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4-04-07唐慧慈

山东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事巡查河道

唐慧慈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 253014)

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探讨

唐慧慈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 253014)

论述了加强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从加快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河道管理基础设施利用率、加强水利信息化系统间融合、狠抓学习培训等方面对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进行探讨。

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

1 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河道水行政执法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不够科学先进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已建系统缺乏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策略,易造成系统紊乱;对管理范围内占用单位的基本资料和数据未能实现完全信息化管理,查阅检索等工作较为繁琐;水事违法行为现场情况难以实现实时上传,影响执法效率;水事案件办理的公正性及透明度未能实现完全公开;统计报表工作未能实现系统自动生成,效率有待提高等。

2 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1)促进执法信息资源共享。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把各子系统数据集中管理,通过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平台,能够直接、全面、准确地掌握河道管理范围内占用信息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公开公正履行水行政执法职能,为促进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行政服务。

2)提高执法管理工作效率。信息化系统功能设置充分满足执法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通用性、实用性强,有利于促进水行政执法工作的高效化,通过案件的网上运行,保证了水行政处罚公平和透明。

3)大大提高巡查质量。采用河道巡查移动执法对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及其他涉及河流安全的管理工作进行巡查,及时准确掌握管理范围内的新动向,为高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争取了时间,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升,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提供了保障。

4)加大对沿河违法行为的监管。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采砂、违法建设、弃置或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影响河势稳定,但事件分散且不易防控。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可对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能大大遏制非法占用河道乱搭乱建行为的蔓延。

5)解决执法人员少的难题。水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日常巡查、涉水工程监管、水事案件查处、占用费征收等工作,工作量大,人员偏少。通过信息化管理,业务衔接进一步畅通,一线执法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大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在保证河道水事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前提下解决了执法人员少的难题。

3 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重点

3.1 加快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数字化水平

建立统一的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用户管理系统。为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系统用户进行分类,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权限管理策略,实现对用户访问的控制。用户按组进行划分,权限根据模块、功能划分,可组合应用。

2)河道占用管理系统。建立基本信息库对占用单位信息及占用资料进行管理,可实现占用单位的图形和属性信息查询统计以及相关占用资料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同时,系统提供占用单位的收费管理,对占用单位收费登记进行核定后及时更新和修改,对管理范围内占用单位年度缴费状态进行管理。

3)河道巡查移动执法系统。通过该系统,执法巡查人员运用手持移动设备中的嵌入式系统连接中心移动设备服务器,定位当前位置实现对巡查路线和信息的汇总,并可采集相关水事违法行为的声像、勘验笔录等证据以及相关的坐标信息进行实时上传,供立案调查取证所用。

4)在线监控系统。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监控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组成一个分布网络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听、多画面视频显示、云台镜头控制、视频报警处理、自动录像的时间表设置、报警记录查询等多种功能,并配有检索回放软件,可进行全方位检索。

5)案件网上运行系统。系统设有案源管理、立案申请、调查取证、处罚办理、执行情况记录、文书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水行政执法部门从受理处罚案件开始直到最终结案,整个过程全部在该网络平台上进行运转。该系统强化对处罚权力的实时监控,确保了案件办理公开透明,并设置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

6)法律法规和标准查询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检索查询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行政法规、省市地方法规及各级发布的规范文件,使河道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可有效规范执法程序、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极大符合推行阳光行政的要求。

3.2 依托河道管理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建设

将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与河道管理中已运行的基础设施进行良好结合,提高已有河道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和执法效率。

在水行政执法中,可通过对河道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所提供信息进行整合,动态反映沿江占用现状,实现对重点岸段的视频全程监控,为河道水行政执法发展开辟更加安全和智能化的新路。可将河道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与河道巡查移动执法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及时获取所处河道和所辖河道工程的基本参数资料和图片信息,以及监测站点信息,以便进行资源调用,提高移动执法效率。将河道管理的监测系统引入水行政执法中,对报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结合视频监控信息,及时掌握重点堤防段的情况,为执法提供依据,对河道进行有效的保护。

3.3 加强系统间融合,构建综合执法管理系统

在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中,须加强与其他水利业务信息化系统的融合。集工程管理、水行政执法、河势监测、水资源管理及防汛工作等为一体,形成基于河道水行政执法信息化的综合执法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实现各项工作网络化,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共享,最终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水利管理科学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河道管理工作规范化,确保河流健康、重要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4 狠抓学习培训,健全制度提高队伍素质

通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水行政执法队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侧重能力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积极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及考核考试,邀请专家进行信息化执法专业技能培训,大大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在人才管理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人才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完善目标考核,强化效能监察;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完善对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养制度,大力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努力探索新办法、新途径。

4 结语

在河道水行政执法中,须紧紧围绕河道水行政执法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目标,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并且不断拓展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改善执法管理手段,为河道执法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玉燕)

TP315

B

1009-6159(2014)-01-0062-02

2013-10-30

唐慧慈(1989—),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水事巡查河道
半月水事
三晋重大水事报道
三晋重大水事报道
晋重大水事报道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