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设中的设备管理
2014-04-07徐辅萍吴建飞黄仲均
徐辅萍 吴建飞 黄仲均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一、前言
近年来,污水厂和水厂等市政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设备费用在工程建设中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工程总投资的30%~40%,使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每个环节都关系到建设工程能否顺利投产、节约投资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至今,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南山污水厂二期生化系统工程、西丽再生水厂、滨河污水处理厂等相继通水生产,增加污水处理能力51万吨,对提升污水处理深度和提高污水水质,实现污水资源化,改善周边环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是多个重大项目同时施工或同期峻工,采取了项目分散、设备集中的管理方式,即,多个项目的设备统一由设备组管理,分设机械、电气、仪表、自控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备购置采用公开招标等。但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因经验不足、前期工作时间短、设备的专用性较强和建设高峰期项目集中等,出现了材料价格波动大、供货商实力差距大、设备不能按期到货、安装质量不过关、运行达不到工艺要求等。为避免上述问题发生,根据实际经验论述设备在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二、存在问题
(1)设备性能受到制约。在个别项目中出现了:泵房水位低,易导致水淹;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设备运行用电调配不便;设备与构筑物等配套性不强,导致起重机无法起吊等问题,影响了设备性能的发挥。主要与审图时间短、深度不够或审图意见未能有效反馈等有关。
(2)设备选型与实际工况有出入。在潜污泵的设计选型时,因设计方对污水厂实际工况考虑不足,设计扬程偏高,设计工况与实际运行工况有较大偏离,导致水泵出现气蚀,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增加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污泥计量选择上,设计方选用了超声波流量计,但实际证明,在污泥管上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并不能起到准确计量的作用。
(3)设备概算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因近年来市场材料变动较大,一些以材料为主的不锈钢闸门、电缆等成本增加较多,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4)评标时有漏洞。个别成套设备供货商利用专家对有些项目不熟悉,在投标文件中故意隐瞒一些除主设备以外的配套设备和材料,被推荐中标后,再增加业主的实际成本。
(5)中标商服务能力不足。存在进口设备个别代理商,虽然在投标文件中响应的是无偏离服务,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充足的技术服务实力,在设备安装及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使问题解决时间延长,责任追索复杂。
(6)安装不规范,运行故障多。由于设备安装是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的,而部分分包单位因技术力量不足,安装过程不规范等,造成设备安装未达标或运行故障多。由于监理人员的缺位、责任心不强或业主管理力量的薄弱等,而使管理工作不够深入,组织协调工作不够及时等。
(7)设备运行时出现不应有的故障。由于供货商对使用单位的设备培训深度和宽度不足,或使用单位重视不够,如部分操作人员对设备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在运行初期,因工作界面交接不明确,对建设单位过于依赖,对设备巡视及维保工作重视不够,使本可以避免的故障问题频出。
(8)实际运行状况超过设计范围。在非正常运行的调试期内,由于污泥的工艺参数超过设计要求,导致送泥泵等设备出现过早耗损的情况。
三、工程建设中的设备管理措施
1.加强流程管控,严格控制设备投资
2009年,几个重大项目工期紧、设备投资额较大,在此情况下,一是加强流程管控和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深圳市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深圳市水务集团招投标管理办法》,对达到大额招标限额(100万元)的设备,都需到建设局交易中心按规定进行进场交易。对标的额相对较小的设备,则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招标公司负责,并在公司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在“中国水星”网站公布招标,每个环节都要接受纪委及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设备招标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序进行。二是针对目前日益复杂的设备市场状况,重点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并采取了以下投资控制措施。
(1)对设备准确定位。在各项目的技术要求制订方面,不但要考虑设计的基本要求,还要发挥公司内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与技术部、设备物资部、生产部、使用单位及设计单位多次开会交流。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公司目前在用设备的运行状况,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如大型潜污泵、大型单级离心鼓风机、离心脱水机等设备,选择的是进口品牌;对高低压配电设备,选择的是国内合资产品;对阀门、闸门、中开离心水泵等,选择的是国产品牌。由于对各类设备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定位,保证了设备的投资与质量要求相符。
(2)完善招标前期准备,合理限价。在限价审核方面,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广泛与各制造商及潜在投标人交流咨询,并与水务局及其他同行单位密切交流,从不同渠道了解其真实价格,更加准确地把握设备的实际成本,多部门共同审核限价。既能选择出适用产品,又能为公司节省大量投资。
(3)招标文件中体现价格导向。招标文件的设置中,在满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根据设备的类型和定位,采取了不同的商务评分方法。例如,对于国产设备,为了避免恶性低价竞争,以基准价及下浮一定比例范围内的,作为满分处理,超出此价格范围(高于或低于)的都要扣分。对于进口设备,基准价及以下皆不扣分,高出的价格按一定比例扣分,以保证不同品牌和产品的合理竞争。
2.精耕细作,加强设备质量管理
设备质量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因近年来设备投资较大,采购较为集中,为保证设备质量,采取了多项措施,有效减少了设备采购和质量风险。
(1)根据具体项目制定招标策略。在污水厂建设过程中,因设备的专业性强,通常根据设备类型合理分解确定招标子项,优先保证不同类型产品的制造商能直接参与投标,并保证其后的售后服务。例如,西丽再生水厂项目中,创新性地制定了功能性招标,依据项目的土建面积有限、工艺要求较高等特点,把主要工艺设备归为一个系统,让确有设计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承包商参与投标,发挥其集合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强前期管理。在设备准确定位后,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细化各项目设备的技术性能及检测手段,再与各部门和设计单位反复全面论证,多级审核,有效化解质量风险。
(3)在投标资格中严格要求,减少中间环节。为减少新购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在投标资格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于国产设备,严格要求和只接受制造商投标,并对其生产能力和业绩均有严格要求;对于进口产品,对代理商资格提出了明确的授权和资产要求,同一制造商的设备只允许一家有效的投标人参与本次投标,若同一制造商就本项目向多个代理商出具了专项授权,并且多个具备合法授权的代理商参加投标,均作为废标处理。
(4)建立招标结果复审制度。针对评标环节可能存在的评委评分的准确性、投标人可能提供不实资料,甚至投标人串通、垄断市场等问题,采取了提高招标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措施。如公司不派专家参与评标,以确保投标人在公平起跑线上参与竞争;加强标后管理,严格落实招标结果复审制度。在建设局交易中心评标委员会评出推荐中标人后,利用专业人才优势,组织内部专家对投标文件进行复审,对有缺陷的设备,坚决予以复评或重招,确保中标设备的质量,能满足日后生产使用的需求。
(5)坚持到货检测,及时解决设备质量问题。任何设备到场,都要求业主方会同施工方、监理、供货方实行四方同时开箱验收制度,重要构件材质按合同约定送权威机构检测,堵住了个别单位寻机降低设备配置的漏洞。例如,某工程项目的闸板阀、吸泥机设备材质不达标的问题,坚决给予了退货和换货,避免了损失。
(6)编制“设备合格供应商名录”。为保证在公开招标中引进质量好、信誉高的设备供货商,工程建设部、设备物资部、生产单位共同编制了“设备合格供应商名录”,作为招标资格预选的基础,目前在公司内部招标及谈判采购时,优先考虑设备合格供应商名录在编单位,为保证设备质量又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
3.加强计划性,做好进度管理
设备到货时间要与工程进度相配合,考虑好与土建方面的相互影响,要关注招标采购及生产周期。为此在招标前期准备、合同签订、到货进度及安装进度等方面,都需要周密考虑和统一部署。
(1)控制节点,有序推进。工程建设中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做好设备投资计划,负责审查施工图、招标文件,并编制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工作。还要按程序、进度完成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处理好工地现场的各种不可预测突发事件。由于管理链条长,而使工作开展困难较大。因此,在确定工期后,可以用倒排工期的方式,制定从招标准备到安装调试的节点、计划,有序推进。为缩短招标准备时间,采取设备招标代理年度化,在年初通过公司招标形式确定3家代理,在具体项目上再采取公平抽签方式,保证招标项目的公平性及顺利推进。
(2)现场管理与合同管理有机结合。现场管理也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难点,采取了在项目组安排专项联系人负责,重点难点问题协同解决的模式,使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进度保持一致。在现场管理方面,与设备款项的支付控制相结合,保证设备达到工程技术要求。包括:①在招标文件及购买合同中,明确设备生产、到货、安装调试及质保各环节付款条约,并进行有效约束;②设备到货后,严格执行施工、监理、业主、供货单位的四方会签验收制度;③安装过程中,及时协调和做好施工、供货及监理等各方的配合工作,调试要求按规范及有效确认原则,达到较好的运行效果。
4.不断完善合同管理
首先要加强设备合同签订及款项支付管理,由于合同签订严格按公司要求,如经过部门领导、法律部门、主管领导直至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审批后生效,并将招标所有过程文件交总办存档,保证了资料的时序性和可追溯性;其次,合同支付不但严格按公司支付审批流程和合同条款要求,而且强化了部门内部审批管理,在进行相应的验收环节及部门填报“水厂建设工程款支付审核表”后再报批,对设备款项的支付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四、工作建议及展望
过去几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工程建设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招投标政策,采取相应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设备投资和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设备采购和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和持久性的工作。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在工程建设设备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系统观念,追求高性价比,不能只局限于一次性的静态投资,应注重设备周期寿命费用的降低。同时,需有效避免个别投标商以低价中标设备后,再以高价供给配件的情况。
(2)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一条高效率的供应链,保证其能够有效操作、运行和控制,继续完善不合格供应商黑名单制度。
(3)关键环节必须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工期,加强安装调试监控工作,避免安装调试时间不充分,以及易引发设备故障或损耗过大等问题。
(4)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参与审图人员应确保具有专业化的技能与水平,能够进一步统一自控系统设计标准。
(5)继续完善建设工程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风险,不断提高执行力度和执行效率,不断提高工程设备效益和管理水平。
(6)建立优秀的建设工程设备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