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提升创效益 品牌引领促发展

2014-04-06张军勇王小善潘良云王亚玲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效益中心质量

张军勇,王小善,潘良云,王亚玲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河北 涿州 0727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所谓质量效益,是指由于产品质量的改善、或改变产品质量结构,以及提高工作质量所带来的各种效益。向质量要效益,这种效益不是短期的,而是长远的效益,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效益。

地质研究中心作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的下属单位(以下简称“中心”),是一家专门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地质综合研究的技术服务单位,历经30多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较完整的质量管理流程体系。中心2000年通过了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0年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获得全国先进企业的评优。2013年,在资源总量不增、成本不增的前提下实现了收入翻番、市场总额翻番、利润翻番的业绩。在为油田公司开展技术服务中成效显著,配合油田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重要发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树立“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大质量文化理念,服务企业发展战略

1.1 创新质量理念,明确发展方向

企业质量竞争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为目标,致力于企业质量绩效建设的所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3]。

多年来,中心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品质,满足顾客需求,打造东方品牌,实现互利共赢”的质量方针,追求 “零事故、零损失、零投诉,产品交付合格率100%”的质量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心树立了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确定了“以质取胜,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提出了建设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领导型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并进行了诠释。建设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领导型研究中心,其中之一就是要有高质量的重大成果,用优质成果带动勘探发现,用勘探发现稳定扩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围绕“质量效益”这一核心工作,中心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即创新驱动战略、品牌引领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以品牌项目巩固市场,以精品工程赢得市场,以品质提升扩展发展空间。在项目运作中精益求精,过程控制精中求细。中心业务范围由原来的地震资料解释、地质综合研究扩大到解释性目标处理、水平钻井地震地质实时导向、油藏评价开发、非常规勘探等多项业务,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作为研究院质量管理认证的主要单位之一,中心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大质量”的概念出发,全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8个方面,对中心质量运行成效进行自评,找出改进空间,并加以整改,提高了中心整体管理水平。2012年通过了全国卓越绩效模式实施先进企业的评优。

1.2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genbaum)指出:“企业的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者对形成质量文化十分重要”。领导重视是建立质量效益理念和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中心建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科研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设2个质量管理小组,由总工程师担任组长,专门负责项目成果质量把关。

针对不同工序、从不同层次开展质量检查。凡是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都由中心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重大技术难题由中心领导牵头组织技术专家讨论解决。中心除1名政工领导干部外,其他领导全部在生产第一线,抓项目运做、抓质量控制,多次受到股份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1.3 持续培育,营造大质量文化氛围

通过各种途径,全员宣贯中心发展战略和质量理念,学习、新版质量手册、相关质量规定以及卓越绩效模式。每年年初召开工作会,中心与各基层单位签订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将质量考核内容细化并严格考核兑现。每年召开一次质量培训或研讨会,学习交流质量管理工作经验。质量管理部门坚持每月编写质量月报,通报各单位质量工作情况,分享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案等。每年组织开展“五比五看”、地震剖面解读、构造图编制等劳动竞赛活动,比基础质量,看成果水平,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将质量效益意识入脑、入心,将质量管理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了良好的大质量文化氛围。

2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创新作为提升质量效益的内驱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质量效益的内驱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2个方面[4-5]。

2.1 科技创新

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需要一流的先进技术作为基础。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质量提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心将技术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技术领导型中心发展战略,中心创建了技术创新体系,从规划部署、支撑平台、组织形式、深度推广、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出台了《地质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地质研究中心科技论文奖励实施细则》,增强技术创新源动力。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了解释方法室,主要职责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调研、探索解释行业新技术、新方法,并推广应用。以国家或集团公司重大专项、股份公司物探技术攻关、东方公司等科研项目为依托,实施“推广应用成熟技术——深化研究成长性技术——超前开发创新技术”三步走技术发展规划。在基层单位大力开展技术进步“五个一”活动,即承担一个科研项目、发表一篇科技论文、探索创新一项新技术、总结推广一项成熟技术、组织一次技术交流或研讨活动,并加大技术进步在各单位绩效考核中权重系数。

近几年,中心集成创新或自主创新了多个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解释技术。率先探索形成了现代体属性分析技术,在碳酸盐岩礁滩体雕刻、小断层识别、裂缝预测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集成创新基于公司自主研发软件-GeoEast解释平台的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流体识别、目标评价、钻井跟踪等完整的技术体系;创新形成了水平井钻井地震地质实时导向技术、大面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解释技术、页岩气勘探目标评价技术等特色技术,丰富发展了地震沉积学和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创新形成了解释性目标处理技术,在高陡构造、山前冲断带、地层岩性目标成像中取得显著效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经受理2项。起草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3项,正在申报国家标准1项,多项成果获得集团公司、省部级、东方公司技术创新奖励。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增加了项目的科技含金量,技术服务和创效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技术一体化。

2.2 管理创新

根据中心靠前单位多、高度分散、每年运作项目多的特点,中心将常规的质量检查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关口前移,提高效益,发挥出质量管理的控制作用。

在管理制度上,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了重点项目领导负责制及定期检查制度,每年中心根据股份公司和油田公司的勘探重点,确定一批重点科研生产项目,由中心领导具体负责。每季度定期召开生产例会,检查项目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专家会诊,确保项目高质量正常运转。建立了绩效考核兑现制度,年初中心与各单位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将质量管理作为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部分内容,年底根据各单位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中心对油气重大发现和具有规模储量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

在质量管理体系上,将过去3级质量控制体系发展为4级质量控制体系,即中心总部、研究分中心、项目组及项目员。此外,中心成立了质检组,专门对地震资料解释项目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对项目的基础质量、解释方案、成果图件等进行抽查,抽查比率不低于40%。定期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用品牌效应拉动质量效益提升

品牌是企业素质、形象和信誉的集中体现。名符其实、名不虚传,才能真正产生效益。名不符实最终将毁掉企业的牌子。

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用品牌效应拉动质量效益提升,不断推动中心健康发展,是中心“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用科技创新打造品牌,用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吸纳人才、推动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成就中心的发展壮大。

3.1 坚持标准领先,追求卓越品质

品牌的核心就是品质。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是品牌打造的关键。对地震资料解释来说,就是研究成果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预测符合率、高勘探成功率,用顾客满意度来评价研究成果,用油气勘探发现来证实研究成果。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指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业和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石,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

由中心负责起草的 《石油勘探解释图件规范》、《煤层气储层评价处理解释技术规范》、《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 指导着实际解释生产,《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行业标准正在申报国家标准。项目运作全过程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员工从我做起,从严要求,自觉执行标准,自检100%合格,以生产品质卓越的产品为企业增光添彩。

3.2 狠抓过程控制,打造品牌项目

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正确,是确保成果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强调注重“双基”:即基础资料的可靠性及基本工序的合理衔接。

项目基础资料整理、加载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基础工作力求扎实可靠,工区坐标、层位标定、地震剖面极性判定、地层对比等,每个环节都要精细、可靠。同时在项目运做中,严把“4个关口”对保证成果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把好项目设计关:项目设计是一个项目的灵魂,直接影响到项目运作的成败,中心组成专家组认真审查每个项目的技术难点、技术对策、研究思路及研究重点;二是把好解释方案关:解释工作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合理的层位标定、构造及沉积模式的建立是高效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关键;三是把好重要图件审查关,图件要符合行业规范;四是抓好成果汇报前的成果审查关,严格执行内部验收制度,每次汇报前中心都组成专家组严格审查汇报材料,直到过关为止。

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心项目验收一次通过率大于92%,产品交付合格率保持100%,并打造了一批精品项目。柴达木盆地的英东项目被评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精品工程,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油气田,油田颁发了英雄岭油田重大发现协作奖。四川高石梯项目多次得到股份公司高层领导好评,发现了高石梯大气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公司的充分信任和肯定,形成了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巩固扩大了市场规模。2013年在国内油田公司新签市场过亿元,海外市场突破7 000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3 注重服务效果,满足顾客需求

品牌建设除了提交高质量的产品,更要注重服务,服务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中心自2000年开始实施靠前服务战略,目前在中国石油15家油田分公司中建立了国内9个靠前服务研究单位(海拉尔、大庆、吉林、辽河、冀东、华北、四川、敦煌、玉门研究分中心),形成了固定的服务与合作模式,中心近60%以上的人员分布在各大油田靠前服务。地质研究中心各靠前中心已成为多家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多次获得油田公司的感谢和高度评价,顾客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2%以上。

3.4 延伸品牌内涵,创造社会效益

品牌不仅仅是产品品质、优质服务,更远意义上是一种社会责任。中心注重用品牌引领创造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责任。

中心充分发挥股份公司油气勘探地质参谋部的作用,为中国石油各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发现和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心在所服务探区的国内油气勘探重要突破和发现、重要进展中参与率保持在80%以上。2013年中国石油股份公司24项油气勘探重要成果中,中心所服务探区获重要成果11项、参与了10项,参与率达91%。连续8年在所服务的海外探区重大勘探成果参与率继续保持100%。近几年,先后有多家油公司发来感谢信,或在不同会议场合进行表扬或物质奖励,大大提升了东方公司在油公司的声誉,直接或间接地缓解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矛盾,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效益显著。

4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源动力

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员工专业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中心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统一的培训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工程。

4.1 培养引领型人才,建立高尖端的科技团队

中心建立了人才培养“金字塔”规划,将品牌人物打造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培养品牌人物,用品牌人物引领发展,用品牌人物培育市场。目前已形成了4名公司专家、15名科技带头人为核心的品牌科技团队,并根据各专家、科技带头人的专业特长,确定了其学术研究领域和方向,在网站等载体上大力宣传,提升品牌人物的知名度,提升中心在外界的影响力、美誉度。

4.2 按需求、分层次培养专业型人才

中心确定了“灵活、实用、有效”的培训方针,根据不同的人员量体裁衣,推出适合不同人员需求的培训“特色菜”。

针对技术人员,强化技术培训,重点是开展理论基础、操作应用、前沿技术,使员工长期不懈地学习技能,钻研技术,进而塑造一批技术精湛、善于解决生产难题的技术能手。针对管理人员,重点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技术及管理培训。针对部分有潜质的员工要求进一步深造学习的需求,中心发挥地域优势,与多家大学院校联合组织了多期MBA、工程硕士班,近60名优秀人才参加了硕士、博士学历继续教育,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人才素质,增强了中心实力。

4.3 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提升整体技术实力

中心注重多专业、多学科交流,发挥优势,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了技术交流制度,每年组织召开1~2次区域技术交流、1~2次专题技术交流,不定期组织探区技术问题研讨等,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积极组织专家参加外部各类学术活动,提升中心在业界的影响力;开展了青年科技论坛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新的舞台。

4.4 挖内潜,借外脑,服务企业发展

对于理论基础或者前沿技术上的培训,中心多年来坚持邀请院校知名教授到本部或靠前中心进行讲座、交流,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吸纳业界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路,开拓视野。

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以中心所属的东方公司专家、科技带头人、中心副总师组成的师资库,挖掘内部人员技术潜力,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特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近几年的培养,中心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超过了70%,拥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超过了80%,大学生毕业3~5年即可成为技术骨干,5~8年发展成为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一批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多次在研究院、东方公司技术交流会上获得佳绩,有效满足了质量效益提升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人才、效益双丰收。

[1]吴礼民,欧亚菲.国有企业实现质量振兴目标有效途径的探讨[J].武汉食品工业学院院报,1999(1):53-57.

[2]陈玉刚.浅谈标准对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J].中国标准导报.2012(8):36-37.

[3]韩玉华,依桦.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效益的新举措-质量成本与质量管理一体化管理[J].中国工会财会,2001(2):9-11.

[4]施文.实施品牌战略,促进科学发展[J].中国品牌,2012(7):112-113.

[5]施文.贯彻落实《刚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2(6):18-21.

猜你喜欢

效益中心质量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质量”知识巩固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