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警务战略运行成效探析——以贵州为个案研究

2014-04-05刘锦涛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警务室治安警务

刘锦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治安系,贵州 贵阳 550005)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的角色至关重要,“如果农村大众被动员起来反对现存秩序,那么政府面临的就不是不稳定而是革命和根本变革了”[1]。为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村警务机制,弥补农村社会秩序控制力弱的不足,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公安部于2006 年9 月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公发[2006]5 号文件),部署和推行农村警务战略,由此拉开了农村警务建设的序幕。是年以来,贵州省公安机关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按照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要求,将推行农村警务战略置于公安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推进三基建设、深化公安工作改革的重要载体的高度来抓,各地把握有利时机,重新进行警力配置,划定工作职责,规范警务运行,以不断满足辖区群众的安全需求和构建良好的警民关系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取得了以下诸端成效:

一、以制度规范为抓手,农村警务建设有序推进

贵州省紧密结合贵州实际,把开展农村警务建设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村寨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推进农村警务战略,认真贯彻公安部有关农村警务建设的各种指示精神,坚决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坚持以制度规范为抓手,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形成了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的农村警务建设制度体系,为深入推进贵州农村警务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与正确的建设方向。

公安厅先后制定下发了《贵州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三大工程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切实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的意见》、《关于统一规范全省公安派出所社区和农村片区驻村警务室外观标识的通知》、《贵州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贵州省公安厅关于规范公安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的意见(试行)》、《贵州省公安基层所队建设三年规划》、《贵州省公安机关治安系统深化基层基础工作三年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施行意见、方案与相关制度规范,推进农村警务建设。

农村警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推进。为此,贵州省有的地方还建立了民警、计生协管员、治安协勤员、治保主任捆绑工作制度,解决了公安民警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问题,使警务室真正成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为激发驻村民警做好基础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各地还“因地制宜”地建有激励机制。如麻江县对在基层一线的民警实行浮动工作制,福泉市对在社区、村寨连续工作三年、五年、八年的民警,经组织部门考察合格,可予以解决副股级侦查员、股级侦查员、副科级侦查员等职级待遇。

二、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农村治安环境得到优化

农村警务战略的旨趣所在是把民警从派出所这个“小机关”推到群众的身边,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目前,贵州省农村警务战略已得到多方推进,警务和警力下移,大量的民警沉到基层、深入村庄、走上路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派出所民警坐等案件的工作方式,掌握了农村治安的主动权,对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及时了解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治安隐患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筑牢农村警务防控网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农村治安环境得到优化。

农村的民间纠纷比较多,倘若不能及时处理,这些纠纷就极有可能向刑事案件转化,而处理这些纠纷则会牵涉派出所大量的警力和精力。推进农村警务战略,民警驻村驻寨“零距离”为群众服务,使农村社会治安呈现了刑事发案大幅下降、民间纠纷有效化解、治安难点得以整治的情况。如黔西县自从警务室建立起来后,大量的民警进村入户、深入村庄、走上路面,以信息化为主导、以高效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科技化为支撑,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主动先发型警务工作机制,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民间纠纷,压缩了农村案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以区块平安带动了整体平安,极大地提升了防控效能[2]。该县有着2000 多移民的高锦苗族移民村,无一上访[3]。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 年1 至8 月份,全省民警驻村后即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500 件,全省杀人案下降18.3%,伤害案件下降2.2%[4]。各地治安面貌大为改观,如毕节市公安局驻村民警以开展创建“无毒村、无霸村、无偷牛盗马村”的“三创”工作为载体,认真落实“五防网”(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保安防控网、人民调解网)工作,全面落实群防群治措施,还动员403 个村的村民自己出资安装了红外线电子防盗报警器76,341 个,有效遏制了偷牛盗马案件的发生。2006 年1 -9 月,全区现行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5%和8.6%,一批可防性案件得到了有效防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普遍提高[5]。六枝特区的“卢运司警务室”通过组建村级联防队和巡逻队,推行“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和“三个必巡”工作法(赶集天必巡、重点要害部位必巡、商业铺面必巡),深入群众家中走访,详细记录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对防范措施不到位、易发生被盗案件的住户进行重点指导,使得其辖区内的治安、刑事案件有了大幅度下降。

三、民警接“地气”,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贵州山区的特点是“隔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在传统的农村警务体制下(即“县公安局——派出所”二级警务体制),老百姓办事“费时又费力”。而农村警务战略的推行,把派出所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群众能经常看到民警的身影,不仅大大便利了群众办事,还便于群众及时向民警反映治安问题。民警通过进村入户为群众服务,准确掌握村民所思、所想和所盼,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拉近了警民“距离”,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以农民群众办身份证和取身份证来说,以往要到派出所跑几趟方能办理成功,既劳神又费力,还得外加不少旅途花费。而推行农村警务战略后,各地均陆续建有“家门口的派出所”,上门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办身份证难、办户口难等问题不复存在,这既方便了群众,又有利于公安机关对农村治安实现动态管控。实践中,不少驻村民警主动充分发挥一警多能的作用,在促进农民增收、开展法律宣传、帮助和转化农村邪教人员、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农民群众好评。据报道,2008 年以来,黔东南河口派出所民警用人背马驮的方式,走访村寨500 余次,走访群众60,000 人次,开展法制宣传80 多次,为辖区群众上门送证5100 余张,慰问困难群众70 多户,送去大米1500 多公斤、食用油200 多公斤、书包60 个,为群众捎带化肥、水果、食用油等物品400 多件次[6]。他们真诚为山区群众服务的事迹,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在老百姓的心里,融洽了警民关系。

据统计,2012 年,贵州省“公安民警共进村入户13 万余人次,走访群众76 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9万余条,处理重点信访案件2800 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2 万余起,帮助群众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2.3 万余件,协调民生项目资金760 余万元”[7],切实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大方县公安民警通过进村入户,面向辖区10 万户群众开展图文并茂的“治安播报”,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身边发生的关于社会治安的人和事,加强公安机关和群众的沟通,进一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8]。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大力推行与民沟通零距离、服务群众零距离、为民办事零拖延的“三零”服务,深入各村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警民关系更加和谐[9]。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驻村民警一心为民、亲力亲为、兢兢业业开展警务工作,不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同时也获得了上级公安机关的肯定与鼓励,出现了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如麻江县的“郎德华警务室”、六枝特区的“卢运司警务室”。

四、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为导向,警务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跨越发展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当今国际、国内警务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公安机关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也是农村警务运行效能高低的关键因素。“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既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农村警务发展的趋向和要求。农村警务工作时空相对比较分散,治安问题相较城市要简单,但农村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丰富多彩,对于基层派出所和驻村民警来说,掌握和反馈各类治安信息至关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是保证警务决策科学化、提高农村警务运行效能的必由之路,“最终为整个公安工作带来警务资源效能最大化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倍增效应”[10]。

贵州省农村警务战略实施以来,大量民警“扎根”农村,他们以警务室片区为治安控制单元,对辖区地貌特征、重点部位、村民布局、人口状况、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矛盾纠纷规律特点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纸质档案并录入微机“备份”,与此同时,还通过入户走访,准确了解与掌握辖区的治安动态和有关信息变动情况,使各种信息始终保持动态、准确、鲜活,有力推进了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

安顺市公安机关还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警务机制创新、构建警务工作网络化格局,走出了一条密切联系群众、便民利民的新路子。全市89 个派出所全部创建网上警务,拓展了公安机关管理和服务的渠道。黔东南各派出所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互联网资源,建立新的警务运行模式“QQ 警务室”。通过“QQ 警务室”接受群众的求助、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咨询治安防范知识或向警方举报投诉、对公安工作提供意见或建议等便民、利民服务。还将通过QQ 空间平台及时向群众发布“治安动态”及预警信息为主导的“预警通报信息”,以加强警民沟通,增加人民群众对警务信息的了解和安全防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还在QQ 空间中适时刊出一些有关户口管理方面的知识、贴近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收集一些打工维权的典型案例,并开设空间留言板,诚征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治安,更为在异乡的群众解决了“办证难”、“咨询难”等问题。

五、深入实施“创新强警”战略,警务模式推陈出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实现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实施农村警务战略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探索符合实战需要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此,贵州省各级公安机关严格按照公安部《决定》精神和省公安厅总体部署,贯彻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在阵地前移、警力下沉、密切警民关系、严密管理防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警务模式推陈出新,由“重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贵州省是一个“山地省”,自然村寨零落分散,交通不便,群众到公安机关办事费时、费钱又费力。如果照搬城市社区警务的做法,警力资源断难满足,无法实现对广阔农村社会治安的有效管控。为了主动掌握基层民众动态,进一步解决农村派出所警力少、下不去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农村民众办事难、找民警难的问题,贵州省警方积极创新农村警务工作方式,利用山区群众定期赶集的生活习惯,探索并建立一批“集市流动警务室”。截至2012 年12 月30日,贵州省已有690 个“集市流动警务室”投入使用,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43.2 万余人次,直接办理送发居民身份证和各类户籍业务81 万余人次,现场接处警3417 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27 起[11]。

集市流动警务通过民警“走村串户”,推行流动办公,变群众上门找警察为民警上门找群众,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不仅节约了公安工作的综合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服务偏远山区农民群众的水平和效能,为群众办理了一大批深得人心的好事、实事,得到民众的广泛赞誉和一致认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赶场警察”。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村派出所警力少、下不去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群众办事难、找民警难的问题,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群众报警难、求助难、办事难的问题,发挥了警务前移主动服务民众、零距离与民众沟通、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还强化了动态治安管控,增强了公安机关的威慑力和驾驭社会治安的整体能力。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专门予以批示,称“要进一步探索总结,大力推广,让公安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更好地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12]。目前,各地根据实情陆续变通推行(如毕节市双山新区的“移动警务室”、黔南龙里县谷龙乡的“马背上的警务室”、黔东南锦屏县河口乡“马背上的派出所”等),不仅使警民关系大大得到改善,亦对地方秩序的安宁与平安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三穗县建有流动警务室的集市均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通过县政法委的测评,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均为95%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3]。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流动警务室”能提供“零距离”服务,提升了服务民生的便捷化水平,但在“流动警务”尚未制度化、常态化的情势下,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地理、人文、治安状况等差异,积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灵活、高效的警务工作模式,坚持走有地方特色的建警之路”[14]。为此,黔东南凯里市公安机关结合农村治安实况,正视警力有限的现实,不求“遍地开花”,但求高效运转服务群众,探索建立“精品警务室”;安顺市公安机关按照“一室一创新,一室一经验,一室一特色,一室一品牌”的思路,全力构建“多彩警务室”;黔南州公安机关为使警务室民警有时间耕耘自己的“责任田”,给警务室民警大量减负,着力组建“专职警务室”,凸显实效。

在现代警务工作中,要想使农村警务工作触角延伸最大化,做到防范全覆盖,务必壮大各种辅警力量。这方面,贵州省亦有一些创新之举,如六盘水市公安局为实现“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百姓更直接”的目标,在全国率先提出“警务助理”的理念并付诸实践(“警务助理”是增强与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而新设置的试点岗位),极大地缓解了因警力不足带来的警务工作压力。从2010 年10 月开始,六盘水市由市、县(区)财政每年出资近6000 万元,新设立949 个警务室,在全市复退军人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了1967名警务助理,这些警务助理在正式民警的带领下开展治安巡防和基层警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一方平安。据了解,“警务助理”模式正式推行以来,全市特巡警务助理和驻村警务助理在正式民警的带领下,共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700 余人,查(破)获各类治安、刑事案件近千起,市民满意度大幅提高,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3%。

结语

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社会和谐与稳定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农村的和谐与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故,尽管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上还较为落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相对而言,这很不利于警务工作特别是基层警务工作的转型。但贵州省清醒地意识到农村警务工作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延伸,是符合公安机关长远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的一项极为正确的战略决策,毅然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贯彻执行公安部部署的农村警务战略,以期为贵州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虽然践行农村警务战略当中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方面面,如“形式化”与“运动式”严重、警力不足与保障滞后顽症并存等。但通过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延伸公安工作的触角,大大改善了农村治安环境、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构建起了融洽和谐的警民关系。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234.

[2]兰福军.黔西公安局农村警务战略助推新农村建设[N].贵州日报,2007 -06 -23.

[3]吴畏.山村群众的贴心人——记黔西县驻村警务室[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zfpd/2006 -10/19/content_8295650.htm.

[4]石新荣.贵州实施警务改革推进平安农村建设调查[EB/OL].http://www.huaxia.com/gz-tw/2006/00534776.html.

[5]刘莹.打造和谐平安的家园——毕节地区公安机关农村警务改革纪实[N].2006 -11 -14.

[6]杨秀廷.山间铃响平安来[N].贵州日报,2013 -05 -29.

[7]杨忠诚,周文学.贵州:解决百姓需求 打造民本警务[N].人民公安报,2013 -02 -09.

[8]李忠将.贵州大方县民警进村入户向10 万群众开展“治安播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 -09/11/content_12035612.htm.

[9]周文学.贵州威宁“三零”服务密切警民关系[J].人民公安报,2013 -06 -18.

[10]杨瑞清,张艺.农村警务信息化创新探究——透析“周俊军工作法”的警务价值[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11]杨忠诚,周文学.贵州:解决百姓需求 打造民本警务[N].人民公安报,2013 -02 -09.

[12]张伟.贵州全省690 个“集市流动警务室”成便民新平台[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3/01 -16/4494466.shtml.

[13]万开发,沈薛.三穗“流动警务室”受欢迎[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2012 -11/02/c_113571025.htm.

[14]胡建刚.论农村警务模式的多元化建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警务室治安警务
Me & Miss Bee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高职院校社区警务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论“居家式”警务室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