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4-04-06于云霞蒋海霞
于云霞,蒋海霞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我们通过调查得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是中小企业。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9月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1万户,为国家创造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通过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现这些企业比较偏向于招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会计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应当首选中小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会计岗位上通常需要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较高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这正是我们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调查,我们了解到高职学生的基本能力除了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拥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意外,还需具有任职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资格等;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开阔的知识面,如了解有关的经济理论和财经法规,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等;还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针对上述要求,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应以突出学生的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社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会计教育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专业技能,即出纳业务操作能力、会计核算实务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等;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其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会计院校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模式。
二、合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为: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职会计人才,以满足会计基础岗位需求,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首先,应建立长期的企校合作机制,企业及时反馈其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以便于学校能够调整自己的教学。其次,学校要合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应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各项职业能力,以适应会计岗位的需求。笔者认为应增加一些与会计人员工作能力密切相关的计算技术内容,如电子商务等;还应增加一些与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相关的经济业务内容,如国际贸易与结算、保险学等。
而对于培养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则要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即将工作任务具体化,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具体是在第二学年以及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通过设置会计核算基础、出纳会计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企业资金筹措与运用、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等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出纳业务操作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使其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熟练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货币资金业务核算、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生产成本核算、资金筹措与应用;学会各种税费的登记、计算与申报;熟练应用财务软件;能够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活动、编制审计报告;学会财务报表分析。
上述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将学科体系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以往的由学科组成的课程体系,校外实习则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改革,以突出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还应合理安排好学生考取任职资格的课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计算机等级证等,为其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更新教学模式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会计岗位模拟综合实训。
(一)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有机结合
会计各门专业课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乃至统计学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尽管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制造业为对象来阐述成本核算方法和相关理论,但其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理、记账方法和会计循环等进一步注释和应用,也为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作了前期铺垫。因此,在讲授专业理论课时,不能各自为政,而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会计专业理论课与会计模拟实训也应有机结合,在会计理论教学中,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可将会计实务工作的案例、资料加入一些情节和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准备授课中所需要的一切原始资料,在理论讲述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操作,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时消化和吸收理论知识。如教师在讲授原材料收入的核算时,应事先准备好增值税专用发票、材料入库单、运输货票、有关的银行结算凭证等,先让学生认知这些原始单据,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如何审核、填写这些原始凭证,如何根据所取得的原始单据填写记账凭证等。这样,通过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引导,既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基本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另外,要避免专业理论课之间各自为政,不再重复讲解各行业会计在原理部分相互重复的内容,应重点讲解各行业会计实务不同的部分,注意各门专业理论课的沟通与协调。还要避免专业课和模拟实习课相互分离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知识点,不能有效提升其应用能力。
(二)切实加强会计岗位模拟综合实训
在每门专业课授课中或结束后,应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模块实训或综合实训,以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第四学期可利用期末最后1.5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会计岗位综合模拟实训,将各门专业理论课有机结合,使学生融会贯通。
1.充分利用校内的模拟实训室
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教学要求,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模式越来越受重视。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般5~6人为一组,分配每个人以相关的角色,体验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我们会计系蒋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往来款项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等岗位,说明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操作方法及风险控制点等,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岗位技能,增强其对各会计岗位的应用能力,提高其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职业能力。另外,在实习期间还进行轮岗实训,以解决学生对会计各个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使其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内容及操作方法,获得综合岗位技能的训练。
在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不要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教师在准备实训资料时,可把原始资料中的一些内容去掉,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制;准备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判断选择,使其在观念上意识到审核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及职业道德。第二,不要忽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实训资料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等非常规业务处理的内容。对于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不要全部给定。可留出一些不给定,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体会到由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以弥补课堂学习内容的不足。第三,手工操作与电算化相结合。手工操作结束后,分小组上机,一般3.5天左右,使二者有机结合,而且手工操作的结果也能通过会计电算化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手工操作的基本技能,又能学会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方法,也使其进一步了解电算化的必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财务分析、税费的申报及缴纳等业务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整个实训中都要注重学生点钞、珠算、数码字的书写等基本功的强化训练。
2.大力推行企校共建的教学模式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习的效果难以保证,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教学平台,比如开办代理记账公司,将企业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搬进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增强其对会计和企业管理模式的了解,实现企校合作培养人才,互利双赢。此模式也可使学生接触多种行业、规模企业的业务,为将来选择就业打下基础。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聘请实务界的业务骨干、财务专家,举行一系列的财务讲座,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
[1]毛玉萍,赵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8,(7):65-70.
[2]郝一洁.会计的职业能力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职教论坛,2009,(6):56-57.
[3]荣凤芝.再谈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 [J].教育教学,2010,(9):213,215.
[4]杨登金.探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2,(3):206.
[5]谢华标.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浅析[J].学科教育,2012,(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