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新型专业市场
——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

2014-04-06张友丰杨志文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报酬分工经济

张友丰,杨志文

(1.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2.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310012)

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新型专业市场
——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

张友丰1,杨志文2

(1.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2.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310012)

文章基于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尝试性地从微观层次探讨了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和根源的内在机理,指出知识积累(包括初级创新、次级创新)是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产生的根源,相应的以分工协作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资本是知识积累自强化机制的渠道和“孵化器”。建立基于新兴熊彼特式增长理论的知识型与创新型的经济形态,是新型专业市场未来发展的关键和提高适应能力的必然选择。

报酬递增;新型专业市场;知识积累;分工协作网络

一、引言

专业市场之所以能顺应时代潮流并不断扩展的根源何在,基于报酬递减为假设前提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在解释当今经济的演变方面已显得捉襟见肘。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Coase,1937[1];1960[2])的理论提供了研究的线索,陆立军和杨海军(2007)[3]利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模型(杨小凯,1988)和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Fujita,Krugman&Venables,1999),分析了专业市场的制度安排为内生报酬递增机制及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建立,提供了三条可以提高分工后交易可靠性的路径,并认为这是专业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专业市场扩展到一定规模后所形成的内生报酬递增机制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投资协同效应与市场分工网络效应,使得专业市场作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交易制度,不仅还要存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而且还有可能被强化[4]。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工业资本积累处于收益递增时期,计量研究结果也支撑了这一判断[5],并且“随着分工的演进和深化,报酬递增作用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知识经济社会由于分工制约因素对分工演进的束缚或缓解或不复存在,报酬递增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6]。相关研究成果(陆立军、杨海军,2007[3];陆立军、王祖强,2008[4];白小虎,2011[7];刘乃全、任光辉,2011[8];刘天祥、李冠华,2012[9]等)基于专业化和分工的思想,为揭示专业市场及以之为中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得以不断扩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尤其在交易费用和信息外溢等方面对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的产生及其对经济运行机制效率的提高做了有益的探讨。然而,目前针对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和根源的研究明显不足,至少在微观原理上缺少足够的理论基础实现报酬递增的形式化。本文从知识积累的视角,对我国新型专业市场的报酬递增提供进一步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二、专业市场的报酬递增生成机理

从经济学史看,无论是发端于亚当·斯密(Smith,1776)[10]的专业化分工思想,还是阿林·杨格(Allyn Young,1928)对其分工思想的继承和拓展:“有保证的收益递增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演进”[11],以及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12]开拓性的以外部性为基础来分析报酬递增的理论,无不体现出报酬递增与知识积累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这也由此成为现代不同派别报酬递增思想理论的契合点。但是,如何将上述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对新型专业市场的产生、发展的研究之中,目前在学术界尚是一个薄弱环节。为此,下文拟就此做一分析。

知识积累是一种社会活动(Uzawa,1964[13];Lucas,1988[14])。知识积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不断诱发生产转换边界的扩大以寻求最优的生产方式,市场中的经营者则基于新型技术进行最优化决策以寻求更多经济利润。专业市场“商品集”规模效应的存在和特有的制度安排使风险率相同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从而加速了这一过程。基于知识因素所产生的报酬递增与专业市场发展之间似乎具有天然的联系。

报酬递增是新增长理论的核心观点,新增长理论假设经济增长只依靠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驱动,重视知识资本的“跨期外部性”。第二代新增长理论开始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强调创新对报酬递增产生的重要意义。专业市场的聚集效应所引发的投资协同效应,会衍生大量相似或相关企业,依据Arrow(1962)的“干中学”模型[15]和Lucas(1988)[14]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厂商通过积累生产经验和相互之间学习,使人力资本水平得到提高。专业市场的分工协作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为罗默(Paul Romer,1986)[16]所强调的生产经验、技术、销售信息等知识的溢出效应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专业市场聚集了大量相同或相关类别产品的交易主体,并吸引、积聚形成大量的相关产业网络,产生了Porter(1990)外部性,即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竞争强化机制,专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生产企业不断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专业市场分工协作网络通过“干中学”、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研发创新带动经济整体的技术进步,实现整个经济系统的规模收益递增。收益递增驱动专业市场的产业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规模外部性的扩展一方面增加“干中学”、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促进技术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也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厂商就会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之中。技术进步使产品异质性得到提高,从而使销售方面有更多的优势,又进一步推动专业市场规模及辐射范围的拓展,如此循环形成报酬递增的正反馈机制。

20世纪80年代,以罗森(Rosen)、贝克尔(Becker)和杨小凯(Yang)等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掀起了一场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他们运用超边际分析(infra-marginal analyses)与库恩·塔克求角点解的方法,将斯密的分工思想沿着杨小凯(Yang)的思路形式化。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专业化经济与每个人生产活动范围的大小有关,而不是厂商规模扩大的经济效果[17]。杨小凯等利用超边际分析来解释报酬递增,认为经济增长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自发演化而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是以分工内生化为基础的报酬递增过程。杨小凯和博兰(1991)[18]证明,内生比较优势可能随分工的逐渐演进而演进,而且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进展的动力。所有人的专业化经济合起来就是分工经济,分工经济由整个社会掌握的知识与分工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产生。杨小凯、黄有光(1999)将经济组织看作是专业化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和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的均衡,强调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均衡的拓扑性质的重要意义。

分工通过专业化生产的熟能生巧,加速对知识积累和技能的改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使经济增长率逐步提高。高效率的专业市场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使得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市场的专业化交易网络作为交易活动在空间集聚的现实载体,拥有强大的需求聚集效应,降低了生产厂商与购买者的搜寻成本;专业市场的规模效应降低了分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为应对“里昂惕夫需求”中的波动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大量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专业技术等提供了保障,降低了转换成本。上述三方面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促使分工不断深化,分工的累积效应促使专业化水平提高,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并且,在一个动态均衡模型里,这种分工的演进可能在缺乏交易效率外生改进时自发地产生[19]。专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分工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市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联接经济促使交易效率进一步提高,基于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则通过加速专门知识积累的速度,以及提高人们获取技术性知识的能力促使专业市场产生报酬递增。

三、基于知识积累的新型专业市场报酬递增

资本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决定着技术知识积累的速度,分工深化程度取决于信息水平和全社会的知识存量(Gary S.Becker,Murphy,1992)[20]。正如斯密与施蒂格勒(Smith,1776;Stigler,1989)所提出的“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斯密定理,以及杨格(Allyn Young,1928)所提出的杨格定理即“分工与市场互动”,物质资本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在专业市场专业化交换活动演进和组织创新的进程中不断高级化,知识创新是专业市场发展水平的结果。“干中学”、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创新产生知识资本的“跨期外部性”,分工促进知识积累的内生。在此分析基础上,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专业市场整个演化博弈系统的演进似乎是一种混沌行为[21],而知识积累成为关键的信号变量。

(一)知识积累:专业市场报酬递增产生的根源

知识积累(人力资本存量)决定着实用技术水平(Paul Romer,1986;Lucas,1988;Rebel,1991;Uzawa,1965),实用技术水平是专业市场避免出现物质资本生产边际递减的关键性因素。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伴随物质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投入的增加,产出的增量会不断缩减,知识的特性使知识资本作为要素的投入对产出构成正反馈效应。借助带有知识投入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作以下推理: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便于讨论,文章假设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换):

两边分别求导:

即:Yg(t)=(α+β)Kg(t)+(γ-1)gg(t)

(二)专业市场的扩展:基于知识积累的报酬递增

对熊彼特式增长模型[23]稍作修改,可以分析基于知识积累的报酬递增如何促进专业市场分工网络①的扩展。①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对知识积累用创新活动结构的异质性来做以下区分:假定研发是基础创新;由于“干中学”、知识或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新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将由此产生的知识积累与技能提高称之为次级创新。②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规模报酬系数为βr。

则熊彼特式增长模型t时刻总产出为:

参数a在0和1之间,Yt,τ=βrλrHrAτZt-τ(xt-τ)a,表示使用中间品τ生产最终产品的总产出。

新发明产品的质量为零,质量提高的速度取决于次级创新的传播速度,用LBD表示,则:

上述模型中:H为固定的劳动人数;Hr表示研究者存量或研究水平;时间偏好率r为常数;τ为发明的新中间品;λ为每个研究者发现基础创新的泊松抵达率,是一个外生参数;λr为发现新产品的概率;βrλrHr表示新产品流;Aτ表示τ时刻一般性知识的状态;xa为生产年龄为a的中间产品的劳动投入;Za为产品的质量;次级创新在每个企业发生的速度为λd(xa)1-v,λd表示次级创新生产力,且0<v<1。

图1[23]所描绘的波形可以初步表示产出的结构:基础创新研发出的技术成果开辟了新的生产线,驱动经济增长,带动整个图形向右移动;次级创新即“干中学”、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使工人的技术知识水平提高,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使靠近新技术的图形上移;位于图形最左端的生产线由于技术落后、利润率太低逐渐被淘汰。整体来看,知识积累的增加驱动并带动了整个经济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使整个图形在不断右移、上移过程中,面积慢慢扩大。基础创新与次级创新对报酬递增的产生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础创新驱动着报酬递增的产生,而次级创新使报酬递增成为现实并对其形成的范围体系和经济强度起着推动作用,基础创新和次级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由此可见,Hr和LBD这两个因素对于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的建立缺一不可,知识积累所产生的收益递增足以抵消其他物质要素导致的收益递减,成为专业市场分工网络扩展的本质所在,而(2)式进一步体现了LBD与Hr的正相关变化关系,这说明知识创新是知识积累过程中报酬递增产生的关键性因素。在区域经济的层面上,报酬递增规律表现为一种聚集经济性。当以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区域聚集的企业规模化并形成一定的分工协作网络时,会产生积极的网络外部性效应(Ecnomides,1993;Katz&Shapiro)[22]。专业市场交易活动的专业化和组织性提高了交易效率,进而使具有拓扑性质的分工网络更密集,并在空间上得到适度的集聚。网络外部性具有的知识递增性和成本、风险递减性,促进专业市场分工协作网络的规模拓展和规模生产。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经济利益将会惠及专业市场组织中的各个经济主体,实现利益均衡并获得追加利润。

随着专业市场秩序及以之为中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扩展,LBD传播速度加快,专业化分工和迂回生产过程中知识的累积效应尤其Hr水平增强,并且以此分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资本成为知识积累的渠道和“孵化器”,知识积累(技术)的自强化机制(W.Brain Arthur,1989)[24]形成。基于知识积累的报酬递增使专业市场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锁定”效应的良性循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其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将会进一步激励知识积累,新型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建立。

新型专业市场体现出各个经济主体尤其大型企业积极致力于产品研发,企业研发中心与高等学校、权威科研机构等相互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良好的区域创新活力,并伴随一定的技术外溢性。专业市场形成报酬递增机制的Hr和LBD水平,会呈现出最优生产力学习曲线的性质,如图2所示。而“持续的新的和陡峭的学习曲线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经济发展”(Erik S.Reinert,2007)[20]。

四、实证分析: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生存、发展与秩序拓展

市场运行的质量如何,应当基于能否不断地引发报酬递增经济活动的产生,而不能纯粹地以市场收益率作为评价标准。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的专业市场主要是靠独特的体制和货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那么,未来30年经营模式和产品技术的创新已然成为新型专业市场生成、扩展的基本动力支撑。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有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称。2011年3月国务院将义乌确定为我国首个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义乌试点”)城市。义乌市场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义乌庞大的市场网络、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功的商贸运营模式,对我国其他地区商业中心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借鉴作用。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现实与拓展

本文作者所在课题研究组先后于2011年8月、2013年5月在义乌开展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其中,2011年8月份共向“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经营户、国内外客商、市场管理者以及相关行业协会、驻义商会等累计发放问卷13 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1 765份,有效率为90.5%。问卷调查(参见表1)结果显示:高层次人才缺乏、资源(尤其是土地)瓶颈、行政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当前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卷调查(参见表2)结果还显示:从经营户角度看,义乌小商品市场未来主要应该依靠品牌、创意设计、低价优势、规模、产业与市场互动以获得更好发展,其次是各类人才、展会与市场互动、新生代商户、差异化、总部经济;从国内客商角度看,应首先注重创意设计、低价优势、品牌、规模、产业与市场互动。尽管两者的意见有所差异,但都肯定了品牌和创意设计的首要性。

从对经营户的调查来看,大多数经营户认为其所经营商品的最大优势依然是质量、价格和产品特色,而技术水平优势尚未形成(参见表3)。

市场经营户经营管理水平及其所经营产品生产技术是一种自我进化的演绎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其产业链条迂回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小商品市场需求的灵敏性,加上其所嵌入经济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使得小商品市场以市场需求创新为导向带动整个交易组织或分工网络的互动,其中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网络节点形成很好的互补性。知识积累的自强化机制就是衍生在分工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报酬递增产生的逻辑起点也伴随其中。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去,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先发优势逐渐被削弱,市场外向度高达65%的处境倒逼市场经营者竭力提高由品牌影响力等所构成的产品的附加值。在品牌影响力的累积过程中,产品研发处于核心地位,表1与表2中所反应的结果,也体现出专业市场推动知识型经济形态发展以提高适应能力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在此背景下,企业意识到需要转型的危机感,同时,义乌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打造、融合和扶持科研创新平台。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 568件、授权量5 117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8%和53%。这样,在以小商品市场为中心所构架的贸易商与生产者的经济网络(包括第三方科研机构)中,知识累积效应尤其是Hr水平明显提高。知识积累深层次所体现出的是市场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协同演进的必然逻辑,最终在经济活动的网络效应中表现为抑制资源稀缺性产生的报酬递减,提高经济产出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率。2013年5月针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开展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 320份。调查结果与2011年相比,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在经营商品所具有的优势方面,认为是技术水平的经营户增长至9.3%,认为是品牌的经营户增长到14%。2012年度,义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同比增长张10.2%;全市集贸市场成交总额758.76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03亿元,市场成交额连续22年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市场首位。

(二)问题与思考

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网络即“义乌商圈”中报酬递增机制的建立是合乎逻辑的内生过程:一方面是专业化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交易网络空间集聚的“外部性”所导致。报酬递增与知识积累的逻辑起点是一致的,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基于产品创新所产生的巨大利润弹性空间尚未很好地释放。当前,我国专业市场经营户及其分工协作网络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现代经营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经营业态和商务模式创新升级缓慢,设计生产、品牌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简单模仿、缺乏技术含量的低附加值产品,这成为提高专业市场整体竞争力的难点。尽管也存在部分实力较强、技术领先的大型知名企业,但他们很少愿意把自己的专利和技术转让给区域内部的其他企业,产业技术外溢性不强,结果使集群整体的创新不足、技术水平较低。2013年5月份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经营者的角度看,认为其经营产品具有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平均的占57.5%,认为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和国内领先的分别仅占4.2%和9.8%(见表4),这正是影响市场品牌建设的关键。此外,对于市场经营户而言,按照赞同度的高度,最想获得的帮助与服务依次是:专业技能培训(36%)、市场信息服务(28.7%)等。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全国较为发达的专业市场,其数据很具有代表性,表明我国大部分专业市场所在区域经济的Hr、LBD水平均处在较低阶段。

如果区域协同分工网络存在进一步深化分工协作的潜力,经济增长率就会递增。目前,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市场经营者管理水平和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交易组织主体还不成熟,这导致以市场流通网络为中心的跨区域分工协同网络在空间上并没有实现有效的集聚。分析至此,表3、表4的结果以及义乌市场转型的现实,很好地说明了我国专业市场目前的Hr水平处于熊彼特增长模型(图3)中最高增长率的内侧(A1曲线),提高Hr水平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长率提高;专业市场利润还存在较大的增长弹性空间,它迫切要求为知识创新注入新的动力。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般性技术人才主要通过次级创新在最终产品生产方面作用于经济活动,高层次人才则主要通过基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对报酬递增的产生起着核心作用。表1所反映的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束缚了专业市场创新型经济活动的开展,并会因循环因果累积机制形成低端“路径依赖”。而资源瓶颈问题日益凸显,迫切要求摆脱“逐底竞争”、“比较优势的陷阱”等传统思想,着力转变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增加知识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作为在微观层次探讨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的一个尝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专业市场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与以之为途径的知识积累自强化机制之间的“循环和累积因果关系”,是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产生和释放的根源所在。②报酬递增作为专业市场通过秩序扩展与技术知识进步获取的潜在利益机会,使得专业市场经济个体实现利益均衡并获得追加利润。③知识要素作为专业市场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过程中报酬递增产生的根源,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尚存在较大的利润增长率增长弹性空间。④Hr和LBD是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产生的基本要素,Hr是核心,建立基于新兴熊彼特式增长理论的知识型与创新型的经济形态的新型专业市场,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够形成专业市场集群创新的有效机制,促使集群内部经济主体不断学习,而创新型企业的力量与行为主体的合作行动决定着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水平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面临人民币升值拉低出口、劳动力成本攀升、原材料和土地使用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以及中东动荡、欧债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发展形势,专业市场应通过将报酬递增的正反馈机制转变提升为知识型经济活动的高端“路径依赖”,进而为新型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内在持久的动力机制。鉴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推进专业市场经营主体结构的更新,以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专业市场经营主体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义乌试点”的探索之路,并不只是义乌市场本身的改革与转型,它反映出的是中国专业市场的形态与结构重塑,是对当今经济发展所面临瓶颈的突破。专业市场要把握住经济环境发展变化中的机遇,努力在市场形态、经营业态、市场功能定位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依靠市场的创新,变更旧的市场形式、企业经营模式,推动专业市场创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而实现这一变革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市场经营主体结构的更新,如着重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创新营销渠道等增值环节,把专业市场打造成引领世界商贸潮流的文化创意与研发、销售中心。

其次,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培植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改进空间,能够持续地产生高额的利润,并为知识积累尤其是研发创新奠定较高的平台;而位于价值链低端的简单机械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横向分工为主,不仅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低,而且产生的低质量产品必然会形成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使技术进步陷入“死胡同”(dead-end mode)。专业市场所在区域的政府应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分析专业市场的长远发展与当地产业和居民等的利益关系,摆脱低端“路径依赖”,跳出“比较优势陷阱”,转变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和投资驱动的“逐底竞争”增长模式。尤其应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培养和引进一支具有较强研究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增强人力资本对经济活动结构升级的影响力,力求在专业市场周围打造人才、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

再次,倡导开放式的持续创新,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知识资源,将世界范围内最大程度可能获取到的最先进的创意和技术纳入到自身的创新体系之中,并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将自身的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进而扩大市场或开辟新的市场。内生报酬递增是一种可以引发长期连锁性技术创新的机制,要求区域内经济主体能产生一定的知识外溢效应,经过分工协作网络的协同效应,使区域内更多的企业技术知识积累增加、技术生产率得到改进。倡导开放式创新,以区域组合创新实现整个价值链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区域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为专业市场自身品牌的塑造与空间创新奠定基础。

最后,提高行政效率,发挥知识经济中政府的力量。厉以宁教授曾评价说“义乌能实现‘小商品大市场’,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了服务型的政府”。专业市场的集群创新离不开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部门应根据情况放松管制。维持市场秩序、协调知识经济社会的有机运行,需要一定外部力量来约束和引导。知识经济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基本形态的改变,需要通过政府引导以强化专业市场中各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出台扶持政策以支持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为只接受过中低等教育的人群提供更多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打造官—产—学互动的创新环境,为科研体系建设和知识研发平台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等等。另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在推进专业市场中技术知识的扩散与应用的知识价格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也迫切需要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注释:

①以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分工网络体系,包括交易集群、运输集群、制造集群等其他专业化部门。专业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区域经济的一种产业组织(白小虎,2011)。

[1]Coase R.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3):386-404.

[2]Coase R.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3(1):2-40.

[3]陆立军,杨海军.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4):67-78.

[4]陆立军,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2.

[5]吕冰洋,于永达.收益递增与中国工业经济资本积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20.

[6]周健生,陶爱萍.分工演进视角下报酬递增规律的探析[J].学术论坛,2009(9):123-126.

[7]白小虎.交易组织成长、市场网络扩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1):93-96.

[8]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以两大“专业市场辐射圈”为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1(4):24-31.

[9]刘天祥,李冠华.专业市场内生报酬递增机理的探讨[C].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2012:1-11.

[10]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11]阿伦·杨格.报酬递增与技术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38.

[1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3]Uzawa Hirofumi.Optimal Technical Change in an Aggrega⁃tiv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4,31:1-24.

[14]Lucas R.On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22.

[15]Arrow K.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3):155-173.

[16]Paul M 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5):1002-1037.

[17]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13.

[18]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6,31,186.

[19]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

[20]杨虎涛.演化经济学讲义——方法论与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3.

[21]李志刚,张吉军,苟建林.基于系统混沌理论的企业创新过程管理研究[J].管理纵横,2011(2):31-34.

[22]蔡晓月.熊彼特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创新原域、连接与变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0.

[23]菲利普·阿吉翁,彼得·霍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9-162.

[24]W Brian Arthur.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394):116-131.

[责任编辑:余志虎]

Knowledge Accumulation,Increasing Returns and New-type Specialized Market—Evidence from Yiwu Small Commodity Market

ZHANG You-feng1,YANG Zhi-we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2.Party School of the Zhejiang Committee of C·P·C,Hangzhou 310012,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e paper tentatively makes an internal mechanism study on the increasing returns mechanism and causes of specialized markets from the micro level.It points out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including primary innovation and secondary innovation,is the root cause to bring about the increasing returns mechanism of specialized markets.The social capital based on the network of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is the channel and“in⁃cubator”of the self-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ccordingly.It is the key and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specialized market in the future to build the economic entity of knowledge-based and innova⁃tion-ba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owth theory of emerging Schumpeter

increasing returns;new-type specialized market;knowledge accumulation;network of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F061.5;F713

A

1007-5097(2014)07-0022-06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7.005

2013-05-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96);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1YD02Z)

张友丰(1987-),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专业市场;

杨志文(1982-),男,浙江永嘉人,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流通经济。

猜你喜欢

报酬分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