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谈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2014-04-06李莉
李莉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从文化角度谈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李莉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因其象征权力、地位、财富,代表着美好、吉祥和高尚的品德,玉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崇拜,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蕴含使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玉文化与汉语词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成语词语,从而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提高了汉语的表达效果。对带“玉”字成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要建立在对中国玉文化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对带“玉”字成语的翻译能促成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参与交流的玉文化。本文作者将从文化角度讨论中国玉字习语的英译并讨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玉;汉语习语;玉文化;英译
一、绪论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蕴含使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玉文化与汉语词语存在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成语习语,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无论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写作中,人们都偏爱这些含义丰富生动优美的词语。随着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翻译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扫除了困难和障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这样才能避免文化信息缺失和误解。
现有的大量文献主要研究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文化翻译或者某一特定领域的翻译,比如汉语习语、数字或者专有名词的翻译,但是,将研究视点专注于更狭窄领域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文化囊括了丰富的人类活动,每一项单项研究很难涵盖文化的每一个方面,总体文化由不同的亚文化组成,每一种亚文化又包含丰富的内容,研究者必须将话题范围缩小,进行深入准确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带“玉”字的汉语习语的翻译作:(1)探析带“玉”字汉语习语的翻译;(2)探讨中国特有的玉文化;(3)研究文化对文化负载习语的翻译的影响。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综述学者们有关文化翻译的不同观点,第三部分介绍带“玉”字的汉语习语及其文化蕴涵,第四部分探讨带“玉”字的汉语习语的英译,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二、文化翻译的不同观点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差异。著名翻译家尤金·A·奈达强调,文化因素在翻译研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在翻译研究中,文化因素比纯粹的语言差异更重要,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语言的不足,而是文化的臆断。因此,尤金·A·奈达指出,对于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水平比双语言水平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有意义。[1]
文化是一个庞大而极其复杂的概念。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它几乎涵盖世界上的一切。当两种不同的文化蕴含相同的含义时,很容易做到这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这时通常采用直译。然而,当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无法完全对等,译者则需采用意译、借代等其它的翻译方法。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的主要理论思想在本质上非常相似。根据文化翻译理论,习语翻译的障碍主要在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宗教思想、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居住条件等,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中西方习语表达中。[2]学者们发现,一般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具体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个体的、分析的和抽象的。因此,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译者应该牢记这些认知差异,要想正确地翻译带“玉”字的习语,译者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玉文化。
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利于译者在两种不同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缩小差异做到对等翻译。
三、中国玉文化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上古之时,先民将玉雕琢成鸟兽等各种图案,作为图腾崇拜。古人认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神明以及人间帝王,能够增进神与人之间的交流,传达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里如是解:玉,本义作石之美者。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因此,古人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玉也一直被视为皇家珍宝。[3]
玉亦是权力的象征。古时候,只有贵族可以拥有玉器,秦王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社会,其御玺就是用玉石制成的。
此外,玉被赋予高贵的属性,与德结为一体,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是出现了玉有十一德等学说。儒家崇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玉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成为了道德和规范的象征。[4]中国人认为玉有超自然的力量,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
古人关于玉的传统观念极大的影响了语言的发展,汉语中有很多与玉有关的成语和习语,如:冰肌玉骨、冰清玉润、金玉满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锦衣玉食、璞玉浑金、抛砖引玉、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玉石俱焚、玉不琢,不成器等等,这些习语和成语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总之,所有与玉有关的成语和习语必然包含上述隐含意义之一或与上述历史来源有关。在本文后面的部分,笔者将详细阐明带“玉”字的汉语习语的翻译。
四、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玉在中国历史、语言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带“玉”字汉语习语按照描述类型的不同,分为人、美德、帝王和其它概念四部分,逐一探究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一)人的描述
玉是诸多宝石的总称,古人又赋予其丰富而特别的涵义。古人用带“玉”字的词语来形容女子,意为该女子拥有与玉相似的特征,例如,“小家碧玉”通常用来指平民出身的年轻漂亮的小姐,“璞玉浑金”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5]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小家碧玉的纯朴实在远比大家闺秀更能惹人好感。
The virtues of simplicity and honesty are to be found in young women of humble origin[6]rather than in those of high birth.
(2)根据专家的预测,她这块体坛的璞玉浑金,经过认真训练,必能在世界体坛上大绽光芒。
According to the experts,with intensified training,this simple and unspoiled[7]young athlete could startle the world one day.
以上两个例句中,“玉”字蕴含了相同的意义,代表着纯洁和质朴的性格,这也正是玉的属性之一。古人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二者之间相似的属性,故用此寓意形容人的纯洁质朴。古人认为,玉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最纯洁的东西,鉴于人与玉之间相似的属性联系,古人常用带“玉”字的习语形容年轻的女士,而带“玉”字汉语习语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例如:
(3)几年不见,她已长得亭亭玉立,漂亮极了。
Having not been met for a couple of years,she has now grown into a ravishingly beauty,tall,slim and graceful.[6]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将中国成语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可以跨越文化障碍,用英文良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但是,因为玉在汉语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将带“玉”字习语英译后,英译文中不含有玉的字眼,丢失了汉语习语原有的生动,无论读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显得平淡无奇。
(二)美德
成复旺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的人学和美学》中论述得十分清楚。他说:“儒学是一种人学,是以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为人本的人学。因此,儒家认为:美的根据不在于物,而在于人;在于人,又不在人的形体、相貌,而只在人的精神、人格;又不在任何一种人格,而只在他们所提倡的伦理人格,伦理人格的感性体现,这就是儒家之美。儒家把自己的审美活动称之为“比德”。[8]
这样,玉与德的美学价值有了某种契合点。玉的洁白和美丽为其赢得高尚的属性,使其成为道德的标准,以下面两个例子中的“冰清玉洁”(pure and noble)和“抛砖引玉”(a hope that one’s crude remarks may draw forth by abler people,of writing,opinions etc)为例:
(4)在百花丛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可称得上是冰清玉洁。
Though its roots grow in the mud and slush,the lotus can said to be a noble and pure flower.
(5)大家都不愿先发表意见,就让我来说几句,借以抛砖引玉。
Since no one will speak up,allow me to make a few remarks and thereby induce others to give us their opinions.
(6)我们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与敌人拼搏,终于战胜敌人。
We were finally able to overcome the enemy because hold onto the spirit of standing on principle rather than accepting humiliation.
例句(5)和例句(6)中,玉与砖、瓦形成了对比,用微不足道的石头突显玉的高贵特性,但是,英语文化中没有相同的对应,因此,将“抛砖引玉”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成“投一块砖来吸引玉石”不能让英语国家的人产生同样的联想意义,必须意译。译者通常用一句类似的表达“To throw out a minnow to catch a whale(扔小鱼钓鲸鱼)”表达“抛砖引玉”的含义,这时,文化的载体已经发生了变化,隐含在汉语“抛砖引玉”背后的文化背景也随之消失。
(三)帝王
汉语成语中“玉”经常与“金”搭配组合,这些成语大多与帝王有关。例如,“金科玉律”(an infallible law/golden rule and precious precept),“金口玉言”(a golden mouth and pearly words—precious words;utterance that carry weight),“金枝玉叶”(golden branches and jade leaves—people of imperial lineage;royalty),“金童玉女”(the Golden Boy and the Jade Maiden—attendants of the Taoist immortals)等。[9]
(7)专制体制下的独裁统治者往往说一句话,这句话马上就变成金科玉律,而强制人民服从。
In an autocratic state,the utterances of an authoritarian ruler often become infallible laws which the people had to abide by.
(8)她的劝告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你要好好的想一想。
Listen carefully to every word she uses for each is a jewel.Think things over carefully,I suggest.
(四)其它
除以上列举的成语之外,汉语中还有许多与“玉”有关的习语,例如,“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炫玉贾石“(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言行不一)和”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以下例句选自《汉语成语英译词典》:
(9)玉不琢,不成器, 这孩子天资虽高,但人如果没有良师指导,恐怕成就不大。
Though this youngster is brilliant,yet he needs a good teacher to get anywhere.Remember,even a piece of jade needs cutting and polishing before it can be made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玉不琢,不成器”是指如果人不学习就难以成才。在这个例子中,上下文已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读者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
(10)这家国际证券公司装饰的这样富丽堂皇,哪里想得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到半年,就宣告破产了。
Who would have thought that this international stock exchange company with its lavishly decorated premises would collapse and close down in half a year!After all,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1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和“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都用来形容华而不实的外表,正如,将 “抛砖引玉”翻译为“throw out a minnow to catch a whale”,文化载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两个习语都运用了隐喻表达,源领域完全不同,金和玉具有不同的形象。
(11)这家小店老板经常做些炫玉贾石的买卖,以此发财。
The owner of this small shop makes much profit by selling inferior quality stuff[10]to its customers.
“炫玉贾石”和“挂羊头卖狗肉”(hang up a sheep’s head and sell dog meat—try to something inferior to what it purports to be)[11]意义相近,还有另外一种翻译是 “the sign says mutton,but the meat is dog meat—try to peddle something under false claims(告示说是羊肉,但肉是狗肉,比喻试图利用虚假广告兜售商品)”。[12]但是,不管是羊肉还是狗肉,如果直译的话,都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意译的方法更好一些。
五、结语
正如其它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习语一样,汉语习语的涵义也不能单靠个别词语的意义来理解,因此,进行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过程总是很复杂,尤其是当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时,翻译的难度更大。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征,通常这种差异显而易见。[2]将汉语习语英译时,找不到对应的习语的例子不胜枚举,来源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习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即使是基本对应,如果不先了解中国文化,西方国家的读者也很难领会这些习语的内涵和引申义。英译汉语习语时,大多数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另外用意译、脚注和背景资料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直译容易引起文化冲突,添加意译会使翻译文本冗长,译者应首先考虑语言的文化内涵,了解语言的指称意义和关联意义,然后再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文本翻译。
在文化翻译方面,学者和译者应致力于提出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这比单纯地将两种语言进行转化重要得多,只有这样,埋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奥妙才能被发掘,文化才能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本文只探讨了文化翻译领域的一个方面——带“玉”字习语的英译,研究范围和深度有限,未来的研究还有更大的空间,希望本文对文化翻译领域更深入的研究有所贡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10.
[2]邓炎昌,刘润清.Language and Cul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9.20-21,43.
[3]何其亮,张晔.英释中国传统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3-34.
[4]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4.82.
[5]王海秀.论汉语熟语中蕴含的玉文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8.
[6]濮阳翔.汉英翻译辞典[S].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1268-1270.
[7]A.S.Hornby,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2214.
[8]成复旺.中国古代的人学和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7.
[9]崔保成.新编汉英词典[S].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550-551.
[10]A.S.Hornby,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865.
[11]崔保成.新编汉英词典[S].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380.
[12]李延林,潘利锋,郭勇.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