疑趋于分散化,这使得原有的面对面答疑时间变得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实行了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网上答疑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促进考风的转变

期末考试制下由于一次考试决定一切,少数成绩较差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一旦监考老师出现松懈,便以作弊方式通过了考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混大学”是一条捷径。

而在阶段考核制下增加了考试的次数,并且每次考试都如同其期末考试一样严格把关。这大大减少了作弊成功的可能性,促进考风的转变。

5.减轻了期末复习压力

在大学里平时学习压力不大,但到了期末,很多学科都要考试,期末复习压力很大,平时空空荡荡的自习室一时间出现人满为患。实行阶段考核制后,期末考试压力已经有效地分配到各阶段,平时自习室也有人学习了,而期末也没有出现自习室不够的现象。

二、阶段考核制实践效果

从期末考试制到阶段考核制的转变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成绩提高

由于阶段考核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使得一部分原本不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并且考试内容为刚学过不久的知识,而根据阶段考核情况制订的下一阶段考核往往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势必会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及格率有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阶段考核制对差生有一定的督促学习作用,但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影响并不大。

2.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阶段,每科老师授课时间很短,老师往往只传授课程的内容而不再领学生复习,许多学生由于不会自主复习而成绩一落千丈,阶段考核制正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提醒大学生“到该复习的时间了,别忘了以前的知识”,这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三、阶段考核制出现的问题

随着阶段考核在我校的全面推广,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变大,大量的答疑、出题、批卷和监考等工作使一些课程较多的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况且在大学里一些老师还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如何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考试不能仅停留在考试次数的增加上,也应该实行考试内容多样化,甚至进行一些学科内跨课程(相关两个或两个以上课程)的综合考试,弱化标准考试权威,突出各专业特点,体现学生自主性和不同性。“采用一种一般的、宽松的、多少带有一定不确定的方式”[4]制订考试方案,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

再次,防止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了高考升学压力,往往是得过且过的多,认真学习的少,所以适当增加考试压力不会使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但一旦考试过密变得应接不暇,考试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摧残,这将又是一个高中阶段的开始,不利于放飞个性和人才的培养。为此须要认真研究哪些课程需要阶段考试,哪些不需要阶段考试,那种标准化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是不符合过程教育的理念的。

[1][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考试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期末考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期末考试
十年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