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作用

2014-04-07

关键词:政治职业思想

王 管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随着高校连续大幅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由于毕业生数量的持续攀升,“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机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广度。“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制约因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知偏差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2]就大学生而言,自我意识还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的认知对于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是积极地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而是被动地等待学校传达。科学认识自我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现实中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从而缺乏对自我合理的认识与了解。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不能科学定位,找准自我,就业期望值偏高。毕业生在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忽视了自我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于很多毕业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缺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于职业认知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加之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对自己将来要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素质需求和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不清楚。

(二)观念障碍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来说,既有宏观层面国家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影响,也有微观层面高校教育及就业指导、家庭教育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很多大学生,部分毕业生还没有从“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中走出来,不能找准自我的科学定位,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顾主客观条件,总是希望用自己“最小的投入”去换取“最大的产出”。在就业准备和求职面试过程中,偏于用世俗的功利的眼光来认知,以追求功利为追求,贪图眼前利益。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把物质的多寡作为衡量个人职业价值、个人价值的标准,过分在乎待遇、条件、环境、地区等物质化因素,功利化思想严重。由于学生主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关注就业形势的意识不强,对就业规划缺乏科学的认知和长远的规划,最终影响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

(三)心理误区

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逐步成熟的过渡期,内部因素发展本身不平衡,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加上外部因素的刺激,理想和现实的撞击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就业现实的临近,很多低年级同学产生畏惧迷茫心理,心理脆弱,信心不足,缺乏必要的勇气和自信。现随着全球性的人才市场不景气,很多同学出现负面的功利浮躁心理。在学习中,他们对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就学,认为没用的知识不学,只注重知识的浅层应用价值,却忽视了知识综合的潜在的长远的功能。[3]部分学生缺乏理性思考,急于求成,在就业协议的签订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部分同学对就业问题不是采取积极主动态度,而是依赖社会、依赖学校、依赖父母,依赖社会关系,结果错过就业的黄金期。

(四)品德缺陷

大学生处于“生物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渡期,健康积极的品德是他们成功就业的关键。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急功近利,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不能很好处理“社会需要我干什么”和“我需要为社会做什么”这两个问题,从而不能尽到对学校、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很多同学在面对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诚信意识缺失现象。制作个人简历上弄虚作假,面试过程不诚信现象,毁约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学生个人主义盛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传统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必要的合作意识方面的教育。在就业面试过程中出现了“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建议。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作用

(一)认知提升作用

正是由于大学生对于就业认知、个人认知以及职业认知上的偏差,通过细致务实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做到就业认知有深度、个人认知有广度、职业认知有高度,从而达到认知提升的作用。

1.拓展认知深度

大学生对就业选择的重视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个个体如何发挥自己的才华、体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思想教育主要指与就业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宗旨是让大学生从宏观上正确了解和掌握当前国家的就业形势,使他们的就业思想和观念符合日益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普遍化的就业观。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走向“大众化”阶段,就业开始从精英走向大众化,所以面对这一形势,大学生必须及时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成才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点上,让大学生认清现实的形势,理清这样的就业形势就可以让大学生俯下身子到生产的第一线,成为普通的劳动者。同时,社会职业类型日益丰富,如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等拓宽了就业的领域,为大学生就业开拓了新领域、新天地。社会上产生了大量的新型行业和岗位。为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步伐,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就业的过高期望势在必行,帮助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树立正确、适时的职业观念。

2.拓宽认知的广度

科学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从宏观上来讲,了解和把握国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厘清国家现行或将要执行的就业方针、政策、主流方向。从微观上来讲,主动去关注就业信息,积极参与其中,帮助毕业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主动就业。在就业过程中主动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理性地去对待就业这一话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及时调整就业目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自觉地去适应政策的内容与走向,在政策的范围内充分就业,实现就业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大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摆正就业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适应形势变化,适时降低自身就业期望值,对自己的就业有较为准确、符合实际的定位,同时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紧密的联系起来。进而缩短与自己所期望的职业之间的距离。把个人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联系起来,在社会大的背景之下历练品质,强化就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广度,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3.提升认知的高度

紧扣时代脉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指导大学生学会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立志成才,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大学生在认清形势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和意愿同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从而将自我价值与社会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促进自身顺利就业。”[4]2008年,全国共有14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比2007年增加44%。[5]可见,许多大学生自愿选择到农村、到基层去就业,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在基层工作同样可以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二)观念更新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有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自觉的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所需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增强科学意识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不仅是教育形式的转变,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树立新的就业观念,需要重新设计职业生涯,形成开放的就业观念,通过积极的职业品德教育、诚信意识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全程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求发展”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我能做什么”等问题,处理好“可以立足的工作岗位”与“终身事业”的关系,科学对待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必备的职业素质,科学实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增强时代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6]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把就业的目光仅盯在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已落伍于时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逐渐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注重吸纳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现代知识,向身边的同学去学,向书本去学,向网络去学,不断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观念、就业思想。

3.增强开放意识

由于教育者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视野,大学生也不断审视、反思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强开放意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既关注本专业的就业信息,也注重搜集大学科的就业信息;既立足生源地,也着眼于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既关注现实的就业状况,也立足未来的预测。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萌生自己创业的观念并付诸行动。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主动积累经验,在创业的道路中不断前行。

(三)心理调适作用

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由于专业与爱好之间的偏差,加上地域与家庭之间等多种矛盾一涌而至,有时甚至还会遭遇多次挫折与失败。以就业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够消弭其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缺憾,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1.解决心理问题

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应对激烈就业竞争形势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久而久之产生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的对待就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就业问题统一起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2.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当外界要求超过个体能力或个体付出努力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应付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7]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是产生的难以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大学生就业压力并不是完全没有积极作用。按照心理学家的叶克斯-叶德逊法则,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提高的更为明显。[8]适当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是必要的,具有积极作用,一定的就业压力可以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自我教育的动力。但是,就业压力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就要求要及时的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就业压力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3.提高心理素质

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挫折和失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等品质,激发参与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理性地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如自我转移法、适度宣泄法、降低感受法、自我慰藉和松弛练习、广交朋友法等,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效果。

(四)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规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9]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积极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正确认识社会现实,认清社会挑战,从而更加自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容面对社会的选择。[10]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同时,大学生能够不断增强对于社会的认同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追求个人理想和抱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号:SGSY2009YB336)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247.

[3]朱建平.就业市场化与大学生功利思想关系的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109.

[4]刘向阳,陈访贤,胡登雄.关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实事求是,2010,(6):24.

[5]挑战与机遇2008大学生就业年景[N].中国教育报,2008-12-24.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275.

[7]赵天武.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8]赵天武.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9]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人民出版社,2006.136.

[10]杨金荣.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73.

猜你喜欢

政治职业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