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阳县大牛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程分析

2014-04-07何荣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10期

何荣星

(辽阳市辽阳灌区管理处 辽宁辽阳 111000)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大牛岭示范园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的下达河乡大牛岭村东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地处东经 123°11′54″~123°15′00″,北纬 41°00′42″~40°14′29″。示范园区属长白山系千山山脉,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西部,示范园区的土壤系由变质岩母质发育而成的棕壤土,土层厚度在15~150cm之间。示范园区总面积1137hm2,其中:山丘地林地面积809hm2,耕地面积328hm2。本次示范园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00hm2。

1.2 社会经济状况

示范园区所在地辽阳县的下达河乡大牛岭村总人口1130人,非农业人口36人,农业人口1094人。该村粮食播种面积 167hm2,粮食作物主要以旱田为主,粮食产量1900t。人均收入6395元。该村共有大小牲畜 695头,其中大牲畜 45头,小牲畜650头。

1.3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示范园区总面积1137hm2,主要是水力侵蚀,水土流失总面积为825hm2,占总面积的72.55%。其中轻度流失825hm2,占流失面积的100%;侵蚀沟壑 7条;侵蚀模数 1813.00t/km2/a。现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面积 225hm2,水土保持林105hm2栽植落叶松,经济林果 120hm2,主要是南果梨;作业路5条,长度1500m。

2 建设目标与布局

辽阳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土保持先进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经验,成功运用已取得的梯式镶嵌配置模式经验,充分利用空间实施立体开发,力争建成一个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建设示范区,带动辽阳市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步伐。

2.1 工程建设目标

大牛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目标:坚持科研试验与产业建设相结合,示范教学与科普宣传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开发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相结合,以防治水土流失,开发生态产业为基础,长期坚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建设目标。本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0hm2。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营造水保林60hm2;老果园改造修台池田120hm2;修谷坊 3座;沟道治理 1.3km,其中:主沟道清淤与护岸长1.2km;支沟清淤与护岸长0.1km;修作业路 1500m,封禁网障 3.3km,宣传标志牌3座。

经过治理,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0%以上,经过 10年左右时间的巩固和发展,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将得以全面发挥效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 85%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循环。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平均水平提高50%以上。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水保生态立园,绿色产业当先,科教兴农为本”一流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包括生态修复区、径流观测区、有机果品采摘区、旅游度假区、拓展训练区等。

2.2 工程总体布局

示范园区山多地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经济水平低于全镇平均值,应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进行调整,在保证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增加林业用地比例;对郁闭度小的林地,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物覆盖度。根据该示范园区特点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坡耕地治理,提高农业用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通过舍式喂养牲畜,加快生态修复进度,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修筑拦蓄工程和植物工程,加快荒山、荒坡的开发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该示范园区水土流失状况,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以开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和管护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上至下,因地制宜,布设三道防线,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对于荒山、荒坡及疏林地的治理分别采取以下措施。(1)对林木稀疏且不宜重新治理的疏林地,经过工程整地后加以补植,并实行全面封禁,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补植,实施生态修复面积60hm2,提高林草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2)对土层瘠薄,但荆条、杂草等植物生长良好的荒山,实行生态修复封禁治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施生态修复,提高植物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3)对有一定土层且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荒山、荒坡,实行工程整地造林,以提高林木成活率,实现既蓄水保土,又树木成林,工程整地栽果 120hm2。上述三种不同类型和条件的地域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一道防线。沟壑治理是从上到下,从毛、支沟到主沟依次治理。毛、支沟多为发肓型沟,因此,首先作好沟头防护,沟内修筑谷坊。干沟多为稳定型沟,主沟道清淤与护岸长 1.2km;支沟清淤与护岸长 0.1km。为各项治理措施更好地发挥功效,还将建设一定数量的服务型工程。为生态修复工程不遭破坏,将建设一定数量的围拦和标志牌;另外,为造林工程运输苗木、水及后期防火、农产品运输等,将修筑作业路15km。

3 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 264.4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97.49万元,林草措施34.94万元,独立费用22.43万元,预备费7.70万元。考虑到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投资采取中央、地方(省、市、县)共同投入的方法,中央和地方的投资主要用于本工程的材料费和独立费用及部分工程的基本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等,市、县以群众投劳方式投入,主要用于本工程的劳动力投入。

4 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增加和完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使大量的降雨入渗,拦蓄径流,蓄水 70.33万 m³,减少大量的土壤流失,保土11.79万t,保护了土地肥力,提高土壤水分,增强了抗旱能力,林草覆盖率提高到85%,初步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结构的植被群落。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发挥综合效益,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日渐良好,过去穷山恶水逐步变为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改变,人们安居乐业。

4.2 经济效益

随着综合治理面积不断扩大,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养分和水分得以保持,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加之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为提高。建设期末,该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600hm2,治理程度达到96%,年拦蓄泥沙量11.79万t,年蓄水70.33万m3,直接经济效益150万元。初步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生态环境成为良性循环,群众生活普遍得到提高。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的累计经济效益348万元,累计净效益为260.9万元,治理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很大的。

4.3 社会效益

经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和开发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加快了小流域内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流域内经济发展,保障了人民生活、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和谐发展。

通过治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对河道泥沙淤积的危害,减轻洪水对两岸农田和村庄的破坏。逐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项目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实施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同时,使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接受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农村风尚,提高环境容量,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乔殿新. 关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02期.

2 吴奎, 李永康, 何发培. 绵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与成效[J]. 四川水利, 2005年02期.

3 许国平.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应当注重的几个问题[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