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下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
2014-04-06朱军聂群
朱 军 聂 群
(1.南京财经大学 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财经大学 财政与税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2012年爆发的欧债危机让众多经济发展稳健的欧元区国家遭受严重的冲击。究其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银行业的公共债务问题。这些国家的银行业由于积累了大量的外债而被迫宣布破产,从而该国政府不得不接管了银行业的债务负担。与此同时,由于主权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前景和既有的债务负担使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该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部分国家的破产。而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使我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表现为经常性的赤字财政。事实上,在1978~2012年的35年中,我国的财政赤字年份有31年之多。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我国的财政赤字达7 781.63亿元,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我国的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值(为8 502亿元)①。
综合以上考虑,在我国政府现有的财政收支框架下,已累积的债务大小、赤字规模是否会有较大的金融风险,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财政安全,亦即我国的财政状况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是值得关注的内容。而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已具有较长的历史。基于对不同研究阶段成果的总结和归纳,本文可将其大体归纳为以下两大基本框架:
一是McCallum-Hamilton的非蓬齐博弈条件框架。蓬齐博弈(Ponzi Game)的特点就是以债养债,其实质是政府主体通过发行新债券的融资方式用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而McCallum 通过一个动态模型讨论了在经济系统动态有效的条件下非蓬齐博弈的必然性[1]。具体地,McCallum 得到的非蓬齐博弈的横截性条件(transversality condition)如下:
从式(1)可以看出:期末政府债务的现值为0。这在经济学上的含义是,政府的发债对象是完全理性、追求个人跨期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Hamilton和Flavin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检验了非蓬齐博弈的基础条件[2]。
二是Buiter-Blanchard的基本分析框架。它主张基于债务负担率不增加的观点。Buiter假定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预期的赤字水平为be,则债务负担率与预期的赤字水平be之差即为衡量财政可持续性的指标,具体如下[3]:
式(2)中,当b-be>0,政府的财政政策是可持续的;若b-be<0则是不可持续的。其中rt代表债务增长率,gt代表经济增长率,nt代表政府资产净值。基于Buiter所构建的相对简单的可持续性指标,Blanchard提出了类似的基本预期缺口指标模型分析财政可持续性[4]。其分析的基本框架如下:
其中:dc表示现有政府债务负担率下的赤字水平,de表示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后的赤字水平,e代表经济增长率。根据式(3)的结果,当dc-de>0时,政府财政政策是可持续的;若dc-de<0时,则政府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比较McCallum-Hamilton和Buiter-Blanchard这两大研究框架可以发现:本质上,沿袭McCallum-Hamilton这一研究框架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是基于非蓬齐博弈条件进行的;而沿袭Buiter-Blanchard框架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是基于债务负担率不增加这一基本命题进行的。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McCallum-Hamilton和Buiter-Blanchard这两大研究框架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对于同一主体的研究,各自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使用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国的财政是不可持续的结论;而基于同样的年度数据,有的学者则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又如,基于美国的季度数据,Hakkio和Rush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的财政状况是不可持续的[5];利用美国的月度数据,MacDonald通过实证分析也认为美国的财政状况是不可持续[6]。由于季度数据和月度数据存在季节性特征,其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近期许多学者更多地基于年度数据进行研究。比如基于美国1929~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年度数据,Abeysinghe和Jayawickrama构建了一个可变的回归模型,研究认为美国净债务—收入比的增长并不明显[7]。总体上,目前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的实证检验方法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此较多地采用了协整检验方法进行讨论,譬如Martin基于年度数据的经验分析[8]、Bravo和Silvestre、Bohn等的研究都是应用协整检验的方法[9][10]。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是,Gabriel和Sangduan采用了随机效应分析的马尔科夫转换模型,通过不含自回归项方程的协整检验进行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1]。
从政府筹资能力的角度出发,Buiter认为,一国政府保持足够的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该国的债务水平就是可持续的[12]。Rubio对此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只要政府还可以继续借债,那么在短时期内公共部门的赤字状况就是安全的[13]。
从维持政府收支平衡的角度出发,Blanchard和Diamond认为,如果能够使债务期内的净债务水平占GDP的比例保持不变甚至下降,那么当前的债务水平是具备可持续性的[14]。而Keyde认为,判断政府债务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可以用政府各类国债实际利率和政府的净债务负担率这两个指标进行判断[15]。Makin比较谨慎地认为,如果政府较少地考虑偿还债务的问题,则会导致持续借债、提高政府的实际债务负担率,从而造成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性[16]。此外,同样基于对跨期预算平衡的考虑,Buidina、Wijinbergen和Buiter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他们将政府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了跨期预算平衡领域[17][18]。
从清偿债务的角度出发,秦强认为只要政府还能举借到新的债务,就可以用新债偿还旧债,从而该国政府财政具有可持续性[19]。同样,李琳、崔学刚和王元等也持有相同的观点[20]。周茂荣和骆传朋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的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我国的财政状况是可持续的[21]。
从政府信誉的角度看,一国政府的信誉优劣会对政府的债务可持续性产生很大的影响。Melo等从政府是否愿意主动偿债的角度考虑,研究认为债务总额即占该国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不变或下降时,则具备可持续性[22]。王昱和王昊则指出,1995年墨西哥的政府债务规模比较小,但投资者却拒绝购买政府公债,而这就给政府的债务偿付能力带来很大影响并导致违约[23]。
在涉及财政可持续性的财政风险、财政赤字规模测算和长期财政收支均衡方面,相关学者也有较为深入的讨论。基于对财政风险的讨论,王明成认为财政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效率型风险、分配型风险和摩擦型风险[24]。郭庆旺和赵志耘研究认为,中国财政状况的恶化趋势可能会危害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25]。王宁估算了中国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规模的警戒线,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负担的最大赤字率约为41.5%、最大债务规模约为GDP的55%[26]。张虎和赵慧芳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和财政支出状况进行了均衡性分析[27]。
总体上,目前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基于已有模型的实证检验方面,以及部分检验指标的构建。具体的检验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政府的累积性债务进行平稳性检验;其二是对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进行平稳性检验。目前基于这些方法的应用或是基于年度数据,或是基于月度或季度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方法大多没有考虑财政收支平衡的跨时期效应问题,较少基于跨期问题研究经济系统的动态有效性。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缺乏动态有效平衡的考虑。为此,本文以下部分将从政府收支的会计恒等式出发,基于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变形和动态折现因子的构造,构建检验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三、计量模型的构建
(一)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形成
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是从会计角度出发,从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角度得到的。具体的政府收入、支出会计恒等式形式如下:
在政府收入、支出会计恒等式(4)中,Gt代表第t期的财政支出大小。Tt为第t期的财政收入大小,Gt-Tt代表初始赤字水平。Bt为第t期所累积的债务大小,rt代表第t期的利率水平。对式(4)两边同时除以当期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t有:
用当期价格水平Pt与当期的总产出Yt的乘积替换名义GDPt,并对式(5)整理可得:
式(6)中,ηt 代表第t期的实际GDP的增长率。根据极限思路,式(6)可以改写为:
则初始的跨期约束式(5)可转化为下式:
式(8)中,bt-1=Bt-1/Pt-1Yt-1,gt=Gt/PtYt,τt=Tt/PtYt,进一步地,令θt=rt-ηt,则式(5)可改写为:
根据式(9)可以形成第t+1期的政府收入、支出会计恒等式,形式如下:
在式(9)和式(10)中,θt和θt+1分别表示第t期和第t+1期的折现因子。因此,如果财政政策在一个时期是可持续的,则在第t+1期有:
在式(11)中,Et表示取期望值。根据期望的计算方法,式(11)可改写为(12):
根据式(12)及财政政策在一个时期是具有延续性假设的前提,可以依次写出从第t+1期到第t+s期的bt+i的值,其中i∈(1,s)。按照上述方法,对bt+i,i∈(1,s)进行逐项迭代,可以得到:
式(14)表明政府没有将基本赤字一直持续下去的打算。如果满足式(14)的横截性条件,那么政府可以利用未来期的基本盈余冲减当期的债务累积。综合式(13)和式(14)的分析,得到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如下:
在式(15)中,方程的右边是政府未来期的预算盈余的折现值,方程左边是政府即期的债务积累。
(二)检验财政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
本质上,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是一个跨时期的概念。基于此,我们在进行财政可持续性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偿债主体(即一国政府)的累积债务和累积赤字的中长期问题。从而在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进行研究时,本文是基于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角度考虑的,同时考虑了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的跨时期问题。考虑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中名义利率和产出增长率,假设名义利率rt随经济产出增长率ηt 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令θt=θ,则在现有假设条件下,动态折现因子可转变为基于以上假设条件和对政府跨期约束条件中动态折现因子的转化,对式(13)左右两边取一阶差分有:
根据差分的定义有:
将式(18)代入式(9)中有:
综合式(16)、(17)、(18)和(19),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政府预算的恒等式:
如果一国政府满足跨期预算约束条件,则式(20)中右边的第二项和第三项的极限值为零。即式(20)可简化为:
在式(22)和式(23)中,αd和ατ是常量,vd,t+s和vt,t+s是均值为零的平稳序列。联立方程(21)、(22)和(23)有:
根据αd和ατ的假设和式(21)的特点,可以确定式(24)的右半部分是平稳的,因此式(24)的左边也是平稳的。进一步地,在动态折现因子转化为的基础上,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条件(15)可以改写为:
在式(29)中,vt是一个平稳的序列,此时若β=1,那么变量(g*t,dt)之间一定存在协整关系。但根据Hakkio和Rush的观点:β=1并不是满足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的必要条件[7],政府财政具备可持续性的充要条件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协整向量为(1,-β)(其中β只需满足0<β≤1即可)。
四、计量检验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1978~2012年35年的我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2》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平稳性检验
基于本文构建的检验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基本模型,本文将协整方程(29)改写为如下形式:REt=α+βEXt+vt。其中,检验我国财政具备可持续性的充要条件是变量公共财政收入REt和公共财政支出E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协整向量的区间为(1,-β)(其中β只需满足0<β≤1即可)。为了检验1978~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支数据的平稳性,本文对此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按照ADF单位根检验的规则,在进行ADF检验的过程中涉及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的阶数的选取情况,本文基于最一般的数据生成形式(既带常数项又有时间趋势项)进行检验,再根据检验的结果选取适当的检验形式。
对财政收入数据序列RE基于既带有常数项又带有趋势项的数据形式进行检验,发现常数项不显著,原数列和一阶差分形式都不平稳。进一步地,去掉常数项,采用既无常数项也无趋势项的数据形式进行二阶差分后的检验,发现财政收入RE 经过二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上平稳。同样,对财政支出数据EX 基于既带有常数项又带有趋势项的数据形式进行检验,发现趋势项不显著;去掉趋势项,基于仅带有常数项的数据形式进行检验,发现财政支出EX 经过二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上平稳。具体地,财政收入RE和财政支出EX 的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978~2012年我国财政收支的ADF检验结果
从表1中ADF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1978~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数据RE 和财政支出数据EX 均服从I(2)序列,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因此,根据协整原理,可以对财政收入数据RE和财政支出数据EX 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基于上文在平稳性的检验中得到RE和EX 均服从I(2)序列,再根据JJ协整检验判断非平稳变量RE和EX 的协整关系。具体地,为研究我国的财政可持续性,本文的协整分析所要检验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财政收入RE和财政支出EX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二是协整系数β满足0<β≤1。同样地,基于计量软件Eviews 6.0,JJ协整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978~2012中国财政收支的Johansen检验结果
基于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本文认为1978~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RE 和财政支出数据EX 在1%的显著水平上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我国的财政状况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还需对另外一个财政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协整向量β是否在0到1之间做出检验。其具体的协整方程为:
同样地,根据上文JJ协整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协整系数(亦协整向量)的值。JJ协整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协整系数的值为0.950 2,而这正好满足协整系数属于(0,1]区间的必要条件。当前,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定性讨论较多,但总体上还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基于本文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本文选取了我国东、中、西地区中的3个省份(江苏省、湖北省和贵州省)作为样本讨论了各自的财政可持续性状况。基于同样的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苏、鄂、黔三省的协整方程分别如下(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本文先进行对数化处理):
以上三个协整方程的协整系数0.783 2、0.724 3和0.863 8均属于0到1之间。从而可以判断,苏、鄂、黔三省的财政收支状况是可持续的②。此处与王国刚的观点相同[28],本文认为从我国整体和省级层面来看,目前我国省级层面的公共债务风险有被夸大的现象。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状况表现为经常性的财政赤字。而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知,我国的财政收入RE和财政支出EX 在1%的显著水平上存在协整关系,且协整向量在1%的显著水平上满足(0,1]区间的财政可持续性要求,从长期看,本文认为我国的财政状况具备可持续性。而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状况,本文选取了苏、鄂、黔三省进行了样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省的财政状况是可持续的。从而基于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汇总的数据来看,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具备整体债务的可持续性。然而对于个体的基层县(区)级地方政府,情况可能是存在差异的,市县乡基层积累的风险汇总到全国终将影响整体的财政可持续性。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和我国基层债务风险日益积累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对财政安全性的关注应定位于省级以下政府。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知,我国目前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层面的财政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财政可持续问题较为集中的地方应属于省级以下政府。
(2)为提高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构建公共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较为重要。公共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缺乏科学的对公共投资资金的使用评估是地方公共支出扩张中引致财政安全问题的主要方面。对此,应积极地将公共投资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提高对公共投资资金、债务资金的专项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
(3)通过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提高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可持续性。建立科学、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财政的整体可持续性。为避免地方借债、省政府或中央政府买单的情况,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有必要将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纳入《预算法》或构建专门的债务预算管理体制。在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的同时,通过规范化、透明度化的体制建设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科学管理。
(4)设立跨期性的财政警戒线指标对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较为重要。根据跨期预算约束条件的要求,为提高财政可持续性,我国需要统筹设立基于含政府债务存量、增量、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预期性的警戒线指标。只有建立基于历史数据和基于未来经济预测数据的警戒线指标,才能全方位评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性,实现长期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下的财政安全。
注释:
①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相关数据核算形成。
②事实上,国务院已于2010年6月10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0年以来,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清理工作已经在进行。
[1]McCallum,T.B.Are Bond-financed Deficits Inflationary?A Ricardian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4,92(1):123—135.
[2]Hamilton,J.,M.Flavin.On the Limitations of Government Borrowing:A Framework for Empirical Test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4):808—819.
[3]Buiter,W.H.Guide to Public Sector Debts and Deficits[J].Economic Policy:A European Forum,1985,1(11):13—79.
[4]Blanchard,O.J.Suggestions for a New Set of Fiscal Indicators[Z].OECD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Working Papers,1990.
[5]Hakkio,C.S.,M.Rush.Is the Budget Deficit Too Large?[J].Economic Inquiry,1991,29(3):429—445.
[6]MacDonald,R.Some Tests of the Government’s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Using US Data[J].AppliedEconomics,1992,24(12):1287—1292.
[7]Abeysinghe,T.,A.Jayawickrama.A Segmented Trend Model to Assess Fiscal Sustainability:The US Experience 1929—2009[J].Empire Economics,2012,(4):14—25.
[8]Martin,G.M.US Deficit Sustainability:A New Approach Based on Multiple Endogenous Breaks[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0,15(1):83—105.
[9]Bravo,A.,A.Silvestre.Inter-temporal Sustainability of Fiscal Policies:Some Tests for European Countries[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8(3):517—528.
[10]Bohn,H.The Sustainability of Fiscal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Z].Working Paper,2004.
[11]Gabriel,V.,P.Sangduan.Assessing Fiscal Sustainability Subjected to Policy Changes:A Markov Switching Cointegration Approach[J].EmpirEcon,2011,(41):371—385.
[12]Buiter,W.H.The Fiscal Theory of Price Level:A Critique[J].Economic Journal,2002,112(481):459—480.
[13]Rubio,O.B.,C.D.Roldán.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Government Deficits:Some Long-term Evidence for Spain,1850—2000[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10,13(2):263—281.
[14]Blanchard,O.J.Suggestions for a New Set of Fiscal Indicators[Z].OECD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Working Papers,1990.
[15]Keyde,N.A Note on the Debt Sustainability Issue in Trukey[J].METU Studies in Development,2002,29(3):355—366.
[16]Makin,A.J.Public Debt Sustainability and Its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In ASEAN-4[J].ASEAN Economic Bulletin,Public Debt Sustainability,2005,22(3):284—296.
[17]Budina,N.,S.Wijnbergen.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Fiscal Sustainability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Trukey Since Crisis of 2001[J].The Word Bank Economics,2009,23(1):119—140.
[18]Butiter,W.H.Negative Nominal Interest Rates:Three Ways to Overcome the Zero Lower Bound[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ce,2009,20(3):213—238.
[19]秦强.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财政:努力倾向与影响因素[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4):17—24
[20]李琳,崔学刚.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特征研究——基于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吉林六地的对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119.
[21]周茂荣,骆传朋.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47—55.
[22]Melo,J.A.P.,T.Condon,et al.Exchange Rate-Based Disinflation,Wage Rigidity,and Capital Inflows:Tradeoffs for Chile 1997—1981[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0,32(1):113—131.
[23]王昱,王昊.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79—81.
[24]王明成,尤思梦.财政分权与政府支出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5):56—62.
[25]郭庆旺,赵志耘.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35—41.
[26]王宁.中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规模警戒线初探[J].财政研究,2005,(5):2—3.
[27]张虎,赵慧芳.中国财政收支长期均衡关系变化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67—73.
[28]王国刚.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冷思考[J].财贸经济,2012,(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