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少的学法指导
———对观察和实验的指导
2014-04-07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邱云清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 邱云清
富裕县第三中学 金庆华
不可缺少的学法指导
———对观察和实验的指导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 邱云清
富裕县第三中学 金庆华
我们物理教师都知道,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学习方法对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适合,就会事倍功半,正所谓“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有些是知道,却缺乏这方面的指导,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首先应该向每一位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学法指导意识淡薄,或者学法指导能力差,造成学生不会学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物理教师应积极学习,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不仅要在教法上下功夫,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是通过学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会学”,使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其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1.有目的、正确的观察
引导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如光的折射实验中,应明确需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随入射角的增加,反射角和折射角均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教法的指导下从隐蔽的细节中探求事物的本质,学会观察。
2.细观察、会观察
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等等。
(2)观察要有步骤: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②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③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④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⑤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⑥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以得到最佳效果
初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意让他们多观察、多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者从问题引入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始至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既产生把实验观察到底的积极性,又产生理解理论的迫切性,对物理保持浓厚兴趣,从而培养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演示子母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
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强。学习了“大气压强”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学法教育。
4.实验要达到“五会”
(1)会选择器材:能根据实验要求的精确度和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基本仪器,在仪器充足齐全的情况下,可提供量程不同、精确度不同的同种仪器,供学生正确选择。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米尺和皮尺,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
(2)会调节器材:有些仪器在使用前要进行调节和零点校正,看它的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调节要有一定的顺序。例如:托盘天平的调节平衡。
(3)会读记:要求学生正确读数,学生知道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正确选择读数的位置,知道对视线的要求。
(4)会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如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
(5)会制作,小制作:小实验可使学生对仪器的使用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如课本中的自制小天平、测力计、滑动变阻器等。小制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它集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于一身,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
5.勤实验、会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探索精神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机会,尽量把实验小组分得小些,每2~3人为一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能全面地、综合地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明确探索的目的,必须揭示旧知识所不能解决的矛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推理、综合得出物理规律。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如果把每次的实验条件一一告诉学生,并让他们填写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据,虽然实验很顺利,但这就失去了探索的意义,如果让学生去自己去探索,教师恰到好处的进行启发、引导是很重要的。
(1)给出4个钩码,让学生摆弄,如何使杠杆平衡?
(2)多数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两边对称地挂上相同的钩码,问:有其他的挂法吗?学生重新摆弄。
(3)在杠杆的右边第三条刻线处挂二个钩码,在左边挂钩码,怎样使杠杆平衡?有几种挂法?
(4)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上来拉杠杆,能否使杠杆平衡?改变力臂分别做几次实验,看看得到的结论与你前面探索得到的结论是否一样?
实验的目的已不再是验证某个结论或规律,而是通过实验归纳出物理概念和原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而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建立在扎实的实验基础上,避免了生吞活剥的弊病,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实验设计思路和技能技巧
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独立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学会设计与构思的常用方法,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根据设计的方案恰当选取仪器,按照设计的方案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地记录数据和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正确得出实验结论。
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物理教师应该善于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在研究教师教法的同时也应指导学生的学法。学法指导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
E-mail:88686329@qq.com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