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建筑材料和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管理
2014-04-07武兴宇
武兴宇
(山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0 引言
近几年来,因工程质量问题致使建筑物倒塌、大桥跨塌、路面塌陷及豆腐渣工程此起彼伏,有的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有的在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发生。建筑质量事故给国家、企业、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安定与和谐带来负面影响。严峻的现实情况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究其事故的主要原因,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控制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建筑行业的管理者都知道,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而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很关键的一环。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质量等级、使用功能和观感效果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建筑产品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工程实体的内在质量,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所以通过加强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工程整体质量达到要求。
1 做好市场调研,严把供方评价关
现在的建筑材料市场可谓是产品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经销商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经常销售一些伪劣或以次充好的产品。部分材料采购人员为了得到供应商的一些蝇头小利,往往将管理制度抛之脑后,放弃基本的工作原则,很难把好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关。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施工企业要优选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材料管理人员从事此项工作。首先,要具有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能力及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其次,要具有科学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态度,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品德。对不廉洁人员,一经发现定要严惩,决不姑息。再次,企业要经常给予一些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市场调研和质量管理水平。
2)依据采购计划,扎实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材料采购前应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规定编制、审批各类需用、采购计划。计划未经批准不得用于采购。采购人员要依据批准的采购计划中的采购信息,诸如:产品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供货时间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市场上的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选择最具实力的几家供货商作为公司材料招标或评价的供应商。
3)成立评价小组,坚持“三公”原则选择合格供应商。
公司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成立材料招标或供方评价小组,对潜在的合格供应商(包括发包方指定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或内部评价。对供应商的评价内容应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价格、质量保证能力、履约能力、售后服务等。招标或评价应依据公司的内部招标管理办法或供方评价标准等进行。最终由评标组(评价组)成员采取综合评价法择优选择合格供应方,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合格供方,从根本上解决靠个人的主观意愿来决定重大事项的弊端。对评价为合格供应商的信息应录入公司或项目部的合格供方名单,作为公司各项目部采购时选择的依据。合格供方应定期进行再评价和更新,供应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履约情况应作为再评价的重要依据。
2 阳光采购过程,严把合同签订关
采购合同的签订可以明确施工所用产品的要求,约束采供双方的责权利,规避双方的风险和法律责任。所以,施工企业在采购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前应依法签订各类物资的采购合同。
1)做到货比三家,采购质优价廉的产品。
采购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时必须采取招标或从合格供方名单中选择,对来源广泛的批量产品,采购员应从合格供应商名册中选择几家进行比价格、比运距、比服务等,真正做到“阳光采购、货比三家”,把质优价廉的产品用于工程中,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成本。
2)依法签订合同,加强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工作。
确定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供应方后,应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与供应方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签订前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采购合同进行评审,重点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名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计量单位、技术质量指标、包装、交付期、质量问题的处理、售后服务的有关条款进行评审,防止因个人行为对企业造成工程质量和经济方面的损失。评审人员对合同评审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应与供应方沟通予以协商确定,经主管领导确认同意后,依法签订采购合同。
3 规范见证取样,严把进场验收关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是材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很多项目因为施工工期紧、质量意识差,经常将刚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经验收或复试就直接用于工程上,往往会给工程质量埋下很大的隐患,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企业应严把材料验收关,保证进场材料质量合格、数量准确、资料齐全、手续清楚。
1)根据采购合同,严格进场验收工作。
采购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到货后,项目部应向建设、监理单位提出材料进场检验申请,严格按照验收规定进行验收,及时填写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验收主要对产品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包装情况、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方面进行验收。对某些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有特殊质量要求,可由采购部门派人到供应商货源处,对采购产品的质量状况、生产设备、技术力量、检验过程及供货能力等进行验证,非常用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验证,并做好记录,以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和供货要求。
2)规范见证取样,做好材料复试检测。
对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必须复试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或无质量证明文件缺项、数据不清、实物与质量证明资料不符的材料、超出保质期或规格型号混存不明的材料,应按照国家的取样标准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取样时应会同建设、监理方的有资格人员进行现场取样,取样的方法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所取样品应由当事人现场共同封存,共同见证及时送往指定的试验室进行检验,保证所使用的材料与抽检材料的一致性与真实性。
3)严格报验程序,杜绝不合格产品用于施工。
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经自检初验和复试检测合格后,应按规定向建设、监理方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报验表、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以及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复试报告等,并一同提交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相关人员签署意见并签名确认。未经验收或复试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对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进行标识、退场、隔离。
4 合理分类贮存,严把现场管理关
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后的现场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一些经进场时检验合格的产品,可能会因贮存场所的不合适和管理上的不到位而影响到产品的变质、失效或损坏。因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产品标识、状态标识和防护标识的混乱或模糊而引起的材料混淆和误用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导致工程实体的质量无法保证。所以,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后的现场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规划现场,做好现场的库存管理。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后应加强现场的存放管理,要按照施工平面图合理、整齐堆放,对需库房存放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设库房储存,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类物品应设专库储存。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要有防雨、防潮措施;容易损坏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要做好防护;有保质期要求的材料,要定期检查,以防过期。
2)重视材料标识,防止施工过程中混淆、误用。
为了避免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损失、变质、混淆、误用,对现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进行标识。标识必须清晰易辨,不得涂改、损坏,应具有可追溯性。标识应标明其名称、规格、产地、日期、批号、抽检状态、生产批(炉)号等。
3)做好记录控制,加强可追溯性管理。
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管理应从采购计划、市场调研、供方评价、合同签订、进场验收、复试检测、库房保管、使用部位等方面均做好相应的记录,保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可追溯性。
5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低、工期短的建筑产品。只要施工企业对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管理上严把以上四关,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有了保障的基础,再把影响建筑质量的其他四个因素即“人、机械、方法和环境”做好,我们就能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建筑产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1]杨 芳.谈施工企业建筑材料和构配件及设备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13):239-240.
[2]王永光.浅谈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控制[J].当代建设,2003(6):52.
[3]陈勤斌.浅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1(2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