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初探

2014-04-07刘国印

山东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水务水体

刘国印,李 璨,刘 勇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2.阳谷县水务局,山东 阳谷 252300)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就是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理念融入到一切城市水事活动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健全涉水经济开发机制、加强水务管理建设等措施,努力构建城市——水体——人——文明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文明城市,使城市成为自然和谐、居住舒适、水清岸绿、景观丰富、生态文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

1.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及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决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原则。建立保护与节流优先、控污与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并重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城市用水结构调整、节奖超罚的行政手段、水域纳污总量控制、再生水循环利用、雨洪水资源集蓄利用、水系连通调控等技术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水安全体系完善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由于不合理的占用自然绿地和洼陷水面,不透水面积比率增加,消弱了城市蓄泄洪水的能力。同时,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水污染的日趋严重,城市供水压力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水安全不确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饮水安全。

水安全体系是构成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条件,主要体现于防洪治涝体系和供水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防洪治涝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功能区水质保护、供水安全管理系统健全的城市水安全体系。通过上下游统筹防洪治涝标准、合理设置蓄滞洪区、发展渗透性地面及地下集水设施、城市雨水净化利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削减截流污染源、人工湿地净化、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等技术体系,全面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水安全体系。

1.3 水生态环境优美

水生态环境优美是构成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条件,是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的外在表现,是人类社会渴望回归自然、渴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要求。水生态修复是防止水生态破坏、维护水生态平衡、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的技术体系。其基本思路是根据自我设计与设计理论、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确定适宜的预期修复目标,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措施,对生态失衡的河流及湖泊进行人为地改变或切断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时空秩序,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根据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水生态修复技术可概括为水体生境恢复技术和水体生物修复技术。水体生境修复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主要包括水体形态多样性改造、生境异质性改造、生态护岸、水文条件修复、水体污染控制技术等。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即植物——微生物复合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复合作用,来加速水体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过程。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复氧、生物膜法、微生物原位修复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1.4 水景观亲水和谐

河流、湖泊等水域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和排洪通道,也是建立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但是,由于人类修建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建设活动强烈改变了城市河湖自然景观,造成河流渠系化、岸坡硬质化、景观人工化,人为地降低了自然河湖的适宜性和美学价值。

构造人水亲近的水景观与滨水环境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景观建设是以水体为中心的具有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空间。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的人文景观。必须尊重河湖的自然规律,保证城市河湖功能的多样性,充分考虑人水亲近、休闲娱乐要求,综合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水体景观的和谐关系。通过科学规划河湖沿岸区域功能和定位,明确景观建设主题和空间格局,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要。

1.5 水文化传承文明

自古以来,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都与水有着密切联系,水赋予了城市生机与灵性,赋予了人类遐想空间和心灵感悟,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水文化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传承中华民族治水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创新和发展人水和谐现代文明价值的外在表现。必须坚持水生态文明理念,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水工程、水环境、水景观规划建设相结合,注重水文化的承载能力,体现新世纪先进水文化的内涵,运用水文化建设的成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6 水经济综合开发

城市水经济主要是围绕水资源属性而产生的与经济有关的事务,主要涉及城市供排水建设、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设计等产生的经济行为。

城市水经济综合开发应切合城市自身发展建设,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水权分配和水价形成机制,规范水市场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开发水生态、水景观建设,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将城市水经济经营贯穿于城市水事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消耗最少的水资源获取最高的经济价值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7 水管理系统规范

目前,随着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水务一体化管理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对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认识不到位,部门职能的转移与合并看作是权力与利益之争,没有上升到水管理体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

城市水管理将继续深化城市水务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由供水为主的管理向需水管理为主的转变,将城市水务系统的管理与运作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规范水事行为,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兼顾生态用水,严格需水管控,推进污水处理回用,发展海水淡化及微咸水利用,努力提高城市水务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2 结语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建设城市——水体——人——文明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但是,由于水生态文明城市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技术体系和建设模式还有待继续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水务水体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文明城市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