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新跨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在2014年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14-04-07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艺华

山东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建设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艺华

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新跨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在2014年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艺华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全省经济、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任务,力求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改革、推动发展,进一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一、充分肯定全省水利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持续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围绕提高水资源调配供给能力,积极推进雨洪资源利用。起草了加快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草案),编制了《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一期工程总体安排(2014年~2016年)》(草案),规划通过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山丘区水库、平原水库、地下水库和东平湖南四湖增容、河道拦蓄以及雨洪资源调配工程等七种途径,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努力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

(二)围绕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正式通水运行,配套工程建设全面提速,38个供水单元中已开工30个、基本完工6个,淄博市续建配套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通水运行;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实现贯通,加快综合调试和试通水工作,辐射全省的“T”型现代水网骨干框架初步形成。济南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潍坊库河连通工程、济宁引汶补源入济工程、日照沭水东调工程、泰安和枣庄市域水网工程相继规划建设,促进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与再生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三)围绕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强化防洪薄弱环节治理。提前完成222座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和56个山洪灾害防治县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234座一般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启动实施了11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集中精力打好中小河流治理攻坚战,列入“08省规划”和“09国家规划”的154条河道已全部完工,“09国家规划”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列入“13国家规划”的225个项目中开工79个、完工59个。健全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防指机构,建立了预测预报预警、决策指挥调度、抢险应急响应等防汛抗旱救灾机制。

(四)围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着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新解决400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山丘区找水打井任务,沿黄地区7座平原水库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并具备蓄水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5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德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级市。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农田水利管理办法》,在建小农水重点县数量103个,在全国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获优秀等次。21处大型灌区和6处中型灌区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累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6000万亩。提前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部分市县开通了农村水利服务热线。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9.22亿元,利用移民扶持专项资金8.56亿元。

(五)围绕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省政府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以及考核办法,省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新增取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率超过90%,非农业取用水户取水计量率100%,规模以上非农业取用水户计划用水实施率90%以上。据监测分析,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12亿立方米左右,201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2立方米左右,较2010年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重复利用率9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21。

(六)围绕促进人水和谐,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大规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系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重点行业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日趋规范,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分别达到65处和152处,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济南、青岛、临沂3个市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莱芜等4个市和沂源等19个县启动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

(七)围绕提升行业能力,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初步建立,省级水利财政资金42亿元,比2010年增长86%。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考核全面展开,已创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个、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65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全面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在研科技项目145项,24项先进实用技术(产品)得到推广。全省水利外资项目完成投资1.9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7493万元。对外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成功承办了中欧水资源交流合作项目济南会议等国际研讨会。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金水工程”一期项目基本完成,省级水利数据中心一期和联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正在加紧调试。水文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水文站点5000多处。12个市、47个县(市、区)设立了常设移民管理机构。全省水利综合执法网络基本建立,市、县两级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全部成立,“三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水事秩序进一步好转。

(八)围绕转作风树形象提效能,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去年7月19日召开动员大会以来,省厅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为切入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心系群众、水系民生,把学习教育、开门纳谏、为民办实事和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做到了聚焦“四风”不偏不倚、查摆问题不遮不掩、开展批评不走过场、整改落实不等不靠,对征求到的81项问题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处室、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截至目前,已有45项先期整改,其中办结40项。据统计,同比减少印发文件32%、简报28%、会议36%、“三公经费”支出16%,取消、下放水行政审批事项10项。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厅机关连续5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干部使用交流和教育培训力度持续加大,后勤管理服务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全面落实,水利新闻宣传卓有成效,为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准确把握当前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一)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为破解水利体制机制障碍注入了新动力。要在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基础上,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辩证看待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既要树立“一盘棋”的整体思维,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闯新路,摸着石头过河;还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进度,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二是以统筹的办法深化水利改革。自觉树立系统的思维、自觉运用统筹的办法推进水利改革。统筹把握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统筹搞好试点先行和面上推开,做到试点探索胆子要大,面上推开步子要稳;统筹处理好不抢跑和不拖后腿的关系,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不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拖宕,该试点的不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急于求成。三是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改革方向就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有形的手”不要伸的过多过长,要让“无形的手”得到充分释放。水利部门要围绕管好规划、制定规则、办好实事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展开工作。

(二)稳中求进、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对水利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领域,这为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展开新一轮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要科学区别水利工程性质要求,坚持事权下沉,合理划分涉及水利的省与市、县事权,分层次、分类别加快规划建设,一是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工程,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方式筹资建设,比如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防汛抗旱等;二是对经营性工程,采取放开的办法和走市场化的路子,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撬动企业、用水户等投资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提高水的商品化率,比如城乡供水工程;三是对具有战略性且不属公益性工程,暂时又没有市场,可以通过政府平台、融资公司让政府先进入,待市场形成、具备经营条件时政府再退出来。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对提升水利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尽管我省已实现粮食总产“十一连增”,但是受特殊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我省旱涝保收田仅占耕地面积的53%,有近2000万亩农田缺乏浇灌条件,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大硬伤,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任重道远。为此,要把握好三点:一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提升农田水利标准化、装备化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统筹考虑土地流转、产业规模、用水需求、群众意愿等因素,以节水增效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规模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是适应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各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布局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人口和资源要素的集中以及建设规模的扩大,带来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以及对水生态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此,助力城镇化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一是在发展理念上,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放在更加突出地位;二是在规划布局上,要遵循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的原则,依据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生态承载能力来安排城镇规划布局,既不能把城镇布局在地下水超采区、漏斗区,也不能安排在防洪通道上,避免城镇建设挤占河湖水域;三是在工程设计建设上,要超前规划建设供水水网,统筹节水与防污、城区建设与水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水生态建设,实现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治污—回用系统完整的水循环。

(五)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保障供水安全提出了新挑战。继实施“黄蓝”两区战略后,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一圈一带”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水利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据分析预测,在现有工程状况以及供水条件下,到2020年一般年份全省用水缺口将达到50亿立方米。十年九旱、旱涝不均又加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破解缺水之困,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要靠开源,在调引长江水、增引黄河水的同时,开辟新水源,加强雨洪资源收集利用;二要靠节流,综合采取经济、行政、法律、工程和技术等措施,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器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业各领域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三要靠严管,要按照“先外调水后当地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非常规水后优质水”的原则,优化配置、联合调度、严格管理水资源,特别是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要禁止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并有计划地逐步封闭。

三、奋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攻坚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要认真贯彻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以水利惠民为根本,以水生态文明为引领,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开源与节流并重、兴利与除害统筹、城乡保障与生态保护并行、公益化支撑与市场化运作结合,全面提升水资源综合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全面加强水利民生服务能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一要加快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加快出台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建立雨洪资源利用目标责任制,完善雨洪资源利用扶持政策,启动雨洪资源利用一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米山等5座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庄里等3座山丘区水库和麒麟湖等6座平原水库,加快沂沭河洪水调配工程建设。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要逐个项目建立前期工作、工程合同、施工进度、安全生产和工程监理台帐,强化跟踪督导。

二要加快治理防洪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打好中小河流治理攻坚战,继续实施徒骇河和德惠新河续建工程,新开工5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确保在建、已建项目达到123个;力争启动洙赵新河、泗河治理,完成15座大中型病险水库、1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和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年度任务;启动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切实提升防灾抗灾综合能力。

三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围绕实现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模式,以水利设施配套、水毁工程修复、沟渠疏浚整治、桥涵闸配套为重点,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高标准实施103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加快2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85万亩,提高灌溉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制定出台实施农业节水纲要的意见,大力发展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的原则,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各类家庭农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根据不同水源类型、种植结构、经营主体等情况,以土地流转为前提,因地制宜启动节水灌溉高产示范区建设试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品质。

四要加快构建骨干水网。实现胶东调水工程全线通水,做好尾工处理工作。启动实施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良好运行,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力争完成14个供水单元建设。依托全省“T”字型骨干水网,加快区域性水网规划建设,有效提升长江水、黄河水与当地水的综合配置能力。

五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加快解决规划内280万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基础上,完成240个省重点贫困村通水任务。着力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加快沿黄地区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大力发展集中规模供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鼓励各地立足解决早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低、供水水质差、水量不足、保障率不高等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方便水。

六要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划定水生态控制“红线”,探索对维持河道生态基流、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等相关指标的考核,启动地下水超采区生态治理,着力做好利用亚行贷款综合治理淄博—潍坊地下水漏斗区域示范项目相关工作,争取将鲁西北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纳入国家规划,探索实行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制制度。新增国家水利风景区6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0处。扩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有序推进济南、青岛、临沂等国家级和部分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加快沂蒙山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

七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金水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省、流域、市三级数据中心和重点数据库,力争实现水利数据信息的汇集存储与交换共享。依托水利数据中心,构建防汛抗旱决策、水资源监控管理、农村水利、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水利移民等业务应用系统。加快基础水文站网建设,提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自动化水平。

(二)全面加强水利管理,着力提升行业管理效能

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完成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完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依法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推进集约节约用水,严守“三条红线”,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全省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4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29,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0%以上。

二要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防汛组织指挥机构,巩固基层防汛组织建设成果。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加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实施,抓好省级和市级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编制完成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加快推动省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要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强化实战演练,确保安全度汛。

三要加强和创新河湖管理。针对河道管理战线长、工程整体面貌差的实际,以强化河道依法管理为突破口,开展河道执法规范化建设和省级河道执法规范化管理单位创建活动,力争20个河道管理单位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实行河湖开发利用和保护分区管理,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工作,逐步落实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1049条河流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权限,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推进河湖休养生息。

四要加强水行政执法管理。力争尽早出台《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和《山东省水文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水利执法机制,规范水利与公安联合执法机构建设标准和运行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建立健全综合执法网络,加强专职执法队伍建设,完成重点水管单位和乡镇水利服务机构水政执法队伍建设任务。继续开展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水生态保护专项执法活动,切实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五要加强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以“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创新年”为主线,推行中小水利工程“一县一法人”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投资计划执行,确保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水利工程年度建设任务。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制度、质量和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工程质量“飞检”和项目稽察活动,以检查考核促进度、保质量、上水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步伐,严格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加大水利建设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坚持以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考核为抓手,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力争国家级水管单位达到6个、省级水管单位突破100个。

六要加强水利前期管理。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组织开展现代水利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灌溉总体规划、治涝规划等编制任务,启动“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一圈一带”水利专题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完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水利前期工作,对逾期未完成前期工作任务的,将酌情压减投资计划。

七要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管理。要加强重大项目争取与实施工作,重点围绕咸水亚淡化用于灌溉、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洪水资源化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推动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水利综合试验基地建设。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工程带科研”政策落实。依托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加强与丹麦等欧洲国家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水利科技合作。

(三)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一要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政府提出本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要求,要在去年已取消、下放10项水利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下放、合并一批水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推行网上审批。把握的原则是,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对水文、涉河审批等事项进一步分类合并。加强与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总投资在1亿元以下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以及年度实施方案委托审批。

二要健全水利投融资机制。全面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事权划分,探索开展省级项目、省与市县共管项目以及市县项目分类管理。认真落实2011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水利规费,并全部用于水利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允许以水利、供排水资产以及相关收益权等作为还款来源和抵押担保物。积极发展BT、BOT、TO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混合方式投资水利。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的原则,积极拓宽水利移民帮扶投资渠道,尽快建立“政府牵头,合力攻坚,政策集成,帮促并举,自我发展”的水利移民综合帮扶工作机制。

三要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溉定额内用水给予终端水价优惠,超定额用水逐步实行累进加价办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会同物价、财政部门尽快将各市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到位。严格落实工业与服务业行业用水定额(计划)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制度,实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城镇非居民和特种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同时,以县(市)为单位推进多水源区综合水价改革试点,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联合调度。

四要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宽进严管、能进能出能停和优胜劣汰的监管机制。要深化招标投标管理改革,推进水利工程招投标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试行电子招标,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逐步推行代建制等建管模式。

五要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巩固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狠抓“两项经费”尤其是维修养护经费的落实力度。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启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莒县、宁津县、沂源县3个国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任务。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探索推进管养分离,推广通过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试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效能建设,实现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人员专业化、办公信息化、服务规范化、运行长效化。要将水文监测设施看管、维护以及辅助监测纳入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作用。

六要建立健全水权水市场。依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有关河湖、水库的水量分配方案,着手对省内地表、地下以及外调水源进行确权登记,逐步明确各市的初始水权。在明晰区域水权的基础上,稳步开展水权水市场交易试点,鼓励引导地区间、用水户间水权交易,推动水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水权水市场交易制度体系。

七要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补偿办法,探索开展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区、蓄滞洪区、库区和水生态修复治理区补偿试点,逐步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推进改进作风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着力提高服务效能。深入开展“同业对标、争先进位”活动,各处室、各单位都要对照先进找差距,自我加压争一流,努力在全省水利系统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闯新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交流,进一步加大基层水利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基层水利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执纪监督和案件查办力度。同时,要突出强化水利投资使用监管,完善水利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全省水利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大勇)

猜你喜欢

水利水资源建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