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武汉总部经济需要协调处理好的各种关系
2014-04-07王恒
王 恒
(湖北经济学院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件
总部经济理论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简单说就是将企业的“头部”与“身体”分开,“头部”在中心城市,“身体”则在周边城市,总部基地则是指挥生产基地的管理和决策基地。美国总部经济很早就出现了,纽约、华尔街乃总部经济的典范,而国内自2003年北京第一个总部基地——中关村(丰台)基地开始建设以来,目前已形成了三大成熟的总部经济区:长三角区。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苏州、绍兴等中等城市为制造基地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合作模式;珠三角区。形成了香港和顺德、东莞间的“总部-制造业”互动发展模式;环渤海区。以北京为核心,以京津冀及环渤海为腹地的“总部-加工基地”模式。
武汉自古就是九省通衢之地,现在是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的首位城市、实现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正在进行的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使武汉拥有先试先行的机制;得“中”独厚的地理优势,使武汉可以左右逢源,承东启西,南来北往;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雄厚的科教人才资源、强劲的产业基础、较发达的信息科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与商业体系使武汉赢得了发展先机。这些优势必然决定武汉是华中地区企业总部的重要汇聚地和首选之城。武汉市委、市政府已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为总部经济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企业总部中心城市。截至2008年底,武汉市已聚集世界500强企业74家、跨国公司驻汉办事处300多家,中石化、东风、武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3000多家,初步使武汉成为总部经济集中区,逐步取得相对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城市圈的竞争优势。
二、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具体模式
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潮流是中小城市的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的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在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实力名次中,武汉属于第二梯队。武汉应该顺应潮流,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创造有自身特色的总部经济模式。武汉发展总部经济,不能从自身狭小的面来设计,更应该放在全国的大环境之下,也不能为发展总部经济而发展,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而不是创设一个时髦和虚拟的经济名词。对总部经济的理解也应有更宽泛的含义,甚至从大的范围来讲,可以配合其他一线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从这些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中分取一杯羹。
在发展的模式上可以采取“总部一制造基地”分离的特殊方式,对于省内和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周边省份,武汉可以吸收和发展这些地区企业的行政和营销总部,而将制造基地继续留在当地;对于相对发达的是以广东为龙头的珠三角企业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企业,武汉可以更多地采取吸收制造业总部和研发总部的模式,更多地承担研发和制造业转移接收者的角色,共同构建“总部一生产基地”链条,使原来的产业配套上升为功能配套,在第二梯队中发挥自己的领先优势。毕竟,武汉一地的发展,要顺应国家大的经济模式的变更。这一规划发展格局,也能顺应当前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和东西产业转移的发展方案,是最现实可行的,也是最能获得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支持的一种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益比应该是最高的。
三、武汉总部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部经济在当前的研究中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全国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总部经济。关于武汉如何发展、规划和系统管理总部经济,学界并未形成系统的观点,理论研究也都比较分散,只是停留在分析武汉的区位优势和相对不足,并给武汉发展总部经济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2009年2月17日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发布了《武汉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决策和具体的操作细则,但对于具体的发展模式、相关的管理应对措施、相关应该协调处理的关系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总体上看,现有政策及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上以及倡导鼓励发展总部经济这一层面,基本上忽略了武汉现实的总部经济发展形势,即各种形态的总部经济已经突显,并已初步形成了王家墩CBD、武昌公司总部区和盘龙城“第一企业社区”三足鼎立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同时没有思索后续发展起来后如何处理、协调总部经济与其他层次经济、其他地区及区域相关利益关系的问题。
武汉现阶段不是发不发展总部经济的问题,应更深入一个层次,不单单分析总部经济的优势、倡导武汉发展总部经济,毕竟,经济的发展是联动的,武汉的发展不能脱离其他地方的发展。如何为发展定位、如何管理、如何深化处理好各种相关利害关系,以求整个城市的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更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内有些学者所担心的总部经济又如当年开发区的建设一样时髦一阵、一哄而上,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四、发展武汉总部经济需要协调处理好的各种关系
(一)协调处理好武汉政府行为和企业自身行为的关系
总部经济的发展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企业的市场行为,而非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具体引进企业总部、管理企业总部、运作总部经济的主体则应当是企业,若政府过多地插手总部经济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不仅会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而且会影响总部经济的运行秩序和竞争力、带动力。政府的决策应该具有常态性、可信赖性,不能朝发夕改。政策法规的稳定性,是一种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企业长久选择的根本。政府应有详细的发展总部经济相关政策与以往经济政策相互冲突的协调处理方案;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应着眼于构建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规划等公共投资建设以利于总部经济的形成;制定适当的企业总部优惠政策以加强对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培训工作等。
(二)协调处理好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首先,武汉在整个湖北地区的经济比重一枝独大,作为经济核心区和重要增长极,与当前湖北在设计的“1+8”城市圈发展模式相适应。从长久的发展角度,应该协调武汉与省内周边卫星城市的发展,将区域合作由产业合作拓展到功能合作,从而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共赢。在“总部一制造基地”空间分离模式下,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产业链,总部在武汉聚集,周边形成制造加工集群,由此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进行分离的企业,而且会对区域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发展产生重摹影响,对城市的空间规划、政策体系、环境建设等提出新的要求。
其次,武汉应与省外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武汉是中部的中心城市,可以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对于周边省份城市如湖南、江西和河南临近武汉的地方比如信阳、南阳等,可采取总部和制造业基地分开的模式,即总部迁入武汉,制造业留在当地,一方面可以壮大企业的声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迁出企业扩大当地的制造规模,实现双赢局面。
(三)协调处理好武汉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武汉与其他地区冲突的突出表现在于税收和就业的冲突关系,这也是制约当前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家的政府考核体系中,地区GDP和税收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不论是哪种迁移将使原有产值、利税分流到新的企业总部所在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增加了原所在地的就业压力,会对原所在地区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从本地区利益出发设置各种障碍来阻止企业总部的迁移。采取“总部一制造基地”的模式,无论是对省外的企业还是省内的企业都可以比较好的处理这种利益冲突、利益分割关系,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借助更广阔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四)协调处理好武汉区域内部的关系
目前武汉并已初步形成了王家墩CBD、武昌公司总部区和盘龙城“第一企业社区”三足鼎立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但是总部经济要分层次,应协调处理好武汉区域内部的关系,强调它的集群、不同区域应该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武汉各个区域总部的布局应进行分类指导,按照集群的思想,同类产业的总部在某一个区相对集中,不要在城市内部构成竞争,这就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和详尽的规划,可以按照不同的产业格局分类发挥资源优势来发展。
(五)协调处理好武汉相关配套产业的关系
总部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城市长期综合实力的考察,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进行协调和配合。武汉目前的发展方略还主要是依靠大量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来吸收和引进企业总部,但这综归不是长久之计,政府需要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以防止总部政策期满后那些单纯看中当时的政策优惠措施的总部企业“候鸟迁移”。如何留住企业总部,是值得政府在城市硬件和软件方面下工夫的地方。这也要求政府在贯彻“总部一制造基地”这一基本模式下,量体裁衣,适当的引进,协调处理好武汉相关配套产业的关系,避免重蹈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覆辙。
(六)协调处理好武汉发展总部经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武汉总部经济的发展,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适应。总部经济的发展不能干扰正常的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纯粹为了发展总部经济而更改合理的城市规划,更不能将总部经济发展成为地产经济,助推当前的房地产泡沫。
除应协调处理好上述关系外,如何协调处理好发展总部经济与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时下所倡导的知识经济的关系等等,都是需要深入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坚持从长远着手,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发展总部经济,贯彻“总部一制造基地”这一模式,优化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必定能促进总部经济的合理发展。
[1]秦尊文.关于建设“中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知名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议[J].武汉经济研究,2006,(3).
[2]陈继勇,刘威.关于大力发展“武汉总部经济”的对策与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7,(4).部经济的发展与中部崛起[J].特区经济,2007,(10).
[4]朱津津.武汉市武昌区: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升级[N].经济日报,2009-10-13.
[5]彭湘荣.大力发展武汉总部经济[Z].新华网,200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