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14-04-05王全张广智
王全 张广智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王全 张广智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畜牧兽医站 265400)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立克次氏体中猪附红细胞体(Eperytozoa)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造成血红球的改变,而容易被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血红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使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病主要引起猪(特别是仔猪)高热、溶血性贫血、黄疸、消瘦、全身皮肤发红为主的临床症状。由于这些特征,此病还曾一度被称为“无名高热”“黄疸性贫血”“红皮病”等。自1932年印度首次报道了附红细胞体病以来,随后在全球范围内从仔猪到怀孕母猪都发现了附红细胞体。在我国,1982年首次在江苏南部红皮病血液中查到了猪附红细胞体,之后该病在全国内蔓延。机体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乳、肉产量减少,更严重的是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的猪免疫力下降,为其它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绿色通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及死亡,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育肥怀孕母猪患有附红细胞体病,则可通过胎盘进入体内,可使胎儿在腹中非正常死亡或体弱。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本病在各地区的猪群中广泛存在,在一些地区还呈快速上升的势头,此外在临床上通常易与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等高热性疾病混合交叉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较高,临床症状严重,治愈率不高,给广大畜牧业生产者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1 发病季节
猪附红细胞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具有每年7月份暴发,8~9月流行,10~11月减少的规律。上半年不间断有疑似病例发生,每年夏秋高热、多雨季节易发,特别是7~9月发病达到高峰,这与蚊、蝇等吸血节肢昆虫叮咬传播有关。
2 宿主特点
多种动物对附红细胞体都具有易感性,目前已知附红细胞体体可寄生在人和兔、牛、羊、马、骡、驴、骆驼、狗、鸡、鼠、猫、狐等动物的红细胞上,出现临床症状的只有猪、牛、羊、犬及狐,它们之间暂没有发现明显相互传染的现象。但猪、绵羊等动物的阳性率几乎达到100%。猪群中隐性感染率很高,据有关研究报告,猪群中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率高达90%~95%。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染性,但哺乳仔猪更易感,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成年猪高。
3 传播特点
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1)节肢动物如疥螨、虱子、刺蝇、蚊子、蜱蠓等能够携带附红细胞体传染给猪,蚊子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多通过蚊、虱、虻等血吸虫和叮咬传播,主要是经蚊虫的传播,其次是疥螨、虱子等媒介昆虫的间接传播和动物间的接触传播。(2)母猪感染后可通过垂直感染将病原传染给仔猪,也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产下的仔猪也带虫。(3)猪通过舔食断尾、伤口,或相互殴斗可直接传播该病;在交配时,只有公猪将被血污染的精液留在阴道内才可能发生传染;多头猪共用同一注射针头,断尾、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等是人为传播该病的主要因素。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患病羊与猪有交叉感染性,老鼠可携带附红细胞并将其传染给猪群。
4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常发生于哺乳仔猪,怀孕母猪以及受到应激的育肥猪。(1)病猪感染初期:会出现食欲废绝,精神萎顿。此时体温在39℃左右,以后病猪食欲废绝。3d以后体温开始上升,并稽留在41~42℃。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苍白贫血。有的猪呼吸加快,达40~60次/min。粪成球状干硬带有粘液和血液,尿少而黄,严重时呈红色甚至褐色,饮水量也明显下降。(2)病猪感染后期:后期表现黄疸性贫血,病猪耳朵由红变紫,有的病猪两后肢出现麻痹,随之就是臀部和背部出现红色斑点,鼻腔中有时流出脓性分泌物(由浆液性发展而来),身体各部位的红点连成一个整体,整个猪体都为红色,四肢蹄冠青紫,手压不褪色。此时体温有所下降,在40℃左右,当下降到39℃以下时,猪濒临死亡。
5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和流行特点及病理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是由于它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体形态等方面与焦虫病、无浆体病等类似,因此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下面是实验室诊断的最常用的方法:
5.1 电子显微镜法 (1)扫描电子显微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猪附红细胞体并不进入红细胞内,直径为0.2~2.6μm,单层膜结构,无明显细胞器,无核。有猪附红细胞体寄生的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膜缺损、凹陷,黏附在红细胞膜表面的猪附红细胞体多为球状、饼状等多种形态。由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本身的局限性,难以在基层普及,使该法具有一定局限性。(2)透射电子显微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被猪附红细胞体寄生的红细胞失去其原有的双凹形、表面光滑的形态。猪附红细胞体近似球形,具有完整的形态,边缘密度较大,中间密度小;猪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上,发出类似纤维状物质与红细胞膜相连,个别红细胞被寄生后甚至出现空洞[11]。此方法有利于观察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上的方式,但难以在基层普及,使该法具有一定局限性。
5.2 直接镜检法 采用直接镜检诊断人畜附红细胞体病仍是当前的主要手段,包括鲜血压片和涂片染色,在血浆中及红细胞上可观察到不同形态的附红细胞体为阳性。(1)血液染片镜检:采5ml发热期病猪的血液,用3.8%枸橼酸钠抗凝后制血推片,用姬姆萨氏、瑞特氏等方法进行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在红细胞表面有单个或几个连在一起的虫体,80%红细胞变形呈星芒状或菠萝状,红细胞呈红色而虫体染色较深呈淡蓝色。(2)血液悬滴标本镜检:取一滴抗凝血加等量生理盐水,制成悬滴标本,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发生变形,表面粗糙不光滑,在红细胞膜上有不同形状的病原体,也可在血浆中见到做翻滚活动的虫体。
5.3 动物试验法 用患附红细胞体病的人畜血液接种健康试验动物或鸡胚,接种后观察其表现并采血,检测附红细胞体。无菌采取猪淋巴结、脾脏、肝脏、肾脏和胆汁,按常规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该方法费时较长,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5.4 血清学试验法 用血清学方法不仅可诊断本病,还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尤其是1986年Lang等建立了将附红细胞体与红细胞分开用以制备抗原的方法以后,更加推动了血清学的发展。这些方法主要如下:(1)补体结合试验(CFT):本法首先被用于诊断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病猪出现症状后1~7d呈阳性反应。于2~3周后即行转阴。诊断急性病例效果好,检测的抗体滴度变异较大,慢性带菌者呈阴性反应,难以诊断慢性和耐过病例。临床发病后第3天,病畜血清即呈阳性反应,2~3周后逐渐转为阴性,所以敏感性不高,本试验诊断急性病猪效果好,但不能检出耐过猪。(2)荧光抗体试验(IFA):抗体于接种后第4天出现。随着寄生率上升,在第28天达到高峰。其也曾被用于诊断猪、羊的附红细胞体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常用于牛、羊,但较少用于猪。(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此法比间接血凝试验的敏感性高8倍。有人用此法检查猪,认为比补体结合试验敏感,而且猪附红细胞体抗原与猪因其他疾病感染的血清无交叉反应,但不适合小猪和公猪的诊断,也不适用于急性期诊断。说明ELISA比HIA灵敏度高,可用于快速诊断,提高了检出潜在感染猪的机率,特异性好,能检出阳性耐过猪和隐性带附红细胞体的猪,不同猪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并且不与猪的其他疾病发生交叉反应。但此方法不适用于仔猪和公猪的诊断,也不适用于急性期的诊断。(4)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此法用于诊断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较多。灵敏性较高,能检出补反阴转后的耐过猪。此法用于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滴定度1:4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此法灵敏度较高、简便、快速、准确,能检出补体结合反应转阴后的耐过猪。发现红细胞经醛化、鞣酸化后致敏,再进行HA检测效果更好。(5)DNA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的报道。从猪附红细胞体感高峰期放血,分离猪附红细胞体,提取DNA,并且标记P制成探针,证明能区别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和非感染猪。并且不与其他疾病血清中的DNA发生杂交反应。后来采用PCR技术检查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证明其敏感性可查出大于或等于lpg的DNA,并证明猪被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后24h即出现PCR阳性。
6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要采取综合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方面注意两点:一是饲喂全价混合饲料,注意在饲料中添加和补铁等;二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从而增强猪的机体抵抗力,减少发病率。(2)本病的传播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其中以吸血昆虫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消灭吸血昆虫防止吸血昆虫的叮咬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圈舍保持清洁卫生,使用高效低毒消毒剂按时消毒,既可杀灭病原体,又可制止或减少蚊蝇滋生,从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漫延对全封闭的猪舍,使用高效低毒灭蚊蝇药物及时杀灭蚊虫,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或再次感染;对于未封闭猪舍,晚上和夜间用药物驱杀薰杀蚊虫,减少感染机会。(3)在本病流行区,需每年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猪应进行隔离、早期治疗或及时淘汰,确保猪群的安全生产。从外地引入猪源时,注意加强检疫,以防疫病传入。发病痊愈后的母猪体内带虫,要加强检疫,淘汰带虫母猪,防止胎盘垂直传播购入猪只要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4)减少应激因素尽量减少拥挤,注意饲养密度,避免闷热,更换饲料需谨慎等情况。(5)药物预防对未发病的猪群,在饲料中加入0.1%的土霉素原粉,或0.1%的阿散酸,2次/d,连喂10d。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上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每千克饲料添加90mg、阿散酸或45mg洛沙砷,连续使用30d。
7 治疗方法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真正有特效并且能够将附红细胞体完全清除的药物还没有,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1)常用的药物:贝尼尔、黄色素、四环素、特效米先(长效土霉素)、卡那霉素、碘硝酚、纳加诺尔等。临床上用血虫净和土霉素组合(血虫净按4mg/kg体重肌注,2次/d,连用3d;土霉素按20mg/kg体重肌注,1次/d,连用3d的效果显著。此外对于病猪群可用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按600~1500g/t拌料,连用7d后改用半量再用1周。病情严重的猪还需采取强心、补液、补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用抗生素等辅助治疗。注射治疗红弓康(主要成分:磺胺6间甲氧嘧啶)注射液,0.2ml/kg体重,肌肉注射,首次加倍,2次/d,连用35d;血虫清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血虫净(贝尼尔)0.2ml/kg体重,配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用量大时应分点注射,1次/d,连用35d孕猪禁用,避免导致流产。(2)适时使用解热药物该病以高热为特征,及时退热有利于病猪康复和食欲恢复,治疗该病时最好使用长效退热剂,因为这些药具有用量小,药效长的特点,同时还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以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3)结合饲料投药治疗在使用杀灭附红细胞体针剂的同时,可在饲料中投药进行治疗,即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原粉、阿散酸等;在病猪有食欲的情况下,最好结合饲料投药治疗,省钱、省事提高治疗效果,全群投用。强力霉素(含量88%),100kg饲料添加10g强效黄芪多糖,每100kg饲料添加500g,维生素B12预混剂(促进造血),每100kg饲料添加4g;大黄苏打粉(病程太长易引起胃酸高,用以中和胃酸,促进食欲恢复),每头在饲料中添加50g,分别拌料,1次/d,连用5d。
(2014–03–09)
S858.28
B
1007-1733(2014)05-0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