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加快治理地下水超采
2014-04-06赵玲
赵 玲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1)
综合施策,加快治理地下水超采
赵 玲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1)
地下水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地表水相对缺乏的河北,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和牺牲生态环境,河北已成为全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省份,特别是黑龙港运东地区深层承压水超采尤为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迫在眉睫。【关键词】 地下水 压采 治理
1 基本情况
河北省为严重的资源性缺水省份,自产和客水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为了维系经济社会发展被迫长期超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我省现状地下水年超采59.6亿m3,其中平原超采区超采量54.6亿m3,占95%。目前全省平原地下水超采总面积6.7万km2,占全省平原国土面积的92%。其中,浅层地下水超采面积3.5万km2,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4.4万km2,主要分布在黑龙港运东地区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地;深浅层超采重叠面积1.2万km2。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带来地面沉降和地裂、河流断流和干涸、湿地萎缩和泉水断流、海(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河北省是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开采量最大、超采最严重,诱发环境问题最多的省份。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已刻不容缓。
2 治理地下水超采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2.1 总体思路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考虑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节约用水为重点,以保护涵养为根本,以适度调水为补充,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治理与保护同步,多部门、多途径综合施策,全面治理地下水超采,逐步构建适水发展的农业种植体系、高效节水的灌溉工程体系、引排得当的水系连通体系、健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实时可靠的水资源监控考评体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控制地下水开采、修复地下水生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2 基本原则
(1)采补平衡、持续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我省地下水超采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使地下水得到休养生息,尽快实现采补平衡、持续利用。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区分各地地下水超采程度、调入水量大小,以及供用水的特点,优先安排地下水替代水源工程,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地下水入渗工程。以城市和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制定地下水超采治理方案。
(3)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原则。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工程、技术等综合手段治理地下水超采。加快调水、节水、当地水挖潜及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研究并实施结构调整、水价调节、监测控制等措施,切实把地下水超采量压下来。
3 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综合对策措施
河北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矛盾尖锐,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以节水为核心,“控、蓄、养”相结合,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充分调蓄雨洪资源,有效涵养水源,通过实施结构调整、节水工程、调水工程等综合措施,政府、社会、群众形成合力,逐步实现地下水休养生息、采补平衡。
3.1 强化节约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
节水是缺水地区永远的主题,实施全社会节水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前提,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注重协调、突出重点”的原则,工业要实施结构节水、工艺节水;城市要改造输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农业要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广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微灌、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实施结构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优先实施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面控制用水过度增长,减少地下水开采。
3.2 用足用好外调水,加快压采替代水源建设
加快推进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引黄是我省地下水压采重要的替代水源工程,要合理调配引江、引黄、当地地表水等各种水源,落实引黄补贴政策,加快配套工程建设,为实现超采区地下水用户水源置换创造条件。同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初期冗余水量,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前期工作。
3.3 开发非常规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
我省目前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处理水平均不高,再生水利用具有一定的潜力,加大再生水处理与利用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重要措施;在我省中东部平原,浅层有一定数量的微咸水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应加大咸水、微咸水利用的应用推广示范研究,提高微咸水利用量,替代井灌区农业开采的地下水。
3.4 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
(1)加强超采区管理。在超采区划定禁采与限采范围,严格地下水开采及凿井管理,结合替代水源的建设,按照限制开采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取水井采取封存措施,这是整治非法开采地下水,遏制地面沉降,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的重要措施。
(2)加强地下水监测管理。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掌握水位变化情况,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管理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控制地下水、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地下水监测管理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地下水取水计量监测和信息系统建设。
(3)完善取水总量管理,实施奖惩机制。要加快完善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管理,明确地下水取水量限值,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建立地下水水位控制制度,确定出合理的地下水水位或埋深范围,以达到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严防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
4 结语
地下水超采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治理效果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应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宣传缺水的严峻性、危害性以及综合治理的紧迫性,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保护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使广大群众成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重要力量,真正将国家治理决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10.3969/j.issn.1672-2469.2014.12.023
TV211.1
B
1672-2469(2014)12-0064-01
赵玲(1960年—),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