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2014-04-07韩军

华中学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诗史考据治学

【主持人语】 在近年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不少学者都意识到,重新返回中国古代文论的固有文化逻辑以及固有历史脉络,恰恰是使中国古代文论真正走向深入并进而建立自身话语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栏目收录文章三篇,无一例外都体现了这种走向。赵新《论“中”“和”观念的生成与渊源》一文,从史料的考据入手,详细辨明“中”“和”两种观念的古代政治文化来源,并就这两个观念由政治向文化的转化以及融合,强调指出“中和”观念于精神境界的提升意义;边利丰《苏轼自我作古与〈饮酒〉(其五)的经典化》一文,围绕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之被经典化的历史过程,认为该诗的“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为“见”字的使用,而改“望”为“见”实为宋代苏轼的杰作,其实质则在于通过自我作古,来确立新的诗学理想和诗学典范,不仅如此,这一事件中更可以引出关于“诗史互证”之有效性以及伟大诗人的影响焦虑等诸多理论问题的思考;孙俐《陈寅恪治学方法对文学史研究的启示》一文,通过梳理陈寅恪之治学方法来为文学史研究提供借鉴,指出陈寅恪之坚持文化整体研究,强调考据与义理的辩证结合,特别是精妙地运用“诗史互证”方法以及强调“了解之同情”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对文学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韩军)

猜你喜欢

诗史考据治学
文献考据与史诗研究路径
——论《江格尔》重要问题的研究方法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诗词解读莫轻视考据
分期付款
杜诗“诗史”说检讨
杜甫《北征》诗中“赋”手法的特色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考据之功与品鉴之美——万经的碑帖收藏及其碑学观念
试论杜甫“诗史”在宋代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