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新认识

2014-04-07王友刚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课堂

王友刚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第一课堂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地位就显得比较尴尬。基于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处境,在此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第二课堂所包含哪些内容;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独特之处;新时期,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我校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不足,试举改进的措施,以便提高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况花荣、刘波兰在2010年发表的《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文中提出:第二课堂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的有益活动总称。这表明:第一课堂是指依据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则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或者课堂教学来定义的。只是第一课堂通过教学手段,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知识体系,而第二课堂则是通过实践、体验、互动、探究或参与等方式,开展内容丰富的育人活动。

那么,第二课堂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或者说第二课堂有哪几种类别?一是从第二课堂活动的性质上讲,它包括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公益性和有酬性的活动。二是从举办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来讲,它包括学生自主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教育者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活动。三是从活动的举办层次上讲,它包括班级、院级、校级及以上层次的活动。四是从第二课堂所涉及的领域来讲,它包括学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文体活动、技能拓展、社会实践等六大类。学术科技创新主要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类展示会、学术交流会,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或发表学术论文等。学科竞赛主要是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或学院组织的各项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全省口译大赛等。文体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报告、演讲、征文、辩论、艺术展演、知识竞赛等活动和各类体育活动等。技能拓展主要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及相关方面的训练和素质培养。社会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勤工助学和志愿者行动,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锻炼等。

二、第二课堂的异质性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虽然第二课堂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第一课堂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但第二课堂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与第一课堂之间存在冲突性。其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一是第二课堂的内容较第一课堂更加丰富,它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它源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第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更具灵活性,它不再局限于教学时间和教室,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三是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全面性,它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是着眼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第二课堂的实现方式更具多样性,它不再局限于单向传授或“填鸭式”教学,它可以采取具体实践、生活体验、挂职锻炼、师生互动、政校企共建、探讨研究和主动参与等方式来实现第二课堂育人的目标。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冲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第一课堂课时安排与第二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分歧。比如学校给大一大二学生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很多,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而低年级学生相对于高年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而要高。二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学校在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资源分配上存在分歧。高校一般以教学为中心,这就决定了学校会将有限资源中的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放到第一课堂,从而导致第二课堂经费相对不足、指导教师缺少等问题。三是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相对单一,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导致第二课堂的培养效果得不到充分认可,比如学校就有老师反映学生的课外活动参加太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

三、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加强学生学习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是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我校作为教学型大学,不仅要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而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二是第二课堂是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有效举措。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三是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领域。它可以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校风、教风和学风的良性互动。四是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重要载体。因为第二课堂内容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形式由学生自主编排,活动结果由学生自主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主体性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第二课堂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综观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还未形成共识,如认为第二课堂只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只是被定位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附属和次要地位。二是缺乏系统规划与设计,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有效解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冲突性。三是缺乏指导老师,特别是稳定的、专业的和高水平的指导老师,表现在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缺乏、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的不足、学生科研和学科专业竞赛指导力度不够。四是第二课堂还面临活动场地限制,还存在活动层次不高、科技含量低、活动多而杂、活动系统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四类活动,实现第二课堂育人效果

1.推进学科竞赛,强化专业思想。鼓励开展学科、专业类竞赛活动,努力实现校内学科竞赛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对接,力争做到学科竞赛有经费、老师有指导、活动有奖项、学生有收获,将学科竞赛作为巩固和深化专业思想的重要途径。

2.加强学生科研,培养科学精神。将社会实践研究成果与学生科研创新相结合,校内研究成果评选与省级评选相结合,立项时间和结题时间相结合,加强学生科研的宣传、立项、结题和评选工作,使学生科研常态化,使学生科研入脑入心,切实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3.深化社会实践,培育实干精神。结合所学专业、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校或项目提供方的要求,开展社会调查类实践;通过义务支教,关爱弱势群体,对环保、卫生、维权等政策的宣讲和设立家电维修、电脑技术培训等便民点,开展志愿服务类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实训,假期兼职、创业和学生干部到地方政府挂职等方式,开展挂职锻炼类实践;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企业、博物馆和旅游景区,寻访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体验教育类实践。通过推进四类实践,帮助我校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更新观念、吸收新思想,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实干精神。

统计发现,调查人群中女性比例过半(282人,占57.8%);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占90.57%),其中25~44岁年龄间的受访者有214位;文化程度上,本科及以上人数占41.39%,高中及中专以下学历占到36.48%;学生群体最多,占17.21%,离退休人员及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次之,均占14.14%,其余为不固定和其他职业者.

4.加强社团指导,营造特色文化。我校现有理论研究类、文化文学类、文娱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和公益实践类等五类学生社团67个,为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作用和提高各类社团的活动水平,学校按社团性质与学校现有专业相似相近原则,为每个社团提供一名指导老师,并将部分社团挂靠在院系,协助院系其他学生组织共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将继续以“春之声”和“秋之韵”为抓手,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切实加强理论研究类社团建设,举办文化讲坛,积极打造社团特色文化品牌,营造富有经院特色的社团文化氛围。

(二)抓好四个环节,规范第二课堂的开展

1.积极谋划。各实施单位要谋划好第二课堂活动,形成包括活动的目的、主题、时间、地点、形式、经费预算和安全预案在内的工作方案,再按照活动的学科背景、活动性质和活动层次,统筹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将院系比赛作为校级比赛组成部分,并根据实际情况而作适当调整,避免同类文娱活动和竞赛活动的重复举办, 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精心组织。各实施单位要根据活动计划,调动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师生参与面;合理利用资源,做好前期的宣传、活动现场的布置和彩排,严格把关活动现场各环节,做到准点开始、按时结束,做到组织有序、参与积极,避免活动环节松散、活动主题不明、活动形式单一和活动影响不够等现象的发生。

3.认真总结。各实施单位要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归类归档,切实提高学生干部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干部的大局观和责任感,避免出现活动水平不高、失误不断和创新不够等现象的产生。

4.正面宣传。各实施单位要强化宣传意识,大力宣传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经验效果、方式方法和先进人物,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切实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提供四大保障,扩大第二课堂的覆盖

1.时间保障。明确第二课堂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完善培养方案,合理安排不同年级的课程,为第二课堂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让低年级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让高年级学生通过总结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2.场地保障。完善场地申请程序,合理安排现有的报告厅、实验室、绘画室、图书馆和户外场地,为第二课堂提供所需的活动场所。

3.师资保障。通过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责任意识;通过教师自身学习和学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的能力;通过成果认定和年终考核,激励更多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

4.经费保障。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并对第二课堂活动按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见习创业、文艺活动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分类预算,在分类预算中明确教师指导、学生奖励和活动开展等费用,进一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联动四大系统,形成第二课堂的合力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保卫处和后勤集团的校领导为副组长,以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校团委、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各院系分管理学生工作的书记或副书记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各院系具体落实的“三抓一落实”的工作机制,有效联动四大系统,形成人人参与第二课堂的大好局面。

1.学工系统要在组织学生、筹备活动、开展活动和评选表彰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指导学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面对突发情况的灵活处理能力。

2.教务系统要在调动院系专业教师积极性、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对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老师和学生的考评中发挥主体作用,解决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评价单一和两个课堂时间冲突问题。

3.科研系统要在学生科研训练、科研成果评选、学术讲座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科研水平。

4.后勤保障系统要为第二课堂顺利开展提供场地、水电、网络、安全等。

通过四类活动的开展、四个环节的把握、四大保障的提供和四大系统的联动,一手抓第一课堂建设,一手抓第二课堂建设,并且两手都要硬,切实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

[1]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2]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3] 韩流.从“因材受教”到“因材施教”[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张开宝.地方高校基于“第二课堂”的创新教育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