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对编辑的素质要求

2014-04-07

关键词:科学报办刊学报

卢 君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需要挖掘期刊所具备的潜力,提高刊物的生命力,进而将品牌意识融入期刊发展中,从而实现刊物的价值提升,使其与同类刊物相比具备更大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编辑作为学报的主要执行者和完成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办刊水平的高低,其业务水平、政治方向、学术影响力都直接决定了一个刊物整体水平的高低与业界影响力。

一、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的关键因素

高校社科学报作为学界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无论对各类研究者,还是对于读者群体都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为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而学报创名刊更需要具有一定的办刊特色,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影响力。具体来说,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一般具备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学术性

期刊的学术性高低是办刊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作为高校社会科学类学报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是我国社科科研与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起着导向作用。社科学报展示高校人文科研成果,是传承与积累现代文化的载体;为国内外社科科研及交流提供平台及桥梁;是研究成果发表及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学术影响力高低的重要表现。所以,学术性是高校社科学报的核心价值体现。

(二)导向性

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校社科类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及交流平台,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知识共享,涵盖范围广大的资源库,社科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期刊和投稿互相交流研究成果,促进新概念的出现。因此,社科学报名刊在学术界起着风向标和引导作用,担任着我国社会科学以及文化传承的导向作用,其所宣传的观点、研究内容和重点以及研究成果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是作为科研主流的承载体。

(三)创新性

创新是科研的生命之源,科研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为社会提供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高校社科学报名刊不仅是优秀新观点的汇集地,更应该是新观点的起源。表现在能够提供开创性的新观点、突破性的理论甚至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引导其他科研学者共同研究。另外,在优化学术资源和开辟新的学术资源方面,既要兼顾传统学科领域,同时更应瞄准并注重策划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比较学科、跨学科、综合性学科等新领域的学术资源,作为打造高校社科学报名刊新的生长点和增长点,引领学术研究可持续创新发展。

(四)公认性

公认性是指的期刊被科研领域所接受的程度,也可以看做期刊本身的权威性。高校社科学报不同于普通杂志,主要区别在于其专业性,学报内容往往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果,其表达方式也通常使用模型、统计数据、各种专业的图和表组成,因此,公认性在于一定研究领域内、某特定人群中的认可性,而不是泛泛而指。高校社科学报的阅读和理解都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具有一定的范围,而不是面对普罗大众的。

二、高校社科学报创名刊对编辑的素质要求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且复杂的文化创造工作,学报编辑本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刊物的影响力和水平,决定着学报能否创名刊的前途命运。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学术意识

学报自身特点首当其冲是学术性,学报创名刊更是将学术性放在第一位,因此编辑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科研领域是一个观点各异、百花齐放、矛盾迭出的学界,编辑需要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出有创新性、有价值、有深度的稿件完全取决于编辑本身的学术基础与分析能力。学术编辑并不是单纯文字编辑,更是一个学术价值评价者。由于稿件纷繁复杂,数量繁多,编辑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比如初审以及在外审时专家意见出现矛盾时的判断。因此,编辑本身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期刊的水平,编辑应该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学术素养,培养自身在某些领域的专业素养,成为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这种学者化的道路的核心并不是像专业研究人员那样只关注特殊的领域,而是培养编辑的学术研究意识和能力。这并不是说编辑要在某些研究领域上有一定建树引领前沿,而是在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鉴定方面具有较高水准,在研究水准与学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上并不逊于专业的学者。

作为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应该时刻抓住某专业领域的前沿成果及学术动态,具备一定的知识广度及深度,不然将会造成由于编辑本身科研水平低下而判断力缺乏,影响了录用稿件质量最终降低学报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学报编辑需要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熟悉本领域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广泛获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培养自己的学术观察、评价、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及时报道本学科、本专业范围的重大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并对稿件的学术性、创造性、实用性作出科学的鉴别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做到“用之有据,弃之有理”,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二)导向意识

学报期刊编辑工作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工作,而不是单纯的机械性的文字工作。编辑需要根据学报特点、性质,以及学报的办刊主旨来对文章进行选择和过滤。关于导向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从宏观上,编辑应该首先要抓住期刊的核心,即刊物的属性、特点和办刊主旨,同时依据这些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报的主流领域、选题原则、栏目范围、文章比例等,使得学报能够抓住相关领域发展脉络,整合本身刊物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刊风格,将期刊领域内的一些重要新成果展现出来;其次在微观上,在编辑和审稿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功底及文字功底能够发现稿件中存在的各种细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或修改方法。同时,编辑在组稿、选稿、约稿、发排等过程中,客观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导向性。所以,高校学报编辑应有一种主动意识,积极主动地组稿、约稿。在组稿过程中把握办刊宗旨、办刊特色和学术质量。由于高校期刊属于科学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受众较少,稿源同时也比较窄,如果不主动约稿、组稿,将很难满足刊物的发展需要,更没有办法形成办刊特色。因此,因此学报编辑需要实时更新所掌握的科研前沿动态,并且熟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同时不失时机地向有关专家学者主动约稿。

(三)创新意识

创新永远是科研的生命之源,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研究。当代随着各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科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成为了形成新学科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传统学科也在这种趋势下不断的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突破各自的限制,不断产生新成果。高校社科学报能否体现出创新性,归根结底在于稿件和编审人员是否具有同等或者更高一等的眼力和创新思维。因此,编辑本身首先具备突破固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成果、新思路,为高校学报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社科学报的创新性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新意识需要学报编辑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基础对来稿的选题和研究内容进行筛选,挑出其中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稿件。编辑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筛选主动性,对于稿件的选择不能随波逐流,要敢于主动选择,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握研究领域发展方向,使得所在刊物能够引领某领域刊物的发展方向,科学地进行栏目策划和选题。编辑应当意识到策划的重要性,要将“名刊、名栏工程”作为学报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长期任务,精心策划特色栏目。其次,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新陈代谢的过程,作为把握高校学报命脉的学报编辑更应该善于观微知著,感应时代脉搏,专著发展趋势,及时地把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的有价值的文稿发表出来。第三,能够通过对来稿进行审阅和提出修改意见来决定未来稿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拓宽未来稿件的地域和局面。一个稿件在编辑的帮助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提高,从一个普通论文修改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论文也是编辑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优秀的编辑手中,一些稿件往往只是一种材料、一件未成品,编辑的加工过程,乃是一种最后成形的再创造的过程。

(四)竞争意识

竞争是高校学报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现代编辑应树立竞争意识,一方面,在国内与国内同类期刊之间要进行竞争,唯有不断地竞争才能够去粗取精,提升学报的含金量,增加学报的生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报发展,争创名刊;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的浪潮下,学术期刊作为研究领域前沿代表,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期刊的竞争,与国际同行进行切磋学习,目前我国期刊整体水平与国际期刊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更应该拓宽思路,大胆实践,强化编辑们的国际竞争意识。只有时时强化竞争意识,才能充分挖掘现代编辑们的潜力,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办好学术期刊的精髓,提高编辑部的整体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必须由传统的加工稿件型向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现代编辑转变,要站在特定科学领域的前沿,及时掌握了解最新学术信息和学术观点,使学报既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又为科学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规范意识

在打造学报名刊过程中,刊物的语言文字规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术刊物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规范化与标准化成为了一个期刊成刊基础要求,就是要求刊出论文所使用的语言、术语、符号以及表达方式等都要符合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颁布的各种规范、法规、统一术语、译名以及学术界的通行惯例等。因此,稿件中的词语句子、论点论据、参考文献乃至人名地名都需要仔细检查审阅,没有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作风是不可能编辑出高质量的学报的。一篇成功的学术论文,应是主题明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规范。而实际上,各类科研人员很难做到面面俱全。因为论文撰写者一般能注意到对学术成果价值的挖掘,而往往忽视了表达这一成果的语言文字,从而使得论文可能论点分散模糊、论据不够明确、条理不清晰,或者文理不通、语言不顺、文字晦涩难懂等等,影响了论文的应有价值。这就必须通过学报编辑的工作,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论文。否则将会影响论文质量和刊物的对外交流,有损学报的社会声誉。

三、提高高校社科学报编辑素质的途径

(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高校社科学报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展示交流平台,是各类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的结晶,也是人类知识形态的物化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性;学报是高等院校主办的期刊,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主办的学报,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科技事业服务,促进科研,繁荣学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是有政治属性的,学报编辑收到的论文,是作者思想的物化形态,作者的政治色彩必然或隐或显地在论文中有所暴露:因此,高校学报工作者,应在社会改革大潮中,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审稿过程中,稿件的内容是一个重要形式,但是更不能忽略了稿件本身的政治倾向性,需要对学术论文的政治倾向性进行把握。

(二)加强学术研究,努力增强理论修养

由于学报编辑的主要工作在于审阅稿件,提出修改意见,造成了编辑虽然都有巨大的阅读量,但是写作经验匮乏,无法从审阅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以论文的形式提出,造成了编辑工作只开花不结果,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编辑人员应该意识到这种情况,充分利用自己阅读范围大,阅读量大的优势,勤于思考以及提炼升华已有想法,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编辑止步于日常的审稿排版校对等机械性工作,而忽略了个人学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必然会慢慢落后于社会需要,这样不仅对于编辑自身是一种禁锢,对于学报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阻碍。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发扬奉献精神

业务水平决定目前成就高低,道德修养则决定未来成就大小。学报编辑作为一种职业,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职业修养高低不同不仅影响了个人发展潜力,更对学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报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认真敬业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以公平公正的尺度对待各类稿件,以严谨科学的精神对待论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读者。首先要修养出甘为人梯和乐于奉献的胸怀;其次,对作者和来稿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太对对待,对待任何稿件一视同仁,对待任何作者以论文水平论高低;第三,审稿坚持原则,一般应做到内稿外审、外稿内审,审稿人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处稿件的学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四)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加工质量

最终决定高校学报水平高低及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因素还是论文的质量,编辑加工的质量则体现了学报的外观。对稿件进行加工淬炼是高质量稿件形成的一个必要环节,审稿过程需要对原稿本身核心观点进行把握并且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提升,同时尽可能挖掘稿件的潜在价值,它对学报的整体质量起到提高的作用。要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尤其是和其它院校学报的交流,学习名刊成功经验,吸取其精华,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本校学报的加工质量。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编辑委员会.编辑工作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

[2]刘志炜.谈谈学报编辑的品牌意识[J].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6).

[3]林丽芳.期刊品牌理念的形成与创建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猜你喜欢

科学报办刊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