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教授辨治疑难杂症经验两则
2014-04-05王祥森
张 丽 胡 申 刘 杰 王祥森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博士,济南,250355;2济宁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济宁,272067;3山东大学,济南,250100;4山东省聊城市中心医院,聊城,252000)
孙冰教授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济宁市名中医药专家,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近30年,学验俱丰,功擅内科、妇科、生殖医学科等,处方用药轻灵平淡,屡起沉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临教诲,孙师擅长舌诊、脉诊,现撷取其临床治病之部分病案,诉诸笔端,以飨读者。
1 治疗干燥综合征
某,女,75岁,退休会计。2011年5月2日初诊。主诉:患干燥综合征4年余。病史:4年前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发病,出现无汗、口干、便干,纳差、消瘦,体重半年内由160斤减至110斤,伴极度乏力、怕冷,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曾应用强的松等西药及200余剂中药无明显疗效,夏季仍需着毛衣毛裤。刻下:神志清,精神疲惫,口唇薄干色淡,消瘦,大肉脱失(体重103斤),连续行走10 m左右即需坐下休息,无汗、口干、便干,纳差、消瘦、乏力、怕冷。舌红少苔,舌前半部光红无苔,脉沉细。中医诊断:燥痹(气阴亏乏,脾肾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处方以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化裁:黄芪30 g,太子参10 g,沙参15 g,麦冬30 g,生地黄 15 g,石斛 15 g,玄参 30 g,升麻 6 g,当归 10 g,熟地黄20 g,砂仁6 g(后下),炙甘草10 g。共6剂,水煎服,1剂/d。
二诊(2011年5月10日):患者诉服上药第5剂后开始有微汗出,口干稍减。余症同前。效不更方,继用前方,加山茱萸10 g,10剂,服法同前。
三诊(2011年5月23日):大便稍稀,口干较前稍有减轻,舌红而干,少苔根部干厚焦黑,脉沉细。上方去石斛、熟地黄、升麻、砂仁,当归减量为6 g,太子参加量至15 g,加五味子、枸杞子、知母、白术、柴胡、陈皮,以滋阴清热、健运脾胃。6剂,服法同前。
四诊(2011年6月1日):周身较前有力,已能连续行走20 m以上,每日可睡眠5 h,仍感口干,食少,大便正常每日1行,以往肠鸣音较多现正常,已将毛衣脱下,身着单衣及保暖裤,舌干少苔,脉较前有力偏弦细滑。处方:生黄芪45 g,太子参20 g,沙参15 g,麦冬30 g,生地黄 20 g,玄参 30 g,五味子 10 g,枸杞子 12 g,当归 10 g,山药15 g,佛手10 g,神曲10 g,鸡内金10 g,炙甘草10 g。14剂,服法同前。
五诊(2011年6月20日):患者近1周未服中药。刻下:身着夏季短袖薄衣单裤,已能每餐进食2两馒头(以往每餐进食不足1两),自觉有口津,睡眠可,大便偏干,2~3日一行。舌干少苔,脉细弦。处方:生黄芪60 g,太子参 15 g,沙参15 g,麦冬30 g,玄参30 g,五味子 15 g,枸杞子12 g,白芍15 g,当归10 g,山药15 g,熟地黄20 g,砂仁6 g(后下),焦山楂 10 g,鸡内金10 g,知母10 g,炙甘草10 g。14剂,服法同前。
六诊(2011年7月11日):上方改为水丸,每日9 g,分2次口服。
七诊(2011年11月2日):患者服上药丸3月余,体重增加5 kg,行走自如,但仍不耐长久,易疲劳,口干明显缓解,每日饮水量较前减少,但唾液分泌仍少,纳可,每次进餐可食一个馒头(约2两),仍怕冷但较前有明显减轻,眠可。舌干少苔,脉细较前有力。继以丸药缓补调治。
按: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临床难治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主要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以口干、眼干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侵犯内脏,累及肝、肾、胃肠道、淋巴等其他器官和组织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故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为0.5%,其男女发病比例为1∶9[1],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口干、眼干通常用唾液或泪液代替品的润滑剂治疗[2],或用已批准用于治疗口干燥的唾液刺激剂,如毛果芸香碱和西维美林[3-5]。中医学并无类似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燥证”范畴,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所著《痹病论治学》[6]将本病命名为“燥痹”,指出燥痹是由燥邪(外邪、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至肌肤枯涩、脏腑损害的病证。本病亦可称为燥症、顽痹、燥毒症等,临床主要以口、眼干燥及关节痛等为主。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在辨证分型方面,以南京刘永年[7]、江西杨香生[8]、上海章琴音员[9]等为代表,分别将本病分为燥毒型、阴伤型、气阴两虚型、风热型、气虚型、涩滞型、阴虚内热型、湿热型及病气犯肺型、阴虚内热型、脾胃阳虚型、气血瘀阻型、气阴大伤型等,为本病的治疗拓宽了思路。本案患者病机辨证为气阴亏乏,脾肾两虚,阳气不得外展,故干燥、身冷,治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以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化裁。黄芪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固表升阳,《本经疏证》言其“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故二药均大剂量应用益气生津为君;太子参益气养阴,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生地黄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清阳、散郁滞、布津液。全方配伍可令津气化生有源,脾胃升降有序,气机条畅,阳气不复郁闷,故津液得生,肠燥得润,燥热身冷诸证得以悉除。
孙师临证特别强调舌诊、脉诊,她认为查舌按脉,并平之辨证为临床第一要领。该患者初诊时舌红少苔,舌前半部光红无苔,脉沉细,病机辨证为气阴亏乏,脾肾两虚,阳气不得外展。治疗2周后(三诊时)舌红而干,少苔根部干厚焦黑,表明气阴有生但虚火上炎,故减当归,太子参加量,加五味子、枸杞子、知母、白术、柴胡、陈皮,以滋阴清热、健运脾胃;四诊时舌干少苔,脉较前有力偏弦细滑;五诊时舌干少苔,脉细弦;丸药治疗3月后脉细较前有力,通过舌、脉的观察比较可以看出患者气阴逐渐恢复,虚火逐渐消退,病情逐渐好转。
2 治疗梦游症
某,男性,67岁,会计(退休)。2009年7月4日初诊。主诉:夜间梦游半年,加重2月。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常半夜即起,以头撞墙,其声响可惊动隔壁邻居,其妻呼之不应,数分钟后自行回到床上再眠,次日晨起对夜间之事全然不知。数月来类似发作日益频繁,近2月几乎每天均有发作,曾在外院行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家属述近半年患者性情较以往急躁,平时无明显眩晕头痛症状。观其神志清楚、面赤,语言正常,声音洪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血压135/70 mmHg。
诊断:为“梦游症”,证属肝阳偏亢,上扰神明,治宜平肝清热,潜镇安神,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9 g,钩藤12 g(后下),石决明30 g,牡蛎30 g,川牛膝9 g,黄芩 9 g,栀子9 g,夜交藤30 g,茯苓12 g,益母草15 g,桑寄生12 g,白芍9 g,4 剂,水煎服,1 剂/d。
二诊(2009年7月8日):患者家属诉近4日仅于服药第二夜起床,只撞墙数次即回床就寝,近二日未见发作。观其面红较前稍减,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效不更方,继予平肝潜阳治疗,并增加养肝、疏肝之品。处方:守上方,加枸杞子12 g、柴胡9 g,6剂,服法同上。
三诊(2009年7月14日):患者诉未再有上述症状发作,近日常感口干、眼涩,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患者肝阳肝火旺盛已基本平息,但肝阴亏虚明显,故给予滋补肝阴为主,以杞菊地黄丸加减,12剂,服法同上。
后随访未再有梦游发作,眠可,口干、眼涩亦不明显,嘱其口服杞菊地黄丸以巩固疗效,病告痊愈。
按:梦游症古今均有记载,但中医学对此尚无专论,有人将其归为“神不守舍”之神志异常之疾,类似于现代医学精神病学中精神障碍的一种疾病,如癫痫性梦行症和癔病性梦行症。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故对于神志异常,多从心、肝论治。《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张景岳[10]认为“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内经选读》[11]解释“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曰:“魂是神活动的一部分,随神往来,受神主宰,主要包括一些非本能性的较高级的精神思维心理活动,如人的情感、思维等。魂若离开神的支配,则可出现幻觉、梦遊等症。”因此,孙师认为,梦游症亦应首先从心、肝辨证。本例患者梦游时以头撞墙,且面赤、舌红、苔黄腻、脉弦,并伴性情急躁,虽无眩晕,通过舌、脉及面赤等表现仍可辨证为肝阳偏亢,风阳上扰神明以致魂不守舍。故以平肝潜阳、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之。方中天麻、钩藤为君,以平肝熄风;石决明、牡蛎平肝潜阳镇静,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助平肝熄风,共为臣药;配黄芩、栀子清泻肝火,夜交藤、茯苓宁心安神,桑寄生、白芍、枸杞子滋补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后加柴胡以疏肝用,共为佐药。全方养肝体、调肝用、平肝阳、清肝热,且心肝兼顾,气血双调,共达平肝清热,潜镇安神之效。本案病机辨证准确,方中病机,故效如桴鼓,后缓则治本,故以杞菊地黄丸滋补肝阴以巩固疗效并防复发。
[1]Bowman SJ,Ibrahim GH,Holmes G et al.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among Caucasian women of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in two general practices in Birmingham,UK[J].Scand.J Rheumatol,2004,33:39-43.
[2]Baudouin C,Pisella PJ,Brignole F.Current treatments of xerophthalmia in Sjogren's syndrome[J].Rev Med Interne,2004,25:376-382.
[3]Fox RI.Sjogren's syndrome revolving therapies[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3,12:247-254.
[4]CaSSolato SF,Turnbull RS.Xerostomia:clinical aspects and treatment[J].Gerodontology,2003,20:64- 77.
[5]Porter SR,Scully C,Hegarty AM.An update of the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xerostomia[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4,97:28-46.
[6]路志正,焦树德,阎孝诚.痹病论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81.
[7]傅宗翰,刘永年.干燥综合征辨证施治规律探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11.
[8]杨香生.干燥综合征的中医分型论治探讨[J].江西中医药,1989,(5):26.
[9]赵丽娟.补脾益气及阴阳双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J].中医杂志,1985,26(6):41.
[10]明·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0.
[11]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