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市雪野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2014-04-07吴修涛马良亓悦成

山东水利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雪野莱芜市流域

吴修涛,马良,亓悦成

(1.莱芜市雪野水库管理处,山东莱芜 271115;2.莱芜市龙兴供水有限公司,山东莱芜 271100)

莱芜市雪野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吴修涛1,马良2,亓悦成1

(1.莱芜市雪野水库管理处,山东莱芜 271115;2.莱芜市龙兴供水有限公司,山东莱芜 271100)

分析了雪野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了雪野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思路。

莱芜市;雪野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发展思路

雪野湖流域位于莱芜市北部山区,包括雪野、茶业口2个乡镇。流域控制范围为雪野水库上游444 km2以及下游56 km2共500 km2区域,整个流域向南倾斜,形状呈扇形,干流平均坡度为8.15 m/km,流域内山峰林立,岩石大部为花岗岩,少量石灰岩,洼地土壤为砂壤土。流域内现建有大(1)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5座,小(2)型水库19座,总库容2.43亿m3,兴利库容1.20亿m3。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雪野湖流域内的雪野镇和茶业口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压力。尤其是特色经济林的发展,一是对流域内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二是流域内山地在坡改梯建设经济林的过程中,存在边坡防护不及时,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流域内特别是茶业口镇镇域范围内山体破坏严重,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和沟道内泥沙淤积。此外,雪野镇南栾宫等村庄也存在过境河流被污染的情况,水污染防治及监测体系尚不健全。

1.2 雨洪拦蓄能力不足,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受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量较大且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降雨又集中在7月、8月;由于流域内河道多属深切河道,行洪能力有限,加之河道比降较大,因此汛期沟道内的河流暴涨暴落,易造成洪涝灾害;非汛期流域内降雨量较小,所有河流均发生过季节性断流现象,容易形成春旱和秋旱;由于流域内已建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数量有限,雨洪资源拦蓄能力不足,汛期内弃水和非汛期缺水现象时有发生。

1.3 环境治理手段单一,缺乏统筹系统考虑

目前,流域内在环境治理措施方面不够系统化,各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从自身管理职责角度出发,对流域内的环境进行单项治理,和相关部门配合不足,使得环境治理手段单一,缺乏统筹的系统考虑。

1.4 各小流域自成体系,缺乏流域综合规划

流域内缺乏统一的综合规划,由所在地的村镇按照现有资源条件各自开展经济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需要进行流域综合规划,使流域生态廊道网络化,经济林建设及文化、景观建设互补化,使各个小流域之间形成既能相互依托,又特色鲜明的雪野湖流域水文化景观体系。

1.5 水利现代化建设滞后,水情监测手段落后

近年来,雪野湖流域虽然布设了一定数量的雨量站,流域出口也有雪野水库水文站控制,但流域两大支流嬴汶河和通天河上目前尚未布置水文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针对全流域水库水位、水质等监测站点的布设尚未开展,土壤墒情测报和自动灌溉也未开展,流域整体水利信息化基础薄弱,水情实时监测水平较低,与现代水利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 面临的主要形势

1)生态文明新目标对流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同时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动水生态文明市创建,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这些都对雪野湖流域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态治水新思路对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治水模式难以满足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水利建设的要求,而国家水利建设的新思路“节水优先、资源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从系统角度,统筹各生态要素包括人在内,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方针、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措施,将“人山水林田湖”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治水思路,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融为一体,也和雪野湖流域的自然资源与发展思路相契合。

3)济莱一体化的新机遇给雪野湖流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省会城市群都市经济圈定位为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强省主导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城市群经济圈,莱芜被列为济南都市圈中的7个城市之一。都市经济圈将率先在济南周边70 km的范围内实现同城化,雪野旅游区作为距离济南最近的旅游区,在济莱一体化中被定为高端服务业基地,也必将对雪野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4)莱芜产业转型升级为流域带动周边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莱芜市目前正在进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雪野湖流域所属的雪野旅游区是莱芜市发展“一主、两副、一区”新城市格局中的一区,同时也是莱芜市扩大影响、提升形象的新窗口,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引擎,也将成为资源积聚、加快发展的新平台。同时莱芜市也要求雪野新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3 发展思路

3.1 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

新的水利建设思路下,雪野湖流域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的发展思路为利用上游建设水土保持林,起到滞蓄涵养水源的目的,同时利用山区河道建设小型跌水堰等拦截设施,使水流速度发生变化,从而降低雨季洪水灾害。并在下游建设小型水库和塘坝,拦蓄雨洪。在满足雪野湖流域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流域内现有防洪工程,充分利用自排入河能力,在河道内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型拦水堰规划布局,既可降低水流速度,又可丰富河流生境,促进水生物种多样性。在对雪野湖流域防洪分区和防洪圈划分的基础上,围绕防洪排涝能力建设规划目标,利用现有湖库或新建湖库,在下游对雨洪进行拦蓄。最终实现排蓄结合,洪涝无患的目标。

3.2 水源调配和连通体系建设

水源调配和连通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为多源统筹、时空联调,即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并充分拦蓄雨洪,再生水回用,在保障经济社会用水的同时,退还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满足河湖生态用水需求。并结合水源调配工程和山区实际用水需求,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达到多源共济、有序联通的目标。

3.3 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供水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同时强调在生态补源前提下,保障供水安全。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三条红线”为约束条件,加强雨洪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节水潜力与节水量评估,并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效率,调整灌溉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加快节水灌溉,实现节水优先、保障供水的目标。

3.4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系统体系建设

围绕健康的河湖生态,提出水质保护目标。依据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待恢复的物种生境需求,综合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工程,旨在消除农村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建设生态廊道体系,构筑生态保护屏障,达到水质清澈、物种多样的目标。

3.5 水经济、水文化与水景观体系建设

水景观与水文化塑造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地域水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提升。因此,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思路为围绕水经济,发掘水文化,塑造水景观。围绕流域水经济发展需要和目标,不断发掘水文化,塑造水景观,提升景观环境空间质量,促进流域旅游业的提升和水经济的发展,将雪野湖流域建设成为独具“山水林田湖”特色的鲁中绿色旅游核心区,达到传承文化、宜居宜业的规划目标。

3.6 智慧水网与现代管理体系建设

利用智慧水网,构建现代水利管理与决策体系。一是建立与雪野湖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水网体系,实施流域防洪、排涝、引水、蓄水、供水、用水、节水、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二是建成防汛排涝、水资源调配与管理、农业灌排、水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等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现代水管理与服务能力;三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现代水利改革与管理、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和基层服务体系,实现雪野流域水利的现代化管理。

(责任编辑 赵其芬)

X321

B

1009-6159(2014)-12-0057-02

2014-10-20

吴修涛(1974—),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雪野莱芜市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雪野练兵
罗堰小流域
雪野小趣
任 帅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雪野”的意义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
莱芜市福泉橡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