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废弃铁路更新改造方法探析★

2014-04-06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文脉铁路景观

潘 柳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18)

0 引言

随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交通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废弃铁路逐渐增多。它们往往处于城市的次核心位置,在被废弃的同时即面临着开发建设的实施。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策,将文化产业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保护、缝合铁路这一独特的历史片段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面之一;挖掘铁路文化、保护历史烙印是延续城市文脉的积极举措。

1 城市废弃铁路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原有铁路线路逐步向城市边缘区域迁移,线型不断优化,许多专用线路逐渐被取缔……几乎所有城市都出现了废弃铁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大约有近百条废弃铁路。废弃铁路区域成为污染严重、藏污纳垢、布局混乱及生态环境丧失的典型代表。而且大部分废弃铁路处于闲置无人问津的被人“遗弃”的境遇。如何利用被“遗弃”的铁路资源,挖掘其价值,使之废而不弃,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实现文化传承,保存历史记忆……是一个被大众忽视,同时又具有极大挑战性的课题。

2 废弃铁路文态重构方法探究

现代城市工业废弃地规划设计的趋势,即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场地精神和功能的体现、地域性材料的运用和材料的循环使用等。

对城市历史片区进行保护和更新的目的不仅是恢复和强调其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使保护区继续成为有人居住和有城市活力的地区。文化重构是基于城市历史文脉为基础的通过文化保护、功能拓展、环境整合等方式达到城市文化建构体系的完善,以此延续城市文脉,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2.1 保护——冻结式保护原有遗存

保护原有遗存是文化重构的一种基本方式。如保留原有火车皮、火车头、灯塔、站台、铁轨、货物装卸机、钢架结构、枕木等遗存,展示前工业文化的痕迹,塑造有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的场所。

2.2 恢复——生态恢复和场所精神恢复

2.2.1 生态恢复

通过尊重场地内自然植被、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材料的循环利用、污染的就地处理等方式改善土壤及周围的环境,重新建立场地的生态平衡[1]。并运用绿道理论,增加自然要素的连接度和减少景观的破碎化[2]。注重生态并使用当地的植物群落体现自然生机。用现代的设计语言阐述资源节约、低投入和再循环的景观设计理念。

2.2.2 场所精神恢复

使用恢复、更新的设计手法,将废弃铁路场地内有价值的构筑物重组、再利用,采取整体保留、部分保留和构建保留的方式,承袭对自然、场地的尊重,以及利用景观来实现生态的保护和功能的整合。同时在铁轨节点处恢复部分标志性的场景,增加线性空间的停留感、驻足感。

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是尊重并延续地段的历史,通过对乡土植物群落的运用、强化场地内旧建筑及构筑物作为特定文化载体、适应水位变化的滨水空间设计,综合满足了功能、生态和美学的要求,体现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3]。

2.3 链接——以铁路为主线,链接相关因子

链接列车、货物、旅客、微地貌等相关因子,构成完整体系,增强场地的可读性。以原有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景观格局为背景,对场地内有价值的、有历史记忆的相关因子进行保留、拆分和重新组合,使之适应新景观时代的功能、结构和审美。

2.4 整合——有效整合城市公共空间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发展模式,整合片区功能和周边环境,形成一体化的公共活动空间。整合可分为与城市地域文化、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等的有机整合。

与沿线地域文化的整合,结合风景道的概念,有效发挥铁路线运输和观光的双重作用,为宣传地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通过保持原有空间肌理、模糊铺装和植被之间的界限,以形成区域景观的连通性、整体性和城市空间的可达性;将场地文化与商业有机关联,可反映在景观规划场地商业与文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安徽芜湖凤凰美食街、陇海商业步行街是我国废弃铁路与商业结合的典型案例,现已逐渐发展成为集商务办公、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

2.5 拓展——以铁路遗存为核心,拓展活动内容

以铁路遗存为核心,拓展文化活动内容,构成功能健全(游、息、赏、悟)、形式多样(原貌展示、文化陈列、符号标识等功能)的特色公共活动空间,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综合考虑城市的景观建设与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的结合,旨在完善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

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旅游与休闲的开发模式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技术上:双轨单线,变单轨双线(双轨列车单线运行,变单轨列车双线运行);运营上:大站少停,变小站多停;观感上:静态看铁路,变动态看历史。例如纽约曼哈顿“高线”是将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改建成一座高架公园,发挥了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和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台湾东丰子行程绿廊和巴士底步道及高架艺术区也是废弃铁路功能拓展的优秀案例。

3 废弃铁路文态重构更新设计

3.1 工业景观与城市空间的有机整合

城市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物质载体,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空间相集成的。有机整合废弃铁路区域工业景观与城市空间,可增强城市空间的连通性和延续感。建设城市的自然生境、绿色斑块,减少景观的破碎化,从而形成城市及周边整体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3.2 人文历史与场地精神的营造

废弃铁路区域景观的营造是城市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区域的载体中寻找形成该区域精神的视觉表象,从环境的发展层面认知区域的载体,从而把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工业文化及人文历史表达出来。因此,在废弃铁路规划设计时,应提炼相关工业元素,挖掘空间肌理所隐含的人文特质,从而营造出特定的场地精神。

3.3 公众参与与人性场所的建设

充分调动改造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性,从人的需求出发,挖掘废弃铁路的文化、历史、科学、景观价值及公众的认同价值。赋予废弃铁路新的功能价值,使之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废弃铁路穿过不同肌理的景观段,因此每段规划设计应体现物质的实用性和规划的人性化。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结合公众参与,注重规划设计的色彩、元素及功能定位,以增加区域中的景观活力。特别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性,体现不同人群的意志。

4 结语

承袭对自然、场地的尊重,挖掘废弃铁路区域场地本身的工业景观特质,通过实物保护、文化重构、环境整合、功能拓展等方式,营造出独特的场地精神,以达到抢救城市历史文化片段,有效利用资源、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历史记忆的目的。

注:指导老师:李明,长安大学副教授。

[1]王 琼,张 颖,郑 凯.串起城市破碎景观的蜥蜴——城市废弃轨道空间生态重构[J].安徽建筑,2009(5):9.

[2]董 蓉.基于绿道理论的浙江省废弃铁路改造与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8-11.

[3]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设计[J].新建筑,2001(5):17-20.

[4]冯 艳.滁州中心地段废弃铁路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21.

猜你喜欢

文脉铁路景观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景观别墅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火山塑造景观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