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新建隧道启用“纵向疏散救援新模式”

2014-04-07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车道浓烟火情

今后,隧道内发生火情,消防车将可避免因为道路拥堵而无法驶入行车道展开救援的尴尬局面。目前,正在新建的上海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内试点隧道火灾纵向疏散救援,将在隧道内以上下分离的方式分别构建日常车行道和紧急救援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从间隔为100 m的逃生楼梯向行车道分流至二层救援道。

2014年8月28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消防演习在新建的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内展开。施工部门模拟多车在隧道内发生碰撞后起火引起滚滚浓烟的情形。和以往无奈等候救援不同的是,在这条在建隧道内,每间隔100 m就有一处标志醒目的逃生楼梯。只见乘客向上提起盖板阀门,逆时针旋转后阀门就自动开启。此时,在行车道的一侧就出现了一处能容纳一人行走的楼梯逃生口,乘客依次向下逃生,很快就进入到了第二层;在关闭盖板后,隔绝了上层的烟雾。随即,消防人员也赶到,通过其余逃生楼梯将消防管路接入消防水枪展开灭火工作。

这就是全国首条能够进行火灾纵向疏散救援的隧道。以往的隧道救援都是通过旁通道疏散至相邻隧道。以往,距离较长的城市道路隧道一旦发生火情,因为隧道空间封闭,两端出口距离较长,给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带来较高的难度,消防车往往因为事故车堵住了通行车道而无法驶入,且浓烟滚滚,导致乘客被闷在其中不能顺利逃生。如今,这一状况随着纵向疏散救援技术的运用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可以说,这是隧道设计中的一次变革。在这条越江隧道内,全长3.4 km的车道下方留有一条同等长度的救援通道,其中,既有1.2~1.8 m宽的人行疏散通道,又有3.3 m宽的车辆救援通道。建成后,特制的消防和救援车都能在行车道下方的车道内行驶,展开救援,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众所周知,很多造成亡人事故的火灾都是因为人员被浓烟窒息所致,而有了这个特殊逃生楼梯后,乘客只要进入下层救援通道,就能避开浓烟,同时,通道内还有一道防火门能够阻隔烟雾。在2 km左右的救援通道内,只需奔跑5~10 min,乘客就能直通隧道两端的工作井,并直接前往地面。

这种利用隧道下层空间作为专用疏散救援通道的长大隧道纵向疏散救援新模式,有望被纳入《隧道设计规范》中,供今后的隧道建设参考。

猜你喜欢

行车道浓烟火情
火情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种面向森林火情监测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成功处理沙漠火情
某钢桁梁桥行车道板改造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人民调解扑灭“紧急火情”
浓烟瀑布
那一夜
重庆某钢桁梁桥行车道板改造设计关键技术
公路直线路段行车轨迹研究
路虎揽胜车左侧排气管冒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