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命题
2014-04-06徐新彦
徐新彦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方向。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详细规划了未来五年党的制度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一系列党的建设制度密集出台,各项重大举措开启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时代。
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时期,将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党的建设长期发展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总论部分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时候,首次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其中之一即“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但是在具体展开的时候少有提及怎样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随后中央公布了《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里系统地谈到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在《规划纲要》中也专门列一部分加以阐述。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一命题,为《规划纲要》公布、党内法规的清理甚至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都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二)从改革来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最有力的顶层设计。以前我们党也强调党的建设改革,比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但是没有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提出改革措施,尤其没有结合党的事业发展提出相配套的改革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意义重大。首先,无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只有落实到操作层面,才能抓到实处,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而且在《规划纲要》中列出了具体的清单,这就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组织的领导,怎样处理好党政关系,涉及到改革的效果。比如在经济改革中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但是机构怎么变动、干部怎么安排,需要党委统筹考虑。还有干部任期内的调动或者干部的政绩怎么评价,如果还是用GDP来考评干部,一些干部就会有短期思维、急功近利的想法,就会绞尽脑汁做面子工程。因此各项工作的最终效果还是归结到人的因素上。改革是否向前推进,实际上最终都要涉及到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顶层设计。从党的建设来看,本次改革实现了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了顶层设计。
(三)从制度建设来看,新一届领导集体突破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制度缺乏刚性的瓶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密集出台了一大批制度,从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到领导干部带头戒烟,从禁止购物卡到禁止铺张浪费等等,都特别强调制度的具体操作性。其次,对以前的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不适用的及时废止,需要修订的及时修订完善,目的是保证制度的实效性。目前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制度已经清理完成。最后,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强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并且需要长期抓、经常抓。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全党感到最明显的是党的作风转变取得明显的成效,反腐败的力度空前加大。由此可见,党内的制度要想真正管用,严格执行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的理念。
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新一届党中央主政以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党的建设“制度”的内涵得以拓展。以往人们理解党的建设制度,主要是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相并列的制度建设,这里的制度主要是解决前四个方面的法理依据问题,也就是实体性的制度,属于党内管理和规范方面的法规。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首次将制度由“管实体”的制度向“管制度制定”的制度拓展,出现了专门管制度的一系列制度。2013年上半年党内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制度的规范名称以及制定权限等都做出规定;《规划纲要》又提出了专门管理制度建设的体制机制,党内法规的统筹规划机制、审议审核机制、动态清理机制、备案审查机制和解释评估机制,而且第一次提出建立专职的党内法规工作机构。同时,《规划纲要》还进一步明确党的制度方面的分类,分别为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方面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各方面的制度。这就将规范党政关系、党与群团组织关系等的法规纳入进来。
(二)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同时推进自身领导体制的改革。《决定》最后一部分提到党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包括要保证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以及人才使用机制,体现了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党的建设的改革。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制度中既包括党的自身建设,同时又包括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治国,这在党章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一个政党要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牵引推动作用,自身的动力输出机制必须改革,这种机制集中体现在选人用人和干部评价的体制机制上。
(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提法。一是党的建设定位第一次拓展,由组织保证拓展到政治保证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以往党的建设一般定位为“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次提到政治保证的高度,凸显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全方位改革中的地位。二是《规划纲要》提出基础主干党内法规和配套党内法规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法规中架构和层次,同时将法规体系建设的任务提了出来。三是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将民主集中制建设单列。以往党的建设具体内容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次由于研究内容为制度建设,在具体领域划分中将民主集中制建设从组织建设中剥离出来单列,预示着党的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
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启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时代。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
[3]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E B/OL].(2013-2017).h ttp://n e w s.xi n h u a n e t.com/p o l i t i c s/2013-11/27/c-118322508.h t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