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探讨
2014-04-07吴艳丽
吴艳丽
(集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企业管理》课程是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学时36,学分2,大多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指大类招生中,除了工商管理大类以外的专业的本科生,如生物工程,航海技术,日语等专业的学生。目前《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方式不适合教学目标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企业管理》课程考试现状
《企业管理》课程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指导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科学地开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
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企业管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一个贯穿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知识的通道,让学生了解在未来专业技术工作中同样会涉及的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学会用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毕业后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奠定基础。[1]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有考核方式不能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目前《企业管理》课程期末考试,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即闭卷笔试。总成绩采用综合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计算。平时成绩的计算包括学生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计算。期末考试成绩则是“一考定成败”,不能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全程性、发展性、个性化的特点,不符合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企业管理》课程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一)考核方式不具备全程性
目前《企业管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且只有期末一次考试机会。考核次数太少,使考核结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对学生进行全程考核。有些学生创新能力较高,在课堂上有不俗的表现,但是考试能力不够,或者由于其它原因,造成期末考试没有考好,严重打击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同学在考试过程中采用作弊方式取得较高成绩,严重败坏了学生的学习风气。而平时成绩只占30%,所占比例太小,很多同学不够重视平时成绩,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不能体现考核的全程性。
(二)考核内容偏窄
目前笔者讲授《企业管理》课程采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杨善林主编的《企业管理学》,全书共分三大篇(原理篇、实务篇和专题篇)共二十章的内容。由于该课程只有36个学时,因此重点详细讲授的内容只有十章,其余内容只能由学生自学。在考试过程中,由于考试时间只有2个小时,也导致老师出题时只能出“重点中的重点”,对于学生自学的部分,则很少有考核的机会,使考核内容明显偏窄。
(三)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化培育
目前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把重点放在期末突击复习上,而忽略平时的知识积累与创新精神的培育。很多时候,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能通过一次考试体现出来的,而是应该在平时学习的积累中体现出来。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小,且基本上没有老师给学生平时成绩不及格的事情出现,所以学生并不是很重视平时成绩。有些创新素质较高的同学,尽管在平时表现出色,但因为期末一次考试失误,而“兵败麦城”,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思路
(一)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由30%提高到50%。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体现学习的全程性。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平时小测验、课堂表现等综合计算。考勤是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强迫不愿意和不主动学习的学生参加学习。这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不得已的方法。因为《企业管理》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实践性较强,所以有一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学的。对于学生自学的部分要加大考核力度,将学生自学的章节都布置下作业,以检测他们的自学效果,并通过不定时的小测验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表现也计入平时成绩,让学生有意识地认真听课,主动回答问题,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参与度,有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育,有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通过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平时小测验等方式体现学习的全程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发挥学生专长组建作业团队
作业团队一般5人一组,一方面降低了个人单独做作业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了每个人的专长,而且人数又不会太多造成方案议而不决。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作业团队采用5人一组为宜,而不是4人或6人一组,可以防止出现表决时双方票数相等无法决议。作业团队由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队友,共同制作小组作业和期末作业,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作业则体现的是集体的智慧,如果队友配合的好,各自发挥所长,则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她试图判断他是否因此会想离开家庭。如果他想要离开,她和两个孩子该作如何安排。但即使如此,她保持镇定,在他面前从不表露。持续半年之后,她确认要拿出行动证实直觉。在一次他例行提出两天公差之后,她跟踪了他。
(三)以《创业计划书》取代期末考试
取消期末考试,代之以学生自己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将创业计划书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由70%降低到50%。
一般采用5人一组,共同制作一份创业计划书的方式,这5个人由作业团队成员组成。创业计划书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涉及。相对于考试来说,涉及的知识点更多,无形中扩大了考核范围,同时体现了对学生培育的发展性的要求。
创业计划书又名“商业计划”,是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商业可行性报告。创业计划书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2]
创业计划书写作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企业管理》课程中理论与原理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人才培养的发展性。具体来讲,撰写创业计划书相对于考试来讲,其优点可以表现为: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中原理与概念的理解,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让学生从学习本门课程开始就有意识地学习和创业计划书有关的知识,体现学习的全程性,发展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对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有作用。总之,撰写创业计划书,符合《企业管理》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较好的考核目的。
四、《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增加教师工作量
传统的考试方式,对于学生自学的部分基本没有考核,考试内容基本是“重点中的重点”,考核范围窄,而且只有期末一次考试,考核次数少。改革后,对这部分学生自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考核,加重了老师的备课量和布置作业量,而且还要增加平时小测验的习题量,对学生的考核次数增加,尤其是创业计划书的评阅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学生思想认识不清
目前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十分严重,认为该门课程对未来就业、对本专业学习没有作用,所以不愿意花精力在这门课上,留作业多了学生就有意见,找老师讨价还价。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畏难情绪,因为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方面的配套学习,理解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都不太好。
传统的《企业管理》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笔记”的机械做法。[3]老师很少给学生布置作业。改革后,为了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体现考核的全程性,必须加大作业量,尽量做到每一章都要布置作业,尤其是期末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会导致有些学生有怨言,甚至有学生认为教师是和学生过不去,从而不愿意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三)个别同学不承担作业任务侵占他人成果
(四)大班授课不利于考试改革
目前《企业管理》课程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方式,3个甚至是4个小班100多个人一起授课。这种授课方式显然不适应其课程考试改革的需要。无论是从教师的工作量过大角度,还是从因学生施教角度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举个例子,笔者在一次作业讲评课上,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全部讲评学生的作业,就引起一小部分学生的不满,这部分同学就给教师写信反映他们小组的作业做的很认真,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没有进行讲评,他们很失望。可见,大班授课没有办法讲评学生的所有作业,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也不利于发挥学生所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五、《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只有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教学。《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后,要求教师掌握更广博的知识,更科学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以德为先”,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积累教学素材,苦练教学基本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这样,才能在工作量增加的条件下,更好地履行职责,兢兢业业地完成《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改革。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要让学生意识到《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要性,意识到学习该门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于以后的就业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让同学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加强对《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主动完成作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个性化的发展是具有相当的意义的。
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不能光是由辅导员来做,这项工作还潜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中,必须双管齐下才能奏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业负担的加重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企业管理》课程,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实行以脚投票踢掉侵占他人成果的同学
对于有些不做作业,只想在作业上挂名的同学,可以采取以脚投票的方式,对于三次不参加作业工作的同学,将他踢出本作业小组。被踢出小组的同学,将取消期末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资格,这样就视为期末考试没有通过,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小组作业的积极性。
事实上,在传统考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即学生一学期缺课超过本课程学时的三分之一就被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教学中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建议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修改为不撰写作业超过三次即被取消期末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资格,并由同组同学监督举报,如果同组同学有三名或以上认为该同学有三次作业没有参与,则该同学没有期末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资格。
(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企业管理》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企业管理的实践,只是照本宣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很多学生对教师不信服、不认同,而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少,更加深了彼此的生疏,造成教师和学生彼此不认同。建议以后教《企业管理》的教师,尽量选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并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认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是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有好处的,使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共同上好这门课,提高教学效果。
(五)建议小班授课
建议采用小班授课方式,一个小班一般只有30多个人,则可以讲评学生的所有作业,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师因学生施教,这样既方便教师更科学、合理地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考试没有分析反馈环节的缺憾。
[1]乔阳.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2,(3).
[2]周欣.创业计划书写作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3).
[3]黄惠.高等学校考试的弊端和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