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耀庭教授辨治小儿哮喘用药经验总结

2014-04-05

世界中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周教授葶苈子外感

李 明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

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认为“哮专主于痰”[1]。《幼科发挥·哮喘》云:“小儿素有哮喘,遇天雨而发者……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2]。”提示本病与痰相关,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周耀庭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对小儿哮喘病的病因病机有深刻的研究,独特的治疗方法以及清晰的用药配伍思路,临床效果显著。周教授认为小儿哮喘虽为难愈之证,然若辨证确切,治疗恰当,控制复发,亦能痊愈。

1 消除伏痰,审因论治,贯穿始终除夙根

《景岳全书·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3]”清喻嘉言谓:“窠囊之痰,如蜂子之穴于房中,如莲子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剥落则难。[4]”提出宿痰伏饮是本病病程冗长,病势缠绵,难收速效,甚至顽固难解的主要因素[5]。尽管大多数医家认识到本病与夙根关系密切,但对于夙根的定义、夙根的理解则各抒己见,由此造成临床对于哮喘的遣方用药千差万别,最终哮喘的临床疗效总是差强人意。

周教授认为,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即是伏痰。伏痰潜伏则哮喘病情处于缓解期,当外感风寒,肺气郁闭,引动伏痰,肺气上逆时则哮喘处于发作期。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伏痰始终存在。伏痰夙根,决定了本病的复杂性、长期性。夙根不除,则哮喘不愈。故周教授主张在本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化痰逐饮,消除伏痰的治疗思路以及治疗方法、选药组方均要贯穿该病治疗的始终,尤其强调不可因病情处于缓解期而减少化痰逐饮的力量。

对于夙根伏痰要详辨性质,导致小儿哮喘的伏痰,有寒痰、热痰、湿痰、食痰之不同。周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发现,患儿属寒痰者最少,热痰、食痰者最多。临证须详辨审因,有针对性地用药,才可收根除伏痰之功。寒饮多用法半夏、干姜、茯苓、白芥子等温化寒痰。热痰多用瓜蒌、冬瓜仁、浙贝母、川贝母、海浮石、生蛤壳、竹沥水、鱼腥草、败酱草等以清热化痰。湿痰多用陈皮、法半夏、茯苓以燥湿化痰。食痰多用焦三仙、苏子、莱菔子、葶苈子以消食化痰。

2 辛散解表,宣肺散寒,祛除闭肺之诱因

历代医家普遍认为外感是哮喘发作的诱因,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谓:“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6]”李士材云:“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7]”,提出外感风寒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哮病论》论述哮病之因,为“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病之症作矣[8],也明确指出外感风寒是本病的直接诱因。

现代医者也认为外感是哮喘发作的诱因,直接导致哮喘发作的病因,根据外感邪气不同,又分为外感风寒[9]、外感风热[10]、外感风邪[11]等。对此观点周教授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强调风性开泄,风热犯肺只能导致肺之宣降失司而发为咳嗽,但应不会出现喘憋;寒为凝涩之气主收引,风寒从皮毛外袭,毛窍闭塞,肺气郁闭,发为喘憋。故周教授认为外感风寒才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外因。

临证周教授喜用麻黄、杏仁与细辛配伍,或麻黄、射干与细辛配伍,其中麻黄、细辛二药辛温入肺,既可解表散寒,又可宣发肺气;杏仁、射干二药味苦入肺,苦降肺气,与麻黄、细辛配伍,则肺闭得宣,气逆得降,宣降结合以复肺之宣降之功,而奏宣肺定喘之效。

3 本虚邪实,攻补兼施,单纯补益不可取

本病属于本虚标实,医者多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法。叶天士治疗哮证,也强调要补益肺气,云“劳烦哮喘,是为气虚,盖肺主气,为出气之脏,气出太过,但泄不收,则散越多喘,是喘证之属虚,故益肺气……[12]。”对于本病如何益肺气,周教授提出自己的观点。周教授认为哮喘一病夙根的形成,是因阳气不足,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湿内停,聚湿为饮凝聚为痰,痰饮内伏所致。哮喘反复发作,必定耗伤正气,故本病确有正气不足一面。尽管如此,周教授强调在治疗时要遵守两不可的原则。一是不可因本虚而妄用补药,患者病属本虚标实,单纯过用补药必致气机壅塞而致喘憋加重;二是不可因本虚而放弃祛邪之法,病有夙根,伏痰不除,则哮喘必然反复发作。

周教授主张解表散寒、化痰逐饮的治疗方法是哮喘治疗贯穿始终的主要思路。对于哮喘患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而临床表现气虚明显者,治疗时只须在解表蠲饮药物为主处方的基础上,适当配伍收敛固涩肺气之品即可。其作用一则补其肺气不足,二则防止方中辛温燥烈之品耗伤正气。本病性质属于虚实夹杂,过用补品会妨碍夙根痰饮的祛除,故不用峻补之品,临证喜用五味子、乌梅等酸敛肺气、平补气阴的药物。敛肺之药与化痰逐饮之品配伍,攻补兼施,则化痰逐饮不伤正,收敛肺气不留邪,相得益彰。

4 化痰逐饮,降气平逆,肃降肺气平喘逆

内经“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张景岳认为“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为喘。”近代医家金子久认为“肺气清肃则升降无碍而呼吸自如,一有逆乱,便生乖违[13]。”周教授认为,喘的病机关键在于肺气上逆,因而治法必须肃降肺之气逆,肺气降则喘逆平。此时误补升提、滋腻壅滞之品在所禁忌,否则均可助邪为虐。

周教授喜用苏子、葶苈子、炙枇杷叶、旋覆花、代赭石等药化痰逐饮,降气平逆。苏子、葶苈子取自苏葶丸(《医宗金鉴》卷五十三)的主要组成,其中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之证。二药配伍具有泻肺定喘之功。旋覆花、代赭石取自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原方用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呃逆嗳气之证,周教授选取其中旋覆花、代赭石二药取其化痰降逆,用治痰阻气逆不降之证。炙枇杷叶降肺胃之气。诸药配伍,化痰饮,降逆气,则喘逆平。

5 病有兼夹,随证治之,照顾儿童生理特点

儿童具有“生机蓬勃,发育旺盛”之特点,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旺盛。周教授认为小儿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或因乳食不知自节,饥饱不能自调,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自身脾胃功能无法运化过多或过高营养的饮食水谷;或因小儿过食生冷,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日久生积成痰,此乃食痰。周教授认为食痰是幼儿哮喘病的夙根。因此对于儿童哮喘应尤其注重消除食痰的治疗,坚持消食与化痰结合,才能去除儿童哮喘的夙根,达到治本的目的。周教授常选苏子、葶苈子、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槟榔、莱菔子、鸡内金等药物配合使用。苏子、葶苈子是《医宗金鉴》中苏葶丸的主要组成,具有泻肺定喘之功。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槟榔、莱菔子、鸡内金消食导滞化痰。两组药物配伍,消食导滞,降逆化痰,尤其适用于4岁以下患儿。

6 综合治疗,坚持用药,巩固疗效防复发

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且与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如呼吸道感染、吸入过敏物质等。周耀庭教授治疗小儿哮喘在使用中药饮片处方的同时,必定嘱咐患儿家长,家中尽量避免饲养动物宠物,远离猫狗;饮食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食品;锻炼适度,循序渐进,不可过劳;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等。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除了可以直接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症状外,更重要的是缓解期的治疗。周教授特别强调,本病缠绵,内有夙根,一般疗程较长,需引起家长注意,取得配合,才能保证疗效。建议病情平稳后继续服药巩固半年以上。正如《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云:“若欲除根,必须频年累月,服药不断,倘一曝十寒,终无济于事也。[14]”

[1]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95.

[2]万全.幼科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00.

[3]张介宾著,李继明,王大涥整理.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4.

[4]喻嘉言著,寓意草[M].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59.

[5]朱志华,邱慧颖,容福庆.容福庆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8):1442-1443.

[6]李用粹编撰,竹剑平,江凌圳,王英整理.证治汇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2.

[7]李中梓著,郭霞珍整理.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4.

[8]秦景明撰,郭霞珍整理.症因脉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167.

[9]亓四广,李西军.老中医王瑞道治疗儿童哮喘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01,30(5):4-12.

[10]刘娟,王晓燕.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238.

[11]刘爽,王烈.王烈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7,3(6):2.

[12]叶天士撰,苏礼整理.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5.

[13]戴裕光.戴裕光医案医话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2311.

[14]尤在泾,曹仁伯,王旭,等.增评柳选四家医案[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11.

猜你喜欢

周教授葶苈子外感
葶苈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出身寒门就是过吗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5种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郑绍周教授从脾肾论治低颅压性头痛经验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