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利标准化约束与激励以及评价机制建设

2014-04-06于爱华王建文

水利技术监督 2014年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约束标准化

于爱华 齐 莹 王建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论水利标准化约束与激励以及评价机制建设

于爱华 齐 莹 王建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从分析水利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出发,阐述水利技术标准化约束与激励以及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过程分析,提出技术标准项目约束与激励以及评价机制建设建议。

标准化;约束与激励;评价机制;建议

技术标准作为规范人类技术活动的重要指南,是一把双刃剑。先进的技术标准,可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反之,则将影响甚至阻碍科技进步。目前,我国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普遍存在标准编制周期长、编制进度滞后、标准文本质量不精、技术内容交叉重复等现象。水利技术标准也不例外,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追其根源,都与人员、经费、技术以及管理机制相关。

1 相互交错的利益驱动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参与完成的,人的动力机制要靠约束和激励来实现,标准化工作也是如此。标准本身涵盖标准编制、产出以及实施、产生效应的全过程,完成的好坏程度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的积极性相当大的成分与经济利益相关。

我国技术标准无论公益类的还是市场类的,标准的编制经费主要由国家补助和编制单位自筹来完成的。就承担单位而言,如果是市场型的标准,企业编制的积极性会高些,因为抢占市场的欲望促使企业在标准出台前,倒贴钱也愿意编制。对于公益型标准,承担标准编制单位大部分是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由于科研经费的短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好多单位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出来共享,这不仅给标准编制带来阻力,也给调研及征求意见反馈带来不便。

水利行业大部分标准属于公益性标准,上述现象普遍存在。人员、经费、技术的影响因素,与标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主编人员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主编单位的积极性有关。

主编单位的积极性若不高,在经费补助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主编人员更无经济利益而言,完成一本标准不如完成一篇论文,写论文还多少有些稿费。正因如此,就会出现可编可不编的情况。即使编制也会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在加上标准编制过程信息不畅,管理程序的复杂,标准前期技术与经验积累不够丰富,项目立项论证不够充分,编制过程监督管理不严等问题,就直接影响到标准的编制进度和质量。

2 约束与激励机制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技术标准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力在不断提升,社会对技术标准本身及出台速度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对技术标准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为了尽快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加快标准发展速度,把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驱动,建立健全标准激励与约束机制十分关键。

一方面,可为技术标准编制质量管理(包括立项论证与过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可调动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其责任心。

通过分析标准管理过程,确定责任主体,把控好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找准责任主体的需求,有针对地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更好更快地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2.1 确定责任主体

由于标准不同阶段的工作性质、责任主体不同,不同阶段激励与约束对象应有明显区别。按责任主体划分,主要分为主管部门、主持机构、承担单位、使用单位、编制人员不同阶段责任各有侧重。

(1)立项申请阶段:主要是提交申请书一方,即承担单位。要确保建议书和申报书内容翔实完整、真实可靠。

(2)立项审查阶段:主要是主持机构和主管部门,要确保公平公正、确保各方利益。

(3)标准编制阶段分成三部分。

一是起草阶段:主要是主编单位及编制人员,要确保编制人员、编制时间、编制经费、编制进度、编制质量。

二是标准征求意见阶段:主要是主编单位和与标准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主编单位要确保与标准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获得征求意见稿。标准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能积极、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三是标准编制阶段的审查、审定:主要是主持机构和审查专家,要确保标准框架和内容公平、准确、有一定的前瞻性。

(4)批准发布阶段:主要是主持机构、主管部门以及出版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核会签、技术复核、体例格式以及文字编辑和校核等工作。

(5)实施阶段分成三部分:

一是宣贯培训、试点示范,主要是主编单位确保大部分标准使用人员得到培训。结合具体项目开展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确保标准的技术指标、参数、方法等得到复核验证。

二是实施贯彻,主要是使用单位。积极采用标准、执行标准。

三是监督检查,主要是主持机构、主管部门,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2 分析主体需求关注点

考虑到约束与激励的对象是人群,就要对标准化工作群体进行考察。真正把握其关注点。通过调查显示如下。

(1)编写人员: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写人员大部分文化层次较高,对于他们来说,追求社会荣誉感远高于物质经济利益。标准规范了某一领域、某一技术,使其获得了最佳秩序,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成果。如何将他们编制的标准作为成果,与其他科研成果一样纳入科技成果评奖范畴;如何将他们编制的标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挂钩,使从事标准编制工作不再是无名无利的工作,这是他们关心所在。

(2)主编单位:从自身发展,提升本单位威望和抢占市场制高点的角度出发,承担编制任务的愿望更迫切些。

(3)主管部门和主持机构:从行业利益出发,更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4)使用单位:从投入成本、运行维护、工程安全以及质量监督结果等方面出发,更经济、更合理、更高效。

2.3 建立多方激励机制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需求有关。在找到需求切入点后,从主要制约因素入手,有针对地建立激励机制。

(1)人员方面,从编制人员的荣誉需求出发,侧重社会效应,制定、实施激励机制。将编制标准与职称评定、科技英才评选以及岗位级别挂钩等。

(2)经费方面。主管部门加大标准编制投入力度;对于主编单位,编写人员的工资不再出自标准编制经费,对承担标准编制的部门免收项目管理费,对标准编制给予配套经费补助等。对于使用单位,采标率达100%的,鼓励建立标准示范单位,给予经费支持。

(3)技术方面。鼓励将成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纳入到标准之中,利用行政手段加大征求意见稿的反馈力度,细化标准编制过程中的作业文件,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具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等。

(4)管理机制。从立项入手,对于信誉度高、有配套资金的承担单位,在立项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设立奖励机制,对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标准,建议主管部门或主持机构设立专项奖励;对于在标准化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人员定期颁发荣誉证书;在职称、岗位级别评定等方面,标准作为一项加分条件;在成果奖中,标准也可作为成果之一参加评奖等等。

2.4 控制把握约束机制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高回报同时也是一种高约束。如何使标准化项目高质高效完成,还应从标准编制的不同阶段加以约束。

(1)对于立项论证阶段,不同类型的标准各有侧重。对于公益性的标准,由政府出资编制的,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在愿意承接标准编制的单位中进行同类比较,从科研基础、实验能力、科技水平、以往业绩等入手,重点考核承接能力和信誉度;对于市场型的标准,引入竞争机制,重点考核标准的质量,技术是否先进、合理,指标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形成垄断等方面加以约束。

(2)对于编制阶段,应重点对技术标准编制人员重视程度、技术标准编制计划完成质量情况、技术标准编制过程公开范围等方面加以约束;对承担人员群体通过合约的方式,明确责任及利益归属,将标准的编制纳入质量管理过程,保障标准编制全过程的公开;结合标准的性质设定考核周期,对于不按时、保质完成编制任务的群体,严格控制其资金使用及承接新项目,实行公告制度或黑名单制度;还可将编制经费分成不同的比例分批下拨。

(3)对于组织实施阶段的技术标准,应注重标准的宣贯培训以及采标程度。对于采标不达标、有标不执行、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严重者给予经济处罚。

2.5 评价支撑约束与激励

约束和激励机制中,评价工作关系是支撑约束与激励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约束和奖励是否科学、公平、公正。没有评价就没有改进,就更谈不上提高。评价方式决定了评价结果的质量。

2.5.1 循环评价法

对水利技术标准不同环节进行评价,通过对技术标准终端即标准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再回顾性地评价已有的技术标准编制过程、立项过程的评价结果,对两种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再对标准立项工作进行评价,并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标准立项过程及其标准编制过程的评价程序、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在收集、审核、评价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应聘请专家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具体评价操作,撰写和报送评价报告,采取层层评价,主管单位评价主持机构,主持机构评价主编单位,主编单位实行内部评价。建立评价档案,评价周期应结合标准的性质而设定。

2.5.2 有效调整约束和激励

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科学、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评价体系,这与标准化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关,要对标准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立项论证阶段,可着重从技术标准应用前景,技术标准编制技术要点与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关系,技术标准的前期技术与经验储备,申请编制人员技术水平及其以往与标准有关工作业绩(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对标准的适用性重点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约束和激励机制,调整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使激励与约束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3 几点建议

3.1 约束与激励要同步

约束是底线,超出基准线,将采取的不只是简单的约束,而变为惩罚。奖励的同时离不开惩罚,有奖有惩才能达到真正激励的目的。奖惩分明,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约束效果的一致性。先约束后激励,势必束缚人们的手脚,不利积极性的调动,事倍功半。约束与激励同步,既创造宽松良好的政策氛围,又不失原则的束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出台一系列约束管理办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在荣誉、资金补助、岗位任用、物资奖励等方面加以激励。

3.2 完善管理机制

标准管理过程力争公开化,实行公示制度。立项审查过程、专家评价、评价结果公开化,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向社会公示,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开公正。标准编制过程尤为关键,应加大透明度,建立信息沟通及反馈制度。信息不畅就会使标准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做的更改不能及时反映和更正,完不成编制任务或标准过细,标出多门、内容重复交叉等,影响了标准编制、使用和推广,也会降低标准化效果甚至产生负效应。编制的各阶段材料未上传到标准信息管理系统的,在报批时予以约束,强化过程控制,强化会议联系和信息反馈制度,将有益于提高标准编制的质量。

目前大部分标准的立项和复审是依靠专家来进行的,为了保证结论的科学、公正,必须加强评价专家信誉档案制度建设。重大项目的评审应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评价专家名单应分级分类向社会公开,增强评价专家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此作为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一项举措。

3.3 加大宣传力度

将约束与激励政策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向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标准化工作。同时也使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在了解方方面面政策的基础上,对标准化工作更加重视,增强荣誉感、责任感,按时、保质完成标准的编制。

约束与激励以及评价机制的完善和成功与否,决定了标准化工作可否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的过程,有的放矢地制定整改措施。标准化评价工作也会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正确引导标准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保障编写进度和编写质量。通过约束和激励及评价机制相结合既能起到提供动力、也能起到加大压力的双重功效,使激励与约束相互兼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10.3969/j.issn.1008-1305.2014.01.001

F271

B

1008-1305(2014)01-0001-03

于爱华(1966年-),女,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约束标准化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标准化简述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