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健宝水丸加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3例

2014-04-05周兆齐王晓娟白海锋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710043

陕西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肝气肝炎乙型肝炎

周兆齐 王晓娟 白海锋 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 710043)

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胁痛范畴,其病在肝。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其病机无外气滞而不条达,血瘀而不疏泄,邪胜则正衰,正胜则邪除。临床分为四型,即肝气郁滞、肝胆湿热、淤血阻滞、气阴两虚。患病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们采用肝健宝水丸加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社区门诊慢性乙肝患者153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60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者3年,最长者10年,平均5年;轻度患者98例,中度患者55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在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全书》,辨证分为:肝气郁滞、肝胆湿热、瘀血阻滞、气阴两虚4型。

治疗方法 153例患者均采用口服自拟方肝健宝丸口服加穴位敷贴治疗。口服自拟肝健宝水丸组成:黄芪80g,党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全瓜蒌各30g,羊蹄根、板蓝根、山栀子、山豆根、灵芝各20g,大黄18g,丹皮、连翘、重楼各15g,三七5g,柴胡12g,胎盘10g。据此方以疗程为量共为细粉制成水丸,1d2次,每次9g口服。

穴位敷贴方选:当归、白芍、血竭、青黛、川芎、香附、陈皮、白芷、黄药子各30g,儿茶6g,冰片10g。以上共为细粉,用时每10g药粉加斑蝥0.5g以生理盐水调敷贴穴位,每次2~4h,1d1换。每周为1疗程,配合治疗半年。基本治疗穴: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中脘、肾俞、肝俞、章门。配穴:肝气郁滞加内关、太冲;肝胆湿热加丰隆、侠溪;瘀血阻滞加太冲、膈俞;气阴两虚加三阴交、脾俞。治法:疏肝理气、通络解毒。支沟配阳陵泉疏泄少阳经气,调理气血。佐足三里引气下行,和降胃气而消痞满。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疗效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BIL,DBIL和ALT下降至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BIL,DBIL,ALT下降达到或超过治疗前5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TBIL,DBIL及ALT下降少于50%或反而上升。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153例,痊愈75例,显效45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2.8%。临床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观察,其中治愈75例患者无1例复发。45例显效患者21例转为痊愈,好转患者7例转为痊愈,无效患者3例转为显效。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毒副反应。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疑难病[2]。常见的急性肝炎能彻底治疗,若迁延不愈容易转为慢性,对治疗形成极大的困难。祖国医学认为,乙肝病变在肝[3],当病邪侵入肝脏时首先是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功能,时间稍久则由壅而成瘀,致肝络壅滞窒塞,结而成痞(肝脾肿大)而三焦不利。临床上可根据各脏腑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辨证用药。方中黄芪、党参为益气之药,以黄芪为主药,黄芪用量为15~150g,辅以党参(或太子参)、五味子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功能,这是扶正的一面。另一方面是针对病毒驱邪的治疗,采用全瓜蒌(对黄疸、转氨酶增高有效)、羊蹄根、大黄、丹皮、连翘(有活血凉血作用),或加蒲公英、板蓝根以加强解毒,全方共奏扶正祛邪之目的,临床上可视人之虚实、毒邪大小,增损用药。同时通过中医经络理论辨证选穴,并配以中药敷贴,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本资料结果显示,自拟肝健宝水丸加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降低血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153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此方法安全且疗效可靠。

[1]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8-59.

[2]郑志想.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3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56-257.

[3]温丹枫,车军勇,董 筠.养肝澳平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例[J].陕西中医,2012,3(1):5-7.

猜你喜欢

肝气肝炎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