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救援疏散对策
2014-04-06唐明建
唐明建
(重庆渝北区公安消防支队,重庆401120)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救援疏散对策
唐明建
(重庆渝北区公安消防支队,重庆401120)
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较的大火灾危害,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娱乐场所遍布大街小巷,与此同时也埋下了越来越多的火灾隐患。在我国每年发生的数万起火灾中,公众娱乐场所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防治已成为消防工作的重要任务。
消防管理;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疏散救援
公共娱乐场所是人群密集且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然而,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业主,侧重考虑经济利益,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不能从源头上消除。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不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1]。我国消防工作的性质要求,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时,务必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组织救援,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因此,探讨救援行动中如何疏散人群,寻求快速高效的疏散救人对策意义重大。
一、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
公共娱乐场所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只要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如1994年12月8日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发生特大火灾,288人被火魔夺去了生命;2004年8月,巴拉圭超市发生特大火灾,死亡400多人。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特大火灾中,发生在酒店、商场、夜总会等公共场所的就有60多起;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或死亡重伤20人以上的12起火灾中,发生在商场、酒店、娱乐场所的就有6起,占总数的50%。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务之急。究其原因,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火灾事故中大约有超过90%的人死于烟气中毒和窒息,而直接被烧死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也就是说,火灾烟气扩散是造成群死群伤的头号杀手。现代装修、装饰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而新材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烟气。烟气含有多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氰化氢(HCN)、二氧化碳(CO2)等等。烟气会在火灾发生后快速传播蔓延,并迅速地通过各种轴和孔扩散到所有空间,然后充斥所有安全通道,被困人员疏散逃生非常困难,同时增加了火灾扑救工作的难度。2009年1月31日,长乐市拉丁酒吧发生火灾,造成15人窒息死亡,24人受伤。经初步调查,火灾是由顾客在酒吧内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引燃天花板的聚氨酯装饰材料所致。
(二)消防管理不到位,安全出口堵塞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人员密集场所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和逃离的唯一的路线,是消防队员灭火和救援行动的重要渠道,应保持安全畅通。[2]近年来,虽然部消防局和市消防总队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公共娱乐场火灾隐患,加强消防管理,但是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者,无视有关规定,与公安消防机构打“游击战”,采取种种手段逃避消防执法。他们有的不按照消防规定的要求设计安全出口,有的无视消防要求而在疏散通道内堆放大量物品阻碍通行。这些行为给公共娱乐场所埋下了很大的火灾隐患。从当前消防安全的现状来看,消防管理过度依赖消防专项行动是认识上的误区,实践证明,其效果是有限的。若要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最为重要、也最为有效的手段是加强消防常规管理监督。
(三)火灾处置预案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疏散措施
根据《消防法》规定,公共娱乐场所要制定紧急疏散预案,要经常组织员工演练,提高消防应急能力,掌握火灾后疏散人群的技能。但现实中,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业主不履行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3]。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检查中常常发现有的没有制定紧急疏散预案,有的有预案却只停留在纸上,根本就没有组织员工演练。据对一些毁灭性的火灾事件的调查,出现群死群伤的主要原因是火灾发生后组织群众撤离缓慢,甚至有的是因为没有组织撤离。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龙东社区某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发生之后,虽然消防部门火速救援扑救,大火很快被扑灭,但仍然造成了43人死亡,88人受伤。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疏散通道不畅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案例。
(四)群众缺乏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导致公共娱乐场所群死群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逃离火灾现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火灾事故调查显示,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安全逃生,更不知道如何拯救他人的生命,使一些不应该失去生命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4]。如有些人不听劝阻跳楼,结果无辜死亡,有些被困人员不知道如何做简单的自我保护,吸入烟气中毒死亡,有的因极度恐慌,被困后不知道如何采取自助措施,结果被活活烧死在火中。
二、火灾救援疏散的基本对策
(一)火灾救援的主要措施
一是及时调集力量。公安消防部队一旦得知有人员被困在火中,必须密切侦查火情,加大救援力量,提高救援物资的调集速度,快速展开救援工作。若要组织好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扑救工作,需要更多的专家和人员装备。因此,在组织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扑救时,要注意调集足够的人员和装备,以避免零敲碎打,延缓火灾救援的最佳时机。二是有效地排除烟雾。为了提高人群疏散效率,有效控制火势蔓延,进一步提高扑救工作的质量,必须迅速解决烟气扩散的问题。目前,有效的排除烟雾的几种方法是利用固定排烟设施、喷淋水幕、排气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四是快速开辟疏散通道。为了能够及时地疏散人群,援救被困群众,需要开辟疏散通道。在现场设置一定的水枪阵地,是帮助被困群众疏散的常见方法。可以利用公共娱乐场所中的消火栓喷嘴,保证每个救援小组至少有一组水枪。在此,必须考虑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避免过度排布水枪阵地引起给水网过载。如果疏散救援行动中遇到室内通道和出口被烟雾堵住而无法进入时,应该采用消防水炮结合水枪阵地的配置进行疏散。[5]五是迅速寻找被困人员。如果在公共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内发生火灾,大量人群来不及疏散,有可能被困于建筑物中的各个地方。此时迅速搜寻被困人员并帮助其撤离到安全地带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消防机关在灭火救援行动中,需要快速组织力量,组成疏散救援小组。特别是要注意运用生命探测仪等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搜索寻找,提高消防救援的有效性。
(二)救援疏散的主要方法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扑救工作,必须坚持“救人第一”指导思想。疏散救人作为行动的首要任务,需要组织最有力的队伍,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救援被困群众。消防部队应该在消防疏散救援行动中确保不再出现新的伤亡,总指挥要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冷静地作出决策,制定出最有效的方案,减少伤亡和损失。
1.利用消防广播指导疏散
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消防广播通知大家火势的大小、范围以及位置,播报安全撤离灾害现场的通道,引导人们快速撤离危险区域。火灾现场及时的消防广播可以让人们疏散时保持冷静和有序,防止混乱。一般火灾之初,外围人员不知道发生了火灾。这时科学的疏散方法是:疏散组织者首先通知火灾现场附近的人员或火灾最严重区域的人员撤离,然后播送公告,告知其他人员疏散。火势猛烈时应及时通知让所有人员撤离,但必须有序地组织。
2.消防人员现场组织疏散
消防部队到达事故现场后,若发现火灾场所尚有部分人员未撤离时,应立即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内展开疏散行动。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应观察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被烟雾堵住,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派出救援小组,进一步构建疏散通道或铺设出口导板,引导群众及时脱离危险区域。现场指导疏散,应根据先火层上,再火层下的原则,避免因疏散人员拥挤造成踩踏事件。要充分注意火灾现场的浓烟,消防员应该穿消防服,配空气呼吸器做好个人防护。在水枪的掩护下,强行通过烟雾区域救援时,必须对疏散人员进行简单的保护,如用毛巾、手帕、餐巾纸捂住口鼻等。通过烟雾区域时,最好是低于烟层弯腰爬行。消防人员现场组织撤离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组织被困人员直接疏散到安全地带。疏散人员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直接疏散到安全地带。一次性疏散人员到安全的地方,不需要再次撤离,并且有安全保障。二是将被困人员撤离到暂时安全的区域。当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被烟气堵塞,且现场情况复杂,无法将被困人员直接疏散到安全地带时,可以将人员疏散到附近的临时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3.充分利用消防或其他机械设备救援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被困人员往往较多,现场情况复杂、救援任务重。被困人员有的被火烧伤不能行动,有的因烟雾中毒昏迷,有的被烟火封锁无法逃生,还有的老弱病残人员或儿童因行动不便无法逃生。此时,常规救援,已不能有效、及时地营救被困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消防设备展开救援。利用消防或其他机械设备救援的常规做法:(1)运用高消防车、安全绳,逃生梯、救生气垫,救援梯等,将被困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紧急情况下,可利用以上设备,协助被救者向火灾建筑的顶部或下方建筑阳台疏散。(2)运用机械强行破除,进入火灾现场展开救援。在实施救援的行动中,如果因某些架构组件,如防盗门窗、防盗网影响救援时,可调用工程起重机,路灯维修车辆等机械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强行破除,打开救援通道,将被救者迅速救出。
三、公共娱乐场所疏散救援行动要求
(一)注意救援人员的安全保护
火灾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救援时着专门的消防服,携带专用的照明、拆卸、通信、呼救等设备器材。消防部门平日要对救援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确保在救援行动中不出现设备故障,以保障救援安全。
(二)统一指挥、协同配合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发生之后,消防、交警、武警、公安、医疗、供电、供水、供气等各路救援力量都会到达现场。救援单位多,现场领导也多,很容易出现现场指挥混乱的现象。因此,必须迅速成立现场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的领导统一指挥,联系协调参加灭火救援工作的各个救援单位协同配合,有效地展开灭火救援工作。灾害地区的指挥官,负责现场救援物资设备的供应,消防部门在现场的领导,应指导灭火救援力量共同进行救援工作。
(三)全程保持对火情的侦察
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人员被困的情况,疏散救援情况复杂。所以,在灭火和救援时必须全程保持对火情的侦察,特别是在接近尾声时更要加大搜寻力度,注意观察火灾情况的变化。[7]火灾扑灭后,要再次搜寻是否有被困人员,而且要观察判断建筑物过火后的危险性,防止倒塌,避免火灾扑灭后再发生人员伤亡。
(四)确保救援中不间断供水
在确保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救援行动顺利进行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大量使用高喷和高压水枪灭火,要注意救火中节约用水和过量射水可能造成的危害。供水是消防的前提条件,消防部队赶到现场侦察火情后,必须迅速选择准确的、合适的停车位置,合理地布设供水线路,及时展开灭火救援行动。指挥所必须任命专门人员负责组织消防水源,保证救援行动中供水不间断,以保障消防灭火和疏散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1]张琳.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预防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9):134-135.
[2]张秀娟,贾国斌.公共娱乐场所应注意的防火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142-143.
[3]午首卓.歌舞娱乐等公众娱乐场所防火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29-131.
[4]朱俊刚.公共娱乐场所长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J].安防科技,2009(2):62-64.
[5]唐古龙.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12):45-47.
[6]刘旭.浅谈燃气灶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A].2011安徽省科协年会——海湾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专题年会论文集[C]. 2011:187
[7]王寓哲.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安全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应用[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11.
D631
A
1673―2391(2014)10―0070―03
2014-03-12 责任编校:谭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