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教学方法创新与践行
2014-04-07林銮珠邱锡光
林銮珠 邱锡光
(1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海南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0228)
《绩效管理》教学方法创新与践行
林銮珠1邱锡光2
(1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海南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0228)
目前高校在《绩效管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技能训练缺乏等问题。海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在实践中创新,开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启发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绩效管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绩效管理 教学方法 多元化
绩效管理是企业提升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贝恩咨询公司(2001)的绩效管理调查显示,超过80%的公司进行目标管理,超过50%的公司实施多种形式的绩效薪资,超过40%的公司运用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和技术[1]。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于HRM专业人才求贤若渴,《绩效管理》教学方法研讨日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学界的重视。
一、《绩效管理》教学中现存问题
(一)注入式教学理念陈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注入式教学法,把精力放在备课和系统讲授理论上,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还停留于使学生“知道什么”的阶段,离“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仍有很大距离。即使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的PPT仍是文字为主,缺乏与实际结合的多媒体动画、音频、视频等。由于PPT播放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忙于抄笔记,根本无暇思考或与教师交流互动。这种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引导学生,调动学生身体的全部机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空有形式,缺乏实质。
一些任课老师本着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做法,尝试启发式教学。但是由于某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认知,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及方法也不清晰,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就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此,“双向谈话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比较盛行,往往是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实质上,教师始终主宰着课堂,通过一个个问题把学生引向教师设想好的最后答案,仍然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这种固化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效率不高。
(三)理论知识讲授偏多,实践技能训练偏少。
《绩效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学生除了要全面掌握绩效管理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各种工具和操作流程,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但目前《绩效管理》任课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绩效管理基本原理、流程、方法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却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绩效管理的工具,实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单一,综合运用少。
《绩效管理》涉及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工具与流程较多,客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艺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由于《绩效管理》的教师们多属于管理专业出身,非师范类毕业生,未经过系统、规范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技巧培训,教学组织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因此即使教师精心备课,也无法做到长期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双师型师资不足,影响授课深度。
《绩效管理》涉及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面谈、绩效目标提升等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对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只有经过大量实践,亲身体验,真正透彻理解绩效管理理论,上课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然而,目前《绩效管理》任课教师中具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比较少;缺乏对于企业的感性认识,无法将绩效管理问题放在企业运营的大环境下考虑。因此,教学时主要以教材为主,与学生分析问题时,主要是对概念、原理等概括性知识的阐释和套用,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考等能力的培养都不利,无法满足企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多元化教学法,强化《绩效管理》教学效果
海南大学专业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试点,尝试将多元化教学手段应用于《绩效管理》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与受益者。
(一)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案例展开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强化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2]。
由于《绩效管理》的案例都比较大,涉及企业背景复杂,因此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步骤包括:(1)个人学习。(2)小组讨论。(3)班级讨论。(4)总结分析。以平衡计分卡为例,由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生涩不易理解。因此我们以蒙牛乳业集团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背景知识画出蒙牛集团的战略地图,并提炼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创新学习四个战略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由于蒙牛乳业集团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民族品牌,相关资料非常丰富。因此学生们兴趣特别高,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案例分析与指标设计,PPT制作相当精美。小组汇报时个个讲得头头是道、精彩纷呈;遇到不同见解时,更是唇枪舌剑、毫不相让。经过两三轮的分析、讨论与辩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于蒙牛乳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及平衡计分卡这个管理工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知。
这种案例教学法,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有争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分析,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特别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彰显独特个性,因此一直被国外教学改革的倡导者们青睐。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绩效面谈技巧,我们以一家制造公司为例,让学生们模拟扮演不同角色。全班分成十个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扮演总经理,一名学生扮演生产部经理,其余的扮演观察者。学生们先认真细读总经理、生产部经理和观察者的角色说明,然后开始上司约见下属的绩效面谈。这个过程中观察者保持沉默,用笔记录谈话过程和内容。在谈话过程结束时,观察者对总经理、生产部经理的表现给予反馈,最后一起讨论:双方在交谈中运用哪些沟通方法?面谈中存在哪些问题?谈话者对下属的评价是否公正和准确?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通过三种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学生们体验绩效管理真实场景,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顾虑和需求,能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更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沟通技巧与能力。
(三)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
情景模拟法指通过对事件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模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培训方法[3]。
以绩效管理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绩效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改进五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扮演评估专家的角色,分组设计绩效评估方案,对全班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个人、小组、班级表现等,最后选择一个最优方案来实施,所得分数占期终成绩的20%。由于事关切身利益,学生们都很重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方案,笔者则在一旁引导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如当设计绩效评估指标时,要注意KPI指标的设计,同时尽可能满足SMART设计原则;对小组集体表现评分时,要意识到他们互为评估主体和被评估者,因此设计指标时要避免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的误差,保证评估方案的信度和效度;对班级整体表现评分时,则引导学生们对比分析简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行为观察量表法等的优缺点,从而选择更合适的评估工具。因此当学生把整个方案设计评估完,自然就掌握了绩效管理中各种评估工具的优缺点、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这种情景模拟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现实情境,能深化学生对绩效管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理解,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领域,所学习的内容必然会自然而迅速地转化为工作素质,助其快速进入角色。
(四)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们乐其学。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通过循循善诱、设问解疑,诱导学生发现主要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形成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探究的教学方法。
以绩效评估方法为例,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绩效评估方法的种类,然后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每学年进行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操作流程是否科学公正?如何确保公平?校园内经常举行的演讲赛、辩论赛、青歌赛等的评分是否存在主观性误差?这类比赛与篮球、足球等运动型比赛相比,评分的依据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如果有误差,又该如何避免?由于这些都是身边熟悉的事例,学生有着较强的感性认识,因此即使是一些害羞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才能避免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首因效应、对比效应、近因效应、类我效应、晕轮效应等误区,学生们就自然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五)实践式教学法,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式教学法是指结合所学教学内容,选择调研企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研。学生根据调研资料,进行现状分析研究,提出改进解决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备选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以绩效实施与监控为例,笔者将学生分成十个组,五组学生选择本校的教务处为研究对象,五组学生选择本校的后勤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本校的教学和食堂管理中现存的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设计出一套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和食堂绩效管理改进方案。由于学生对本校的教学质量和后勤服务有着切身体会,且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深恶痛绝。因此接受这个任务后非常积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并深入到学生、老师中进行访谈调查,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套有理有据、可圈可点的方案。最后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们自己评价,哪套方案最科学、最合理,再指定一个小组负责汇集各方案之长,形成一个最终的方案,分别交给教务处和后勤管理中心。方案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如调整评估周期与评估时间、重视绩效评估反馈、提高校领导对教学评估和后勤服务评估工作的重视、将评估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紧密结合等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因为学有所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科天曾断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4]实践证明,多元化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增强学生亲身体验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班学生对《绩效管理》教学改革的满意率达到94.92%。从考试结果来看,成绩优秀的17名,良好的44名,优良率达到80%,教学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对绩效管理理论理解更加全面、透彻,对企业推行现代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障碍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具体。二是学生能更自觉运用所学理论与工具去分析现实企业绩效管理的现象和问题。三是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
三、“双元制”教育,提高师资实践水平
师资力量的强弱和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实践水平。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方法,将企业与学校、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积极开展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聘用企业高管为高校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把行业知识及职业能力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正确指导。另一方面积极选送专业老师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训,积累绩效管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
第二,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与兄弟院校专业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
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促进教师了解职业规范与人才需求情况,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服务于社会的育人目标。
[1]贺小刚.绩效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
[2]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今日南国,2009(3):72-73.
[3]许驰.体验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172-174.
[4]马瑞燕,孔维娜,张朝霞等.群体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理论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5-257.
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hdjy1315);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HNJG2014-03);(海大)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
邱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