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教材建设研究

2014-04-07朱朝枝曾芳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农林应用型

朱朝枝,曾芳芳

(1.福建农林大学 农村发展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教材建设研究

朱朝枝1,曾芳芳2

(1.福建农林大学 农村发展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分析入手,提出对专业配套教材在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凸显教材建设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注重与职业技能内容相衔接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材建设方案,包括建立应用型教材建设管理机制、加强特色教材开发和增加教材弹性空间等方面。

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教材建设

根据2012年教育部调整后的本科专业目录,农学这一学科门类包含植物生产、自然保护与生态环境、动物生产、动物医学、林学、水产以及草学等7类,所涉及的27种专业一般统称为“农林类专业”。相较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而言,农林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由于其就业面向为农村或农业领域,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艰辛性、季节性等特点,加之目前我国农业的弱质性,农林类从业者的收入水平与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使得对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问题域”。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初期阶段以追求规模效益为价值追求,为能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满足教育在数量方面的需求,多主要依托母体学校资源办学,而针对独立学院这一介于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足。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发展步入追求“教学质量”的稳定期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显,该领域受到愈来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我国开设有农林类专业的独立学院包括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等共计16所,分布范围涉及全国14个省或自治区,均是在依托农林类母体高校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进行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界定,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与其他类型高校作出了区分,具体而言,便是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更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则具有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更加突出的学习能力。步入21世纪以来,在教育部“二元重点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与改革步伐加快,而相较之下的独立学院作为介于二者之间的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却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培养模式区分度不高的困境,概览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沿用母体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痕迹明显,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不相匹配。

因此,根据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层次定位、学生来源特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应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立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基础上明确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育定位,即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备“有理论、懂管理、善经营、实践应用能力强”的特征,以满足农林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二是以行业发展对农林类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1],即在农林业人才需求由面向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由传统技术人才向现代技术人才转变、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延伸、由技术型岗位向营销型、管理型、服务型和自主经营等类型延伸等等,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趋势的宏观影响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三是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导向,根据独立学院所面向的区域经济结构特征、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方向等特殊性,科学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农林类人才作为其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

概而言之,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更好地适应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农林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将之应用于所从事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实践中,具有应用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教材需求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的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办学规模虽然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其配套教材的主体需求问题仍处于探索之中[2]。本文作者在长期独立学院教学实践与思考过程中,对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对教材的需求试析如下:

第一,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影响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基于《高等教育法》提出的本科教学学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高校在生源特质方面存在的差距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等方面深入考虑,即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基础上,着力突出应用型的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特色,即科学理论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独立学院农林类教材建设应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层次和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托,以当代农林类产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农林类专业教材的知识与技能集成。在不违背《高等教育法》相关原则的前提下,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材可不拘泥于普通本科高校教材虽严谨完善却不失过于精细化的学科理论体系框架,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所从事行业或专业工作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重构,如舍弃详尽、面面俱到式的理论罗列,改为难易程度适中、知识承载量恰当,学科知识架构得以在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牵引下渐次展开,使教材既是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载体,又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3]。

第二,凸显教材建设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现行教材基本上多是“知识型”的,讲究的是事实、结论、政策的系统安排,更多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分析,对于从学生学习主体角度出发所进行合理的思维启发方式方面设计则有所欠缺,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引导和素质能力系统性的培养更是难以体现[4]。因此,为了更好的凸显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课堂讲授效果向学生专业技能获得的转变,对独立学院配套教材这一重要的载体提出了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要求。应让教材成为课堂实践教学的平台,一方面可将案例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引导和运用体现于教材之中,如通过“扩展思维训练”、“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吸取教师讲授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和剖析的过程中通过集成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度;另一方面可虚拟情景模拟、团队项目任务等实训项目的设计,以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核心能力为参照,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重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有意识的启发、引导和锻炼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将已经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整合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素质,进而构建起服务于各自未来职业工作所需的自有知识与技能体系。

第三,注重与职业技能内容相衔接。独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对高职教育积极推行“双证书”制思想的借鉴,并将之融入教材建设中,积极探索“课证融合”模式,即注重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获得通过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与专业对应职业技能标准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基本技能,实现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与农林类课程教材进行有机衔接,增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三、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材建设方案

第一,建立应用型教材建设管理机制。一是在独立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的组织下,聘用一批学术水平高、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教学经验兼备、实践能力强的一线教师或农林行业技术专家,成立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应用型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审定相关专业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教材建设特色等,为独立学院农林类教材的选用、编写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二是确立教材选用机制,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材选用作出规范性的界定,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将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单一编制,独立学院应用型教材的选用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前文所述之“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对教材的需求”标准的确立,注重教材适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特征,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积极收集教材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同类教材的优劣、适用性等做出科学的比较和合理的选择。三是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材多元评价机制[5],构建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和校内外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教材内在质量评价体系,从教材设计与编制、教师教材使用意见、学生教材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入手,形成对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配套教材的科学评价。

第二,加强特色教材开发。基于目前教材市场中能直接、较全面满足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学需求的配套教材为数甚少的现状,在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发展至今,在校生人数已具有一定规模的背景下,进行独立学院特色教材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组建教材开发团队,联合开设有相同农林类专业课程的独立学院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包括同时执教于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的高级职称教师,找准实际教学过程对教材的需求与现有教材不足,针对性地进行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由于农林类专业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承担教师,不仅需要足以教授本科生知识的理论功底,还需要相当的实践经验。因此,学院应积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一方面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教材实践部分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方面的能力,通过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将社会新的发展实际和人才素质要求灵活地融入教学内容,有效加强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大多与本市或本省的企事业单位有较大关联,因此,特色教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尽量联合区域范围内多所院校联合进行教材开发,使得教材能更好地兼顾人才培养的区域共性问题[6]。

第三,加强教材弹性空间。现代教材的概念已由传统纸质教材延伸至多媒体和网络,通过教材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是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方向,然而独立学院农林类专业教材开发时凸显适用、实用、够用的特征,为适应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纸质印刷出版的教材内容框架往往紧凑精练,因此也同时存在的教材篇幅和理论阐述深度有限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学生的成长,适当地增强教材内容的弹性空间,通过包括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形式的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立体化教材的提供,既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又有利于拓宽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空间,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面对不断发展的农林类产业特征以及区域经济社会情况,未能及时吸纳到教材中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概念、新方向等,可以通过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提供,弥补纸质教材更新出版周期较长的不足,为学生把握农林类专业学科发展前沿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1]张金山,林文雄.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科学定位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6):10-12.

[2]邹东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及其对配套教材的需求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7):115-116.

[3]曾芳芳.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教材开发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5):64-65.

[4]丛凯.高校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11):1287-1288.

[5]吴敬兵,等.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的专业课教材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论坛,2007,(2):143-145.

[6]庄红权.独立学院专业教材的策划[J].科技与出版,2011, (11):33-34.

G40

A

2095-3763(2014)03-0116-03

2014-05-02

朱朝枝(1963-),男,福建云霄人,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规划。

2012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KJ20120201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编号FJJKCGZ13-033)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农林应用型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