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封印制度考述

2014-04-07刘文波张文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封印衙门

刘文波,张文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法政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清代封印制度考述

刘文波,张文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法政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清代;封印;开印;制度

官印是权力的象征,是官文书有效性的重要凭证,以“昭法守”、“辨等威”、“防诈伪”也[1](卷143,P.6095,P.6085)。清代封印制度集中反映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与严格管理。

封印,含两种情况。其一,指各衙门主管官于每日散衙时封存官印,次日再开印办公,属日常封开印信。此法唐代已有,应是历代相沿的惯例。[2](P.375)至清代,“居官,印信关系重大”,日常封开印信管理严格,主管官不仅每日按时封开印信,且“每日封印须看其入匣,开印亦然”[3](卷1,P.300)。又有同僚面封的规定:“凡内外各衙门印信,长官收掌,同僚佐贰官用纸于印面上封记,俱各画字。若同僚佐贰官公差事故,许首领官封印。”[4](卷751,P.290)日常封印均在散衙后,基本不影响官府办公。其二,岁末年初封印。此制出现较早,“汉时即有封印之制,而以季冬行之”[5](卷6,P.340)。明代,除夕“官府封印,不复签押,至新正三日始开”[6](P.576)。

清代,岁末年初封印有较大发展,对清代行政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试图对岁末年初封印的封印期、封开印信仪式,以及清廷对封印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初步考察。

清崇德元年(1636年)定:“元旦,前三日起,至第九日止,上元节十四日起,至十六日止,俱作乐,各官皆朝服。”[7](卷57,P.3508,P.3509)“顺治元年,置礼部铸印局,掌造印信,满文左汉文右,字样由内院撰发。又定每岁封印开印,先期礼部札钦天监,行知内外各衙门。”[1](卷143,P.6095)显然,顺治元年(1644年)或更早,已行封印之制,虽日时并不固定,但基本应是沿袭明代旧制,置于元旦节前后。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丁酉,“礼部奏言:凡遇上元节,应自十四日始,至十六日止,百官俱朝服三日,各衙门封印不理事,如遇紧急事务,仍行办理。从之。”[8](卷13,P.121)至此,上元节三日亦被列入封印期内。

短期内两次封开印信,各级官府并不方便施行,两个封印期合并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顺康时期的诗人顾汧曾写有“踏灯词十二首”,内有“圣恩许共赏良宵,赛月华灯景色饶。见说今年开印晚,又教休沐过三朝。”[9](卷7,P.385)说明在顺、康之际,两个封印期已经合而为一,开印日置于上元节前后。

至迟于康熙九年(1670年),封印日已移置于除夕以前数日。俞樾《茶香室丛钞》载:开印封印,“今制未知何时更定。国朝查慎行《人海志》云:‘壬午十二月二十三日,各衙门已封印两日,有旨召各省新授督学臣八南书房候考。’按,壬午为康熙九年,据此知是岁于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已与今制同也。”[10](卷6,P.219)《思益堂日札》载:“康熙壬午冬,驾归自德州,考试内直诸词林官,至廿二日封印后一日始毕。”[11](卷4,P.P.88,89)是为佐证。

《旧京风俗志》称:清代封印,“每年腊月,如系大建,则于二十日封印,至明年正月二十日开印。如系腊月小建,则于十九日封印,至明年正月十九日开印。”[12](P.513)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是月小尽”,“诏十九日各官封印”[13](卷24,P.26),即一实例。实际上封开印并不局限于十九、二十两日。光绪时,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清代“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次年正月开印,“开印之期,大约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三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先行知照,朝服行礼,开印之后,则照常办事矣。”[14](P.93,P.49)

光绪间纂《安平县杂记》载,正月“自初一起,至初三止,各衙门放假三天”,十五日,“各衙门放假一天”。[15](P.1,P.2)已与《燕京岁时记》所载不同,应是光绪末年所行之制了。至清末民初,各级官员则于除夕之夜封印,至正月初九日开印。[16](P.40)

封宝,指皇帝封闭玉玺,停办政事。据《清仁宗实录》载,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月辛丑(十九)谕内阁:“明岁开印日期,据钦天监择于正月二十一日卯时,是日恭值祈谷大祀,其日亦系先由该监恭查奏定。朕祗肃将事,卯刻正当行礼之时,在陪祀诸臣,或可分班到署开印,朕礼成后,应前赴御园,即还宫开宝,已在卯时之后。该监职司选择,乃于典礼重事,漫不经心,其疏率不慎之咎,实无可辞,管理钦天监事务定亲王绵恩,著交部察议,监正额尔登布、监副吉宁、陈伦,俱著交部议处。所有明年开印日期,即著用此次改择之正月十九日辰时。”[17](卷235,P.167,P.168)显然,清帝封开宝与各级官府封开印日时相同。

封印日,皇帝于乾清宫封宝。与封印不同,封宝之前有道特殊的程序——洗宝。明制,“凡每年终,本司奏行钦天监择日洗宝,至期尚宝监官关香物入水,捧宝于皇极殿门,洗净入匣。”[18](卷143,P.96590)值得注意,明代洗宝日期由钦天监择定,即洗宝日与封印日不同,洗宝在年终某日,而封印在除夕。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定洗宝仪式:“凡每年终封印日洗宝,前期内阁大学士启奏”[18](卷180,P.32534),“至期,学士典籍各一人赴乾清门”[1](卷143,P.6089),“通知内监,内监请宝出,乾清门西一间正中下设洗宝黄案,上设坐宝黄案,先洗皇帝尊亲之宝,次洗制诰之宝,又次洗敕命之宝,其余不洗”[19](卷3,P.196),“洗毕,交内监收进”[1](卷143,P.6089)。“洗宝用银盆,向工部取用,用毕交还工部”。[19](卷3,P.196)

清代还形成一些与封宝相关的惯例。如,“封宝前一日,例进门联”。“定例各宫殿门对联撰自翰林,次由工部,每至封印后,工部堂官率属敬谨悬挂,新春开印后收而谨藏之,岁以为常”[20](卷25,P.111)。“封宝日,宫中驾幸之所,以爆竹前导”。“乾清宫每岁封宝后,工部内府进灯竿二,盘龙楠木柱,高与宫檐齐,上衔五色八角圆灯,树于东西墀中。”[21](P.13)

清代,对封印仪式有明确规定,每十二月封印,正月开印,皆遵照部行钦天监择定日时进行。举行仪式时,“文官朝服、武官披执”[4](卷328,P.889),“京中部院各衙门,封印日,皆先封堂印,后封司印;开印日,则司印先开,堂印后开。”[22](卷上,P.30)各衙门均黏贴封印告条,[23](卷1026,P.760)其中銮仪卫、礼部封开印信时还要“作乐”。[23](卷168,P.127-128)

《旧京风俗志》述清代封印仪式,“封印时,本部满汉尚书二人,满汉侍郎各四人,即先后到部举行封印典礼。由司务厅特派声音洪亮之赞礼官一人,先高唱‘请列位大人就位’,各尚书等依照位置,至于公案前;继唱‘请宝印入匣’,掌印官预将堂印置于印匣之外,至此当众将印收入匣内,再用黄色包袱将印匣包裹。继再高唱‘拜印,跪,叩首,再叩首,兴,三叩首’,连唱三次,合之为三跪九拜。继唱‘封印大吉,各位大人禄位高升,礼成,退班’。堂官前后退,各属人员亦纷纷而退。于封印后,各部门门柱上,用极宽红纸粘之,上联书‘本部遵于某年月日时封印大吉’,下联书‘本部遵于某年月日时开印大吉’等字。京中所有大小文武机关,均如是办法也。”[12](P.513)

据《大清会典》,“凡封印开印,前期札钦天监择吉具疏,通行中外遵行。”[24](卷28,P.227)知外省各衙门封开印信与京城同。(嘉庆)《东流县志》载:“凡开封印信日,设香案,东北向行谢恩礼,三跪九叩头。开印则先行礼而后开用,封印则先封固而后行礼。”[25](卷十下,P.128)(道光)《遵义府志》载:“每正月开印,十二月封印,皆遵照部行钦天监择定日时行礼。”“开印仪与上任拜印同,封印跪叩同开印,惟标记印封不呈押公座”。上任拜印礼为:“设香案,朝服望阙行三跪九叩头礼,易公服拜印,行一跪三叩头礼,毕,坐公座开印,皂隶排衙吏房呈押公座”。[26](卷25,P.719)边地如黑龙江,“官宅则封印条示、春联,一如内地。”[27](卷6,P.752)外省各衙门封印后,印信均在内衙存贮,[4](卷115,P.482)“封印后,诸吏悉散归州县,无一留者”[28](卷10,P.17)。

封印给清代的政治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最直接的是公文书中的空白印信。

顺治初年定:“武职各官一应文移,皆钤用印信,无印信者,钤用关防条记,均编列号数封发,不许擅用空白,致滋假捏增减之弊。”并对擅用空白者作出处罚规定。[4](卷622,P.1060)但封印期内遇紧要事件仍需办理,故有用奏折代替本章言事者。对此,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壬辰谕:“现今封印,各部院应奏本章,不用印信,照常送入内阁,票签进呈,其应用折奏事件,著缮折具奏,傥因封印之故,将应用本章具奏之事,概用折奏,日后恐无凭据,将此通行晓谕。”[29](卷3,P.82)此后,“八旗各部院行文,俱钤用印信,惟封印后方用白文,将补行印文之处注明。”此例一开,致使“平常时节,亦有用白文者”,为防止“不肖之徒,从中作弊”,一方面将“平时用白文之处,永行停止”,[4](卷1144,P.383)另一方面则着手改革封印期用印办法。

雍正六年(1728年),首先改革八旗衙门封印期的用印办法,“八旗衙门封印前一日,于空纸及封套上豫行用印,登记数目,该都统等收存,以备封印后遇有紧要之事填用,仍登记用过数目,开印日将未用者验明销毁。”[4](卷608,P.857)这种预用印信的做法,又先后实行于各部院衙门及直省以下各级衙门,渐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封印期用印办法:“内外大小凡有印信衙门,均于封印前一日,酌量件数,各用空白印纸并文移封套,以备封印后遇有紧要公文之用,仍各登记号簿,在京衙门呈堂收存,外省衙门同印信在内衙存储,有紧要文书,方行填用。开印后,除用去者登记册籍外,将所存件数,各堂官及各印官,验明销毁。如有官吏藉端作弊,及该堂官、该督抚、各上司不行查出者,皆照禁止空白印信例分别议处,书吏照例治罪。”[4](卷115,P.482)

于空纸及封套上豫行用印备用,并登记存用数目的做法,增强了封印期官文书的规范性,避免了诸多隐患。此法还得到推广并有所变化,雍正十二年(1734年)奏准:“差往马厂副都统起程之前,将空纸封套钤用本旗都统印信,酌量足用数目带往,以备咨行之用。”[4](卷608,P.857)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奏准:“封印期内,备空白印花百余张,遇有交发奏折,暂行黏贴印花,俟开印时,仍钤用部印。”[4](卷684,P.538)年,军机大臣等对此讨论,结果是“行之已久,未便更定”。[23](卷703,P.851)

在计算政务处理时限时,封印期是否统计在内,直接影响各衙门或官员期限内政务完成与否及其行政态度的评价。清廷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规定。康熙四十年(1701年)覆准:“各省承审之案,俱扣除封印日期,承追之案,不扣除封印日期。”[4](卷735,P.132)雍正十三年(1735年)议准:“地丁等项,一切年限承追钱粮,皆准扣除封印日期,造报考成。”[4](卷107,P.379)在承追扣限方面有所松弛。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转而严格,规定:“各省承缉承查承追承变交代,各督抚按限查参,俱停其扣除封印日期。若封印期内,有一切犯逃之案,地方官立即签差追捕,通详各上司,分关邻境地方,一体查拏,各督抚按限分别查参,亦不得扣除封印日期。”[4](卷89,P.148)

又有许多与封印相关的例行或例停事务。其例行者,如,每年封印时进本年起居注,送内阁,藏之大库。[30](卷2,P.16)“各部院衙门堂行总簿,俱照稿全誊,于年终封印前送库。”[31](卷8下,P.698)各督抚于封印开印前后,行年终汇奏。其汇奏事件,“即如甄别教职佐杂,及盘查仓库,扣展公出日期各条,俱截至封印为止”,“倘无须清查候办者,俱于岁前具奏”,“如必待年底截数者,令于开印前办奏”。[23](卷979,P.80;卷950,P.879)其例停者,如:封印日至开印日官府停办公事(遇有要事仍需办理),兵营停止操练,封印日期不理刑名,[1](卷192,P.6552;卷195,P.6598)封印当日不进本,[4](卷13,P.174)封印期内各衙门俱不支领公费(惟宗人府、礼部、兵部、户部之三库等少数衙门官员,封印内仍支给)[4](卷250,P.958)等。

封印期各省公文的处理亦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先,“在京部院封印后,于外省文移,概不收阅”。雍正二年(1724年)始,封印后所到本章,“如有紧要事件,到日即封送内阁转奏”。其寻常本章,“令提塘官送司验收存库”,“均俟次年开印之日,校阅明白,封送内阁”。[4](卷1042,P.446)然而,各省“文移汇存提塘,未为周密”,于是乾隆二十九年,军机大臣等奏请:“嗣后封印期内,无论紧要寻常文册,俱随时投递各部院,仍签开印日期,以次办理。”获准实行。[23](卷703,P.851)

为解决封印期内所出官缺的选补问题,清廷规定,“封印后所咨之缺,如开印在正月二十日,缺归正月,开印在正月二十一日,缺归二月”。乾隆二十九

清代,许多社会生活都围绕封印展开。“封印之日,各部院掌印司员必应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前门一带,拥挤非常,园馆居楼,均无隙地”。[14](P.93)“八旗章京、兵丁皆大吃大喝,护军、披甲俱置身街上,男扮女装,唱着‘祷仰科’歌戏乐”。[32](P.1)“儿童之读书者,于封印之后塾师解馆,谓之放年学。”[14](P.95)梨园戏馆于封印之后,“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矣”。[14](P.94)在杭州,若开封印信,则有“大糕团糕”等美食,正月十五“公门中者烧开印纸”[33](P.151)。

由于官府封印不理事,社会治安受到一定影响。“旧俗,封印后贫民抢小物不禁”,《偶斋诗草》对此有生动描绘:“乞丐年终横且强,当街攫物意洋洋,果然捕务常严密,封印宽容也不妨。”[34](外次集,卷十,P.P.909,910)而京城内外封印后,无耻之徒三五成群,扰害街市,并有抢掠殴挞事情,于是光绪九年谕,“辇毂地面,理宜清肃,著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御史督饬所属官弁认真巡缉,如有无赖匪徒,乘间扰害,即行严拿惩办。”[35](卷175,P.448)

[1]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李敏,朱茂汉.《汉语大词典》疏失举隅[J].安徽师大学报, 1991,(3):374-381.

[3]凌铭麟.新编文武金镜律例指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6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6.

[4](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蒋超伯.南漘楛语[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1161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田汝成.熙朝乐事[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88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雍正)大清会典[A].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69册)[M].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8]清世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顾汧.凤池园诗集[A].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57册) [M].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10]俞樾.茶香室丛钞[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1198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1]周寿昌.思益堂日札[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2]乔继堂,朱瑞平.中国岁时节令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3]顾景星.白茅堂集[M].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中刻本.

[14]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15]安平县杂记[A].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35册)[M].台北:台北大通书局,1984.

[16]牛林豪,张礼刚.除夕“封”俗[J].中州统战,2001,(1): 40-41.

[17]清仁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8]陈梦雷编纂,蒋廷锡校订.古今图书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

[19]王正功撰.中书典故汇纪[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74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0]王昶辑.湖海诗传.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162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1]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2]继昌.行素斋杂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3]清高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乾隆)钦定大清会典[A].卷28,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9册)[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25]吴篪修,李兆洛纂.东流县志[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71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6]平翰修,郑珍清纂.遵义府志[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71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7]西清撰.黑龙江外记[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731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8]查嗣瑮.查浦诗钞[M].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六十一年精刻本.

[29]清世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0]养吉斋丛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31]锡珍撰.吏部铨选则例[A].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75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2]曾寿原著,季永海译注.随军纪行译注[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33]范祖述.杭俗遗风[A].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527号) [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34]宝廷撰.偶斋诗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5]清德宗实录(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Sealing O fficial Seal in Qing Dynasty

LIUWen-bo,ZHANGWen-xiu
(Law Political Department,Hebei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Hebei Province 067000)

Sealing official seal up means the government closes the seal and stop handling official affairs. During Qing Dynasty,the period of sealing was lengthened to onemonth,the dates of sealing was fixed.with both imperial jade seal and general seals sealed up at the same time.The ceremony of sealing was standardized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 about sealing was perfected.The sealing system reflects the highly importance of seal that Qing Governmentattached to it.

Qing Dynasty;sealing official seal;opening the seal;system

K249

A

2095-3763(2014)03-0112-04

2014-03-08

刘文波(1981-),男,满族,内蒙古赤峰市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清史、民族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度课题《热河与清代民族问题研究》(编号:201313)和承德市财政局项目《热河历史文化中的街区开发研究》(编号:CZ201301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封印衙门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我读封面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百态研究所 我被床封印了
接吻是爱的封印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常态化督查 亮剑“衙门”作风
旧衙门
被封印在树脂与木头里的风景
新型计量封印及自动加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