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43例
2014-04-05卢金景
卢金景
(东阳市中医院,东阳 322100)
针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43例
卢金景
(东阳市中医院,东阳 322100)
针刺;间接灸;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活动时发出弹响,张口受限,咀嚼肌酸痛,咀嚼无力。笔者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本病43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均来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针灸科及口腔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3年,平均病程2个月;单侧者41例,双侧者2例。颞下颌关节区局部疼痛者31例,张口受限及弹响者12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排除颞下颌关节脱位及肿瘤、耳部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药饼的制作
取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附子,以1:1:1:1:2比例研成细末,过筛,高压消毒后备用。取用时以黄酒调和,用药饼模具制成直径2 cm,厚0.5 cm圆饼,中间用针刺以数孔。圆锥形艾炷底径2 cm,高2 cm。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以下关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向下关穴斜刺,得气后留针。张口受限者加颊车,额部疼痛者加太阳。药饼放置于下关穴处,其上放艾炷点燃施灸,每次灸3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正常,开口度正常(3.7 cm),弹响消失,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关节区无压痛。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开口度接近正常,仅余轻微弹响或大张口有不适感。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但未能全部消失。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43例中,痊愈31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72.1%,总有效率为100%。
4 体会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常见疾病之一,多与情绪不稳定,身体虚弱,咬合关节紊乱,外伤及牙齿生长发育异常,填充不良有关。颞下颌关节病变处关节及其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纤维及其筋膜可有出血、渗出、水肿、无菌性炎症等病理改变,组胺等致痛物质局部蓄积,刺激邻近的神经血管产生疼痛。西医治疗多以口服消炎镇痛药及神经节阻滞治疗为主。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系感受风寒之邪,经脉受阻,气血瘀阻脉道,筋膜骨节失养所致。治疗以温通经络、活血逐痹、解痉止痛为原则。针刺穴位均选在颞颌关节病变附近。针刺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均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附子也具在散寒止痛的作用。艾灸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纠正血瘀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活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整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稳定内环境[1],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神灸经纶》有“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说明艾灸有温通作用。隔药饼灸除一般灸的作用外,还能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发挥药理效应。通过针灸结合治疗,能改善关节区血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嘱患者调整咬合,纠正单侧咀嚼习惯,避免咀嚼过硬食物,避免颞下颌关节的过度运动。
[1]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等.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24-27.
R246.83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2.0172
1005-0957(2014)02-0172-01
2013-07-20
卢金景(1980 - ),女,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