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河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2014-04-07,
,
(1.兴化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江苏 兴化 225700; 2.兴化市水务局, 江苏 兴化 225700)
兴化市河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赵凤勤1,王继权2
(1.兴化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江苏 兴化 225700; 2.兴化市水务局, 江苏 兴化 225700)
随着经济社会和内河交通航运事业的发展,兴化境内各级河道普遍淤积,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通过近几年连续不断的治理,河道淤浅情况有所缓解,但总体状况依然严峻。本文介绍了兴化市境内河道治理现状,分析了河道淤积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建议。
河道治理; 措施; 对策
1 河道治理现状
1.1 河道概况
兴化市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属典型的水网圩区,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的各级河道构成了名符其实的水乡。据水务部门统计,全市现有县级河道71条,1219km;乡级河道987条,2481km;村级生产河11113条,7396km。这些河道为全市人民的生活、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航运事业发挥了重要的引水、排涝和水源调蓄功能,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2 河道治理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全市各级河道普遍存在着淤积的现象,基本上每年淤积厚度8~10cm,年淤积土方量达1000万m3左右。据统计,全市急需清淤疏浚的河道有11929条,占河道总数的98%,需完成疏浚土方1.5亿m3以上。尽管自2003年以来兴化市按照县乡河道疏浚规划和村庄河塘整治规划,先后投入资金3.5亿多元,组织实施了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局部淤浅状况有所缓解,但总体改观并不明显。由于河道淤浅,产生的危害必须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
1.2.1 河道行洪和引水能力弱化
兴化地势低洼,易旱易涝,河道是引水抗旱和行洪排涝的通道。根据多年实践,每到夏插农业用水相对集中时期,市境东部地区因生产河断流、干涸而造成引水困难,导致部分农田灌溉困难。2010年6月下旬,兴化水位1.25m时,大营水位只有0.7m,仅大营镇影响灌溉面积就达300hm2。每逢梅雨季节降水集中时段,由于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小,调蓄能力降低,涝水外排受阻,往往出现小雨量、高水位、大灾害的状况。如:2003年梅雨总量为652.6mm,仅占1991年梅雨总量的一半不足,但最高水位却达到3.24m,仅比1991年低10cm。2006年和2007年,梅雨总量只是1991年的30%左右,但最高水位仍达3m以上,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1.2.2 河网水质污染
兴化市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6.2%,由于河床淤浅,河中水草丛生,水的流速缓慢,水体自净能力差,加之河面被水花生、绿萍等水生杂物覆盖,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尽管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每年都组织水环境专项整治,但时间不长又出现回潮,给河网水质造成污染。据水文资源勘测局检测,兴化市主要骨干河道的水功能水质都在Ⅲ类和Ⅳ类之间徘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 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不再从事罱泥取渣等农活。虽然风浪洗刷、雨水冲淋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是造成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但人为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2.1 河道清淤力度不大
由于受财力的制约,部分河道已有10多年没有清淤,有的甚至有20多年没有整治,特别是面广量大的生产河,有的已淤塞干涸,失去了原有的效能。即使清淤疏浚,也往往是各自为战,多点分散整治,形不成整体效益。
2.2 保护河道意识不强
部分农民群众将作物秸杆、生活和建筑垃圾及弃土随意抛入河道,既加速了河道淤浅,又污染了河道水源。
2.3 河道管理执法不到位
尽管国务院颁发了河道管理条例,兴化市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由于河道面广量大,执法难到位,人为设障屡禁不止。大部分河道鱼网、鱼簖林立,阻碍了河水流速,也为水花生等水面漂浮物的滞留和繁衍提供了方便。
3 治理措施及建议
河道淤积造成的危害已引起社会关注,甚至有网民在网络上发表了《兴化河殇》的文章,流露了对兴化河道现状的忧虑。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努力改变兴化河道淤浅的现状。
3.1 突出工作重点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河道疏浚整治列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水乡因水而美,河道是地表水资源的载体,水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环境。河道清淤疏浚,既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当前建设“富蔗兴化、文明兴化、和谐兴化、生态兴化、幸福兴化”的新形势下,要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五年内基本完成防灾减灾治理工程,切实加强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的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各级河道的整治工作,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加大各级河道的整治力度,为兴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3.2 科学制定规划
为确保河道整治有序推进,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河道整治规划和分年实施计划,力争用5~10年时间,将各级河道普遍清淤整治一遍。紧紧抓住上级决定对南水北调卤汀河工程、江水东调泰东河工程进行整治和即将开辟入海第五大港川东港的机遇,做好市内骨干河道的配套衔接,既能增加灌溉水源,又能充分发挥泰州引江河效益,扩大涝水外排出路。河道整治过程中,要坚持工程标准,按照“拓宽浚深、两岸边坡、沿河绿化、落实责任”的要求,组织河道沿线乡镇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和机械设备突击整治,坚决摒弃过去分散式的清淤方式,确保整治一条,成形一条,受益一条。
3.3 坚持综合治理
为发挥河道治理的综合效益。河道整治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工程标准、施工组织和河道整治后的土源利用等问题都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尤其是在土源利用方面,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填平废沟塘结合,为土地整理服务。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稻麦收割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通村公路和乡村大道的建设已取代了部分生产河原有的生产生活交通的功能,因此,应利用河道整治后的出土,将一些长年淤积效益难以发挥的小河小沟实行回填造地,或者降格为排水沟,或者改建为机耕路;ⓑ与圩堤除险加固结合,为增强御涝能力服务。采用水陆两栖挖掘机对河道实施疏浚,土源用于加固圩堤;ⓒ与探索淤泥制砖结合,为发展镇村企业服务。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利用淤泥制砖,为镇村砖瓦厂提供土源,减少土地挖废,并为河道整治提供部分资金来源。
3.4 加大资金投入
河道整治必须有资金投入为保障。要抓住上级对河道整治提供补助的机遇,积极组织编制项目,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但是,不能单纯依赖上级的补助,要消除“等、靠、要”的意识,坚持“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群众参与、社会捐助”的方针,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首先,要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防洪保安、水利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突出河道整治重点,集中投入;其次,要按照分级管理和分级负担的原则,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力度;再次,要引入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规范村收村支农业水费的使用,用足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同时,鼓励企业、社会能人、在外老板等为河道整治捐资,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市政府要研究出台水利疏浚设备的补贴政策或以奖代补措施,鼓励单位或个人购买大中型机械设备参加河道疏浚整治。只有资金有了保障,河道整治工作才能有序持续开展下去,才能不断加快实施进度,确保规划如期完成。
3.5 建立考核机制
按照河道整治的长期规划和分年实施计划,每年由市政府下达各乡镇河道整治工程任务,除在平时市委、市政府组织经常性的督查外,还可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对各乡镇和乡镇主要领导的考核内容,从机制上提供保障。
3.6 加强执法检查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健全从兴化市水政监察大队到乡镇水务站水政监察员的执法网络,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与河争地的违章建筑、乱圈乱围的鱼池和设障的鱼簖、鱼网认真查处,确保过水断面不缩小,引排能力不降低,为发挥河道应有的功能提供法律保障。★
InvestigationandReflectionofXinghuaRiverGovernance
ZHAO Feng-qin1, WANG Ji-quan2
(1. Xinghua Cit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Xinghua225700, China; 2. Xinghua Water Authority, Xinghua 225700, China)
All rivers in Xinghua at all levels suffer from river silt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inland transportation shipping industry. They do no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ituation. Siltation condition in the river is slightly allevi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still serious. River governance condition in Xinghua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River siltation cause is analyzed, and recommend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ly.
river governance; measures; countermeasures
TV85
B
1005-4774(2014)09-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