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2014-04-06包有或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精神

罗 洪,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罗 洪,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核心必须要与国家的核心价值保持一致,才能凝聚十几亿的中华同胞。同时,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相促进,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文化功能才能得以呈现,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大繁荣大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创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提出的过程、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我们党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应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创新,明确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思路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层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是马克思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二、当前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机遇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说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1.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夯实了物质基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我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等等。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日益增强,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也为文化建设和文化竞争提供夯实的物质基础。

2.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作为软实力被摆在国家战略发展的突出地位。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它也使得全球文化的相互交融,特别是文化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带来的巨大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文化作为新的战略点。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所以,我们不容忽视文化的魅力和作用。

3.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推动了文化建设的创新。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产品的追求成为一种必须,这为文化发展和建设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在获得物质满足之后就要追求精神需求。而目前,我国的文化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文化需求,我们在加大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文化建设,使得文化建设符合中国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挑战

1.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文明,产生了优秀的文化,诸如:仁、义、理、智、信等,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其中的糟粕也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弊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当今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思想,甚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前进。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实际,让传统优秀文化得以继承,让传统糟粕文化退出历史舞台。

2.西方文化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同国家,不同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中,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上占上风的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的优势向世界扩张他们的西方文化,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为主导并控制世界的格局。面对这些外来的文化,我们必须对广大人民加强引导,合理回归,让百姓在深刻认识我国固有的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去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绝不是没有主见的全盘接收。

3.大众文化的强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等日益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文化生活也日趋多元化。”[2]哪怕是同样一种行为,在不同人面前都会呈现不同的价值理念。尤其是经济时代,各种本应该归属道德层面的行为也被打上了金钱的烙印。在这种形势面前,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具有统摄和决定功能的主体或主导文化来引领人们的行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应运而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建设是魂与体的关系。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正全力以赴的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化建设,可以说,文化建设是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文化建设也将会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歧途。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定会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就是要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思想指导行动,如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定走入歧途。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不偏不倚,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导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对于目前而言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称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有十几亿同胞,每个人都只有自己的个人目标,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让所有同胞共同奋斗的目前,那么中华民族就是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可言,特别是在多元时代,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自觉的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抵御外侮,抵御各种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文化建设确立了奋斗目标。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全新的诠释。”[3]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摇篮。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文化精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等等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失去这种精神氛围,中华民族将没有立足之地,文化强国之梦也将毁于一旦。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为文化建设规定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明确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文化建设要使正能量渗透到各个领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先进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最终通过人们的日常行为体现出来也即通过人民的言谈举止体现出来。

(五)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同时它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石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方面得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使得先进文化得以认同,文化建设的方向得以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引领作用得以彰显;先进文化建设使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文化建设使得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有了先进文化建设也使得那些庸俗、落后的文化被取代;文化建设使得社会主义风尚焕然一新,善人善举的正能量不断迸发。

四、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其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我们有着优秀的中华文明,它是世界的独树一帜,从未断层,这是我们文化自觉、自信的根本。无论中华民族如何演变,中国社会如何更新,我们都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其精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但是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理念和思想内核依然是我们当今文化建设的源泉,这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定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5]

(二)从外来文化中吸取其精华

“我们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6]文化只有不断融合不断碰撞,相互借鉴才能不断发展。西方文化中诸如公平、正义、隐私保护等优秀文化理念是我们要积极吸取的。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固步自封,那么它必然走向毁灭,因此我们的文化建设要有开放的心态和理念,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精髓充实我们本有的文化,使文化建设走向多样化。

然而在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利用其有利地位和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设过程中要吸收一些先进文化,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更不能走向全盘西化。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新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新,只有做到文化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文化创新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能偏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不能偏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能偏移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做到这四个不偏移,我们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最终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总之,在多元文化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成效,社会主义文化才会大发展大繁荣。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觉、自信并走向文化自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之梦。

(注:本文系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01301)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2

[2]黄骏.多元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理论探索,2007,(4).

[3]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建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8.

[5]刘云山.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6).

[6]戚姚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7).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精神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拿出精神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