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泵站基坑及引渠软基开挖施工技术简析
2014-04-06李宝国
李宝国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山西 太原 030006)
1 工程概况
某泵站为灌溉用水加压泵站,泵站设计净扬程40.6 m,设计引用流量2.59 m3/s。加压泵站建筑物由引渠、前池、事故调节池、主泵房、副厂房、换路间和变电站等组成。
泵站工程区域主要土层为淤泥、淤泥质粉质壤土、粉质壤土、砂壤土和细砂。淤泥为灰、灰黑色,流塑状,偶夹层状细砂或壤土,堤岸附近有轻粉质壤土;淤泥质粉质壤土为灰黑色,流塑—软塑状,其下部多夹有细砂或砂壤土;粉质壤土为灰、灰黄色,软塑—可塑状;砂壤土为灰、灰黄色,以松散状为主;细砂为灰、灰黄、黄色,以松散—稍密状为主,局部呈中密状。
2 基坑开挖重点
2.1 基坑降水
本工程施工跨两个汛期,泵站紧邻引水外江,泵站基坑建基面低于现状江底,地下水位较高,外江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向地下补给,基坑开挖区土质透水性高,基础坑降水是影响基坑能否顺利开挖的关键。
2.2 基坑防渗
在泵站前池与引渠之间修建围堰,以阻断外江来水,对围堰迎水面进行防渗处理,并对围堰基础、围堰两侧、基坑渗漏点进行防渗堵漏。
2.3 基坑开挖
泵站基坑开挖大部分受地下水影响,开挖最大深度6.3 m,基坑开挖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来满足工期要求。
2.4 引渠清淤开挖
引渠段多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壤土,引渠前接外江,后接引水泵站,开挖量较大,应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在满足工期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3 基坑降水与防渗方案
3.1 降水方案
工程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下部砾(卵)石层及含细粒细砂为含水层。基础透水性较强,基坑降水采用管井、井点排水的方法,井点位于开挖基坑开挖线外。根据工程地质特性和基坑平面形状,井点布置成环向矩形。
3.2 围堰基础防渗方案
泵站基坑临近围堰基础渗漏点、外来水补给点,需进行防渗处理。堰基防渗采用水泥土防渗墙的施工方案,防渗墙墙厚0.2 m,深入泥岩层0.5 m。
3.3 防渗墙施工
根据现场情况和施工需要,水泥土防渗墙施工包括水泥浆拌合站、泥浆制备系统及储料场等。排渣、排水、导流沟系统沿平行防渗墙轴线布设,泥浆系统附近各建1个污水坑,并与排渣、排水沟相通。废渣、废水沉淀后用自卸汽车运至指定位置。搅拌桩成桩工艺采用“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或“二次搅拌、三次喷浆”工艺,主要依据土质情况及施工深度确定。
4 基坑开挖方案及施工过程
4.1 基坑开挖方案
泵站场区开挖最大高度1.6 m,该部分开挖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可采用常规反铲挖掘机开挖方法。基坑开挖最大深度6.3 m,基坑尺寸50 m×30 m。采用WB-4/10型拉铲挖掘机和WY100反铲挖掘机配合开挖的施工方法。
4.2 施工过程
施工前应建好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按设计要求精确放出开挖高程及开挖边线。开挖前完成井点降水、截渗墙的施工。开挖前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范围和高程。
泵站场区开挖最大高度1.6 m,第一层开挖后组织场区轻型管井降水施工。该区开挖采用1.0 m3反铲挖掘机开挖,74 kW推土机集料,8~10 t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的堆土场,边坡及排水沟人工修整。
泵站施工区基坑开挖最大深度6.3 m,分5层开挖,采用拉铲挖掘机开挖并由自卸汽车拉运出碴。
5 引渠清淤
引渠清淤为静水施工,清淤开挖需一次性将淤泥开挖至引渠渠道外,渠道净宽90 m,开挖时采取定桩横挖法进行,选用绞吸式挖泥船施工。
本工程清淤采用1200型绞吸式挖泥船(生产率200 m3/h)施工。开挖时从下游向上游进行。
5.1 冲填区布置
本工程清淤的冲填落淤区布置在渠道两侧堤防外的滩地内,根据滩地现状,0+000—0+800冲填区位于渠道右岸,0+800—1+600冲填区位于渠道左岸。
5.2 排泥管线布置
陆上排泥管线布置:本施工段内冲填区均位于大堤背面,陆上排泥管主要为冲填区滩地用管和冲填区内的延伸排泥管。滩地上排泥管采用“两硬一软”(即两节硬管,一节橡胶管)的连接方式。
水上排泥管线:主要是渠道内的输泥管,挖泥船配备足够水上管线,输泥管为聚乙烯泡沫浮体穿钢管形式。
5.3 清淤施工
渠道河水位以上土方开挖完成后,沿堤防布设一条测量导线,供施工控制使用。
本工程冲填区均位于滩地内,在近引渠两侧的堤防上设置退水口,退水口为开敞宽顶堰。
排水渠布置:施工前自泄水口末端起,开挖排水渠引导泄水口的水流排入附近河流,以不淤积航道和不污染水源为原则。
渠道疏浚清淤施工:采用扇形横挖法施工,分段、分层、分条开挖,利用定位桩为摆动中心,左右边锚配合绞刀横移摆动挖泥,疏浚土料通过排泥管线填到指定冲填区。施工期间,当流速小于0.5 m/s时采用顺流开挖,当流速大于0.5 m/s时采用逆流开挖。
陆上排泥管线用载重汽车运输,人工进行连接,水上管线用锚艇配合人工连接。排泥管线平坦、顺直,弯度力求平缓,不得出现死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外的长度不小于5 m。
6 质量控制
6.1 挖深挖宽控制
一是在疏浚区设置水尺,水尺须稳固并垂直水面。二是挖泥船操作人员须对设在挖泥区附近的水尺定点观测,准确记录,严格按照水位标尺读数计算绞刀头下放深度,以控制挖深。三是施工前对挖泥船的水深指示尺认真校核,使挖深指示尺的读数与实际挖深相符。四是施工时随时进行质量自检和复检工作,发现超深大于0.2 m时,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绞刀下放深度;发现有欠挖的地方立即返工处理。五是挖泥船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定位开挖标志施工,必要时调整船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开挖精度,掌握船舶的横移速度和摆动惯性,选择合理的对标位置和挖宽。
6.2 边坡控制
为确保施工质量,各区之间及岸边边坡的开挖应依据泥层厚度及土质不同分台阶开挖,台阶最大高度不超过1.6 m,自然塌坡后形成1∶4的边坡。
在岸边挖泥时,如果泥层较薄或底泥为悬浮质淤泥,应采用绞刀只吸不绞的施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污染底泥。
6.3 泄水控制
重视排泥场排出的水质检测工作,对泄水口出水定期进行取样、送检。
7 效益分析
7.1 工程质量
泵站基础开挖共划分12个单元工程,经评定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隐蔽工程一次性通过验收;泵站分部工程质量优良,引渠清淤分部工程质量合格,整体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
7.2 施工工期
该工程基坑开挖计划工期为2个月,实际工期45 d,提前15 d完成,为主体工程按期完成创造了条件。
7.3 经济效益
本工程基坑开挖、渠道清淤两部分总造价为495万元,通过优化,工程成本为320万元,共节约成本1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