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程式与策略
2014-04-07冉昆玉
冉昆玉
(安徽工程大学思政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择业与就业行动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通常是在一个“平静的课堂”里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择业与就业的现实世界相去甚远。将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应用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在行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完成认知、情感和行动的统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蕴涵
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建构理论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也是一种以实际行动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包涵三个要点,即 “为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学习”、“行动就是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提倡提问和反思,秉持“以生为本,以学论教”教学观,引导学生在仿真的实践环境和气氛中学习,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在于坚持学习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统一,促进学生针对源于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小组讨论、深入思考和经验分享,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教学理念不仅能够通过行动引导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变化的世界,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的主动参与中提升行为能力。
二、就业指导课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程式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设计理念,要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必须准确把握其具体的实施流程和操作模式。
(一)教学准备:“预设”导向“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精彩课堂的两个核心要素。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1]。就业指导课程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设计理念,根据其自身特征,有很多教学法可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如模拟实训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思维拓展法等等。教学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确定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确定教学法,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行动能力实际。因此要熟悉学生和团队的基本情况,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哪部分教学内容适合哪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精心预设“问题”,准备教案、教具,模拟教学实施过程,储备相应知识和能力以熟练驾驭教学实施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就业形势”这个主题采取“项目学习法”,围绕“择业方法和途径”主题采取“案例教学法”,围绕“择业面试技巧”主题采取“角色扮演法”,围绕“创业教育”主题采取“模拟实训法”,围绕“就业心理和职业伦理”主题采取“思维拓展法”等,把“平静的课堂”变成了“行动的课堂”,使学生在看似紊乱的“秩序”和活跃的“环境”中提升择业就业的行动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当然,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也至关重要,“问题是行动的起点”,“没有理解就没有行动”,为此,要在课程导论和每次课结束时,及时完成教学法介绍、团队组建、任务布置等,引导和指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前查阅资料并深入思考,精心准备需要交流的内容和问题等。为便于课堂之外的交流与互动,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群组织,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团队之间实现沟通零时限。
(二)教学实施:由“个体”到“主体”
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离不开课前精心预设,更需要重视学生在由课堂的个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的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成点。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环境”,增添了互动、交流与分享等“行动”要素,这样的课堂犹如“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2]。在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实施环节,授课教师作为“导演”,要把握住三个环节:一是教学导入。以简短和精彩的语言把课堂教学的任务、形式和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还要用鼓动性的语言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行动团队和课堂教学中来,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二是互动交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组织和引导学生个体和团队深度交流,使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可以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各个团队代表通过分享交流与全班其他团队互动,相互接受质询和帮助。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争论、质疑或肯定之中,思想火花竞相迸发并诱发所有同学在行动中思索,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三是点评总结。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特邀嘉宾点评,也可以是学生代表点评。要联系互动交流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和评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提升性讲解,使学生将参与行动导向教学后内心充盈的思想感悟上升到理性体悟高度,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根本。三个环节逐层展开,相互连贯,一气呵成,共同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的“精彩一课”。如在以“项目教学法”组织“就业形势”主题教学时,提前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研判作为一个“项目”提前布置给学生团队,并指导学生团队制定项目运行方案。每个成员根据分工收集大量信息并带入课堂,然后经过团队研讨,列出本团队对当前就业形势描述的若干要点,最后通过组织各团队相互 “分享”项目成果,辅以教师适当点评,使学生在“行动”中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在以“角色扮演法”组织“择业面试技巧”主题教学时,由学生组成面试官团队,结合不同的职位,对毕业生进行模拟面试,还可以邀请人力资源主管担任点评嘉宾,学生分别扮演了面试官、应聘者,通过参与面试的行动,体验求职面试的全过程,从中体悟如何摆正择业心态,提高求职择业的行动能力;在以“模拟实训法”组织“创业教育”主题教学时,借助金马兰创业模拟实训系统,指导每个学生完成一个模拟公司的创立、管理和经营,通过仿真的商业环境和学生亲自运行管理模拟公司,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体验商业行为,提高创业能力。
(三)课后提升:“表述”、“反思”与内化行动
艾伯利认为,“思维活动的本源是行动”,“行动和思考形成一个整体”,而“表述是思考的工具”,因此“表述和行动构成一个整体”[3]。行动是表述形成的起源,表述是行动知识网络中的结点,在重新建立行动方案的时候,表述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参与层次化的行动方案重建并再一次构成行动。因此,课堂教学后,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行动导向教学内容,对照教学要求,检查学习成效,拾遗补漏,深化提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文本式“表述”或口头“表述”,“表述”出最大收获和感触最深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将真实的内心体验“表述”出来,将思想提升的轨迹“表述”出来,将转瞬即逝的思想瞬间“表述”出来,并可以单独作为每次课堂教学的一个考核环节来组织实施,目的是引导学生及时“表述”。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实践智慧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内心还原教学现过程,结合学生的“表述”式总结,“反思”教学组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反思”学生在参与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心智启发和精神提升,“反思”白身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得失等,通过“反思”不断提升驾驭行动导向教学教学的行动能力与组织技艺。
三、就业指导课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转换角色与身份。任何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本质上都属于互动式教学的范畴。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论意义并不在于“互动”本身之义,而在于激发和保障了学生的话语权。“谁拥有话语权,谁就拥有世界”[4]。传统的就业指导课堂出现“无奈的沉默”,就源于教师的主角地位的不当把握。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生话语权的就业指导课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应由传统的“主角”地位应转向师生“平等中的首席”,由讲授者转化为主持人,由内容的阐述者转化为课程的创设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独白的课堂变成互动的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和行动中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从而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要领,提高择业与就业的行动能力,在这种教学中,尽管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但“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
(二)创设环境与氛围。就业指导课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对环境和氛围有较高要求。首先,班级的规模要适中,有利于组建团队和互动交流。班级规模过大,许多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无法实施。其次,教学设施、环境应有利于互动。传统的教室现场要打破,同时提供足够的教具,为学生交流、分享和表述提供便利。再次,要营造热烈的参与氛围。可以提前播放有关就业择业的视频,可以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游戏,目的是充分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营造有利于参与互动的充满魅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淡化考核与考试。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目标指向强,作为知识性传授的内容也相对较少,是最适宜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必须淡化考核与考试,把学生“应试”的压力完全释放出来,每一次课让学生都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自觉自愿自由的课堂参与和互动中得到提升。要把学生参与课堂行动的表现直接作为考核的依据,根据每个团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学生的课后“表述”情况综合判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考核和考试。
[1]杨慧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76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4,(1):35.
[3]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李云飞.语言·真理·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