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东南方言称谓词使用情况考察

2014-04-07陈晓云

关键词:嘉鱼阳新东南地区

陈晓云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鄂东南地处湘鄂赣交汇处,是湖北省对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三角”(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区域,这里所指鄂东南地区主要包括现咸宁所辖的五县一区和黄石所辖的大冶、阳新等地。该地区主要使用赣方言,受邻近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湘方言影响,这里呈现出多文化格局和方言交叉过渡的特点。

一、分歧和交错并存鄂东南方言

鄂东南地区虽同属赣方言大通片,但内部分歧较大,各县市间甚至各县市的乡镇之间人们谈话也存在困难,语音、词汇各成系统,各有特色。同一事物名称往往不同,比如,常见词“窗户”,赤壁市称为“窗眼”、通城称“纱窗”、咸安称“格子”、通山则称“大盘”,阳新称为“窗孔(眼)”、“格子眼”、“榻门”,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分歧较大的情况,其内部也存在的交错并存的情况。称谓词是基本词汇里稳定性较强的一类,这里选取该地区稳定性最强的父母亲称谓词为考察对象,并分析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

二、鄂东南地区父母亲称谓词

(一)父亲称谓词分布及理据

爷:鄂东南地区称父亲为“爷”最为普遍,各地读音稍有不同。 咸宁市咸安区父亲单称“爷 iɑ44(背称作阳平 iɑ31),通城和崇阳称爷 iɑ22或父爷 fu33iɑ22, 大冶和阳新也称爷 ie24、ia24,嘉鱼则称阿爷。以爷称呼父亲,唐代以前就有。《篇海类编·人物类·父部》:“爷,俗呼父为爷,通作耶。 ”唐以后“爷”与“耶”开始混用。比如杜甫的《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和《北征》:“见耶背面啼”,指的就是父亲。

爹:阳新称呼父亲为“爹tie44”,面称时后面或前面带语缀“阿”。以爹称呼父亲在古代是个方言词。“荆土方言谓父为爹”(《南史-梁书》)宋代以后开始流行用爹称呼父亲。如《册府元龟》:“唯仰食于阿爹”。爹、阿爹都是指父亲,词形不同而意义一样。

父:这个称呼主要在大冶市。父指称父亲,上古已然。《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左传·定公四年》:“郧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曰‘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后来与表父母义的“亲”结合组成复合词,使用至今,主要用于叙称。“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本义不是父亲,而是父系氏族社会中司大的长者。现在所说的“父老兄弟”的“父”,即是对年长者的尊称。帝王对大臣中某些功高位重者,也多尊称为父,如西周的吕尚被尊为尚父,楚汉相争时的范增被尊“亚父”。大约到周代,父才成为父亲的别称。今人单用“父”称呼的极少见,大冶仍旧保留了这一古老口语称谓,可谓是历尽沧桑,古音不改。

爸:大冶、崇阳称父亲为爸;嘉鱼称阿爸;《广雅·释亲》:“爸,父也。”《集韵》:“吴人呼父为爸。”可见以爸称呼父亲至少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因为是方言词,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很少见到,直到明清时期一些通俗文学作品中才得以体现。这个方言词发展到后来,成了现代汉语对父亲的最普遍使用的称谓。

伯:be24;主要在大冶、阳新部分地区,少数人使用。伯本来是表示排行的,秦汉以后开始指称父亲的兄长,称为伯父,是个双音节词。《释名》:“父之兄又曰伯父”。后来伯父又单称为伯。《颜氏家训》说:“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单呼伯、叔。”可见南北朝时期口语中已经用单音节的伯和叔来称呼伯父和叔父了,而上古口语中的伯父和叔父反而变为了书面称呼语。鄂东南地区皆称伯父为“伯”或“伯爷”,用“伯”称呼父亲应该是由伯父意义转称而来,极少人使用。

(二)母亲的称谓词分布及理据

娘:咸宁大部分地区面称母亲为“娘n”(背称作n),大冶也称母亲为娘,通山则称“阿娘”。娘本义为少女。古乐府《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玉篇·女部》说:“娘,少女之号。”后假借为母亲、年长女性的称谓。清赵翼《陔馀丛考》认为“然呼母为娘,亦始于六朝”。《玉篇·女部》说:“孃,母也。”《古今韵会举要·阳韵》:“娘,母称曰娘。 ”“娘”与“孃”是异体字,用于“母亲”义时通用。《木兰诗》:“旦辞耶孃去,暮宿黄河边。”《红楼梦》:“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这些指的都是母亲。

阿奶:通山和嘉鱼部分地方仍称称母亲为“奶nɑ42”或“阿奶 a33nɑ42”。 《广雅·释亲》:“奶,母也。 ”《广韵》:“楚人呼母为奶。”称母亲为奶是个方言称谓。清《通俗篇·称谓》“今吴俗称祖母曰阿奶”。现代吴方言温州南区话仍用奶称呼母亲。后来“奶”表示对祖辈女性称呼。奶指母亲仅散见于方言。

阿母:嘉鱼、阳新、大冶都用“母”称呼母亲,有些地方志上记为“阿姆”,这里统一记为“阿母”。母指称母亲上古时期已经使用。甲骨文的“母”,像产妇抱子哺乳。《说文》:“母,牧也,从女像孩子形,一曰,像乳子也。”古代称母亲为母,是普遍现象。文献记载很多。《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都是指母亲。和父亲一样,母和表父母义的“亲”组合成复合词。成为现代汉语词义稳定,使用广泛的称谓语。

妈,大冶称“妈 m44”,通城称“嗯妈 n31ma31”《玉篇·女部》:“妈,母也。”本义即为母亲。鄂东南地区大冶、阳新、嘉鱼等地都称母亲为母,面称时往往前加“阿”或后加“阿”,久而久之合音为妈。方以智在《通雅》中认为该字“母之转也”,是很有道理的。

姨,阳新、大冶称 i33,咸宁称i53,面称一般后面加“阿”或前后都加“阿”。姨本义为妻的姐妹,引申为母亲的姐妹和对与母亲同辈妇女的尊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穆姜之姨子也。”孔颖达疏:“据父言之,谓之姨;据子言之,当谓之从母,但子效父语,亦呼为姨。”指的就是称母为姨的原因。从民俗看,除了子效父语将姨音变称母亲之外,封建迷信认为母子命中相克,因此改称,也是常有的现象。本地区呼父为伯,也有此等因素。福建建瓯语也称母为姨,当面呼母“姨[i33]呀”,和鄂东南地区基本一致。

(三)妻子父母的称谓

称呼岳父岳母,各地皆有不同。咸安区称妻爷、妻娘,通山称阿爷、阿奶,嘉鱼、阳新、大冶市称丈老、丈母,崇阳称丈人爷、丈人妈 (娘),通城称爸爸pa?55pa?55、父爷fu33ia22,嗯妈n31ma31。“丈人”和“老”本是对年高的人的尊称,后来借用为亲属称谓。阳新、大冶背称岳父为“老丈人”,称岳父为“丈老“是”丈人“和”老“复合后简化的双音节形式。

(四)丈夫父母的称谓

对丈夫的父母一般从夫称或从子称,各地也有自己的特点。咸宁市咸安区、大冶市称为阿公、阿婆;比较特殊的是,通城夫妻双方对配偶的父母使用同样的称谓,显得双方平等,更有人情味。

三、鄂东南地区称谓词特点

(一)称谓词交叉并存

同一个指称对象,不同地方有不同称谓。父亲在阳新称“爹”,大冶称“父”,崇阳称“爸”嘉鱼称“阿爸”,各地也都能称“爷”。同时,同一称谓词,在不同地区能指称不同对象。如“爹“在阳新指称父亲,到了咸宁、通城就指称爷爷了。同一身份的亲属,可以用不同的称谓名称,即使同一县(市)各乡镇也会如此。古代不同时期通用的称谓和古代吴楚方言称谓,现在仍分布在鄂东南各县市使用。形成一种交叉并存的局面。

(二)音变与转指

通过改变词的语调,达到指称另一个与之关联对象的目的。“爷”指称父亲(背称)时念ia31,面称时和叔叔伯伯一样称ia33,但背称伯伯叔叔时称ia33不称ia31。“姨”用来称呼母亲的姐妹,大姨二姨三姨都念i35,但指称母亲时咸宁担山变音后念 i53,阳新念 i33。

(三)使用称谓词男女有别

丈夫称呼妻子的父母有专属自己的专称。如干爷、妻爷,丈老、丈母等。妻子对丈夫的父母从夫称或从儿称,没有自己独立使用的称谓。妻子喊丈夫的父亲,使用的是和丈夫一样的称谓。

四、形成原因

(一)地理位置是形成鄂东南地区称谓词交叉并存重要原因

虽然鄂东南地区属于赣方言区,但只有东南年邻近江西的九江和修水。其它三面被西南官话区(武汉)、江淮官话区(黄冈、洪湖)、湘方言(湖南岳阳、临湘)等地包围。在语言的相互渗透中,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如通城称母亲为“嗯妈”,父亲为“爷”、“父爷”。邻近的湖南岳阳柏祥面称母亲为“姆妈 m33·ma”,背称为娘 niaη24,父母称“爷娘 ia24fu24-33niaη24-33”,二者非常相似,除此以外,整个称谓系统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邻近县市称谓词相互影响,有同有异。阳新和大冶相邻,都可以用爷指称父亲,但是爹在阳新指称父亲,大冶则和其邻近的咸宁一样爹是指称祖父的。

(二)传统观念和经济因素是男女使用称谓词不同的历史原因

使用称谓词男女有别,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地位影响,二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宗法观念和制度影响。妻子婚后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分子,不再属于原先家庭,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也不再享有父母的继承权,在新家庭中依附丈夫和子女获得相应的地位。因此女方称呼男方父母或其他长辈从夫称或从儿称,就理所当然了。虽然古老的宗法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仍有存留,但淳朴的民俗民风,仍通过称谓表达了亲属间的亲情。如称岳父为干爷、丈人爷丈老,通城夫妻双方称呼对方的父母时都称“爸爸(爷)、嗯妈”明显有尊重的含义。

五、称谓系统随时代发展变化

现代社会国家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女性人身获得解放,经济上获得独立,不必依靠丈夫和孩子才能在社会生存和立足,获得了自己的地位,也受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地位也得到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使一些反映男尊女卑的称谓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咸宁过去称岳父岳母为妻爷妻娘,带有明显的排斥和疏远意味,现在则称亲爷亲娘,或者对双方父母使用同样的称谓。方言亲属称谓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G386;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20129301)

[1]咸宁市市志编撰委员会.咸宁市志[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6).

[2]嘉鱼县县志编撰委员会.嘉鱼县志 [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

[3]崇阳县县志编撰委员会.崇阳县志[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12).

[4]梁章拒.称谓录[M].中华书局,1996.

[5] 刘丽.大冶方言亲属称谓词[D].华中师范大学,2006,(5).

[6] 何秋菊.说文》亲属称谓研究[M].湖北师范学院,2012,(5).

[7]万献初.咸宁——武汉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接触与变异——以“女称男化”的消变为例[J].长江学术,2009,(3):108-117.

[8]何岳球,石荷露.鄂东南通城方言中“女性称谓”缺失的原因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0,(9):62-66.

[9]刘洋,李冬香.岳阳柏祥方言的亲属称谓词[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8):139-132.

猜你喜欢

嘉鱼阳新东南地区
第18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高一)
唐山旭阳新材料建设30万吨/年尼龙66及配套工程项目
小浣熊火锅店
选 择
《诗经》与湖北嘉鱼
第16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第17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第15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网开一面,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