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2例观察

2014-04-0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涌泉阻型桂枝汤

余 琴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内科,重庆 40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2例观察

余 琴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内科,重庆 404000)

笔者跟随刘立华老中医学习,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6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5岁;病程3个月~16.1年,平均5.6年。对照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41~81岁,平均67岁;病程3个月~18.3年,平均5.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实用内科学》[1]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心功能分级(NYHA)。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NYHA心功能Ⅰ级为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的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和心绞痛;Ⅱ级为轻度体力活动受限,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Ⅲ级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Ⅳ级为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衰或心绞痛症状。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诊断标准。阳虚瘀阻型表现为心悸、胸闷、心痛、水肿、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重则喘息不能平卧,时有自汗,纳差,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白(腻),脉象细弱或脉涩或结代。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依拉普利2.5~5mg,日1次;安体舒通20mg,日1次。另用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桂枝15g,制附片15g,熟地15g,泽泻10g,山药20g,丹皮10g,山茱萸10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5g,丹参15g。1日1剂,中火水煎约50min,1日3次温服,每次150mL。

治疗组再用桂枝汤(桂枝30g、芍药30g、炙甘草20g、生姜30g、大枣15g),每日1剂,文火水煎约40min,取汁2000mL,待水温冷却至40℃开始腿浴,每次泡20~30min,每日早晚2次。

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水肿消退,心功能好转2级及以上。有效:症状好转,水肿基本消退,心功能好转1级及以上。无效:症状无好转,水肿无消退或病情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4例(43.8%),有效16例(50.0%),无效2例(6.2%),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5例(17.8%),有效19例(67.9%),无效4例(14.3%),总有效率85.7%。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5 典型病例

张某,女,78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3年反复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全心扩大、全心衰、房颤、心功能Ⅳ级。心累,心慌,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近3个月均半卧位入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黏痰,双下肢中度水肿,稍动则心累气促加重,面色黄白,消瘦,精神差,怕冷,时有自汗,纳差,大小便可,舌质淡紫稍黯、苔白微腻,脉数、结代。中医诊为心衰病,辨为阳虚瘀阻型。方用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桂枝15g,制附片15g,熟地15g,泽泻10g,山药20g,丹皮10g,山茱萸10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5g,丹参15g。1日1剂,中火水煎约50min,1日3次温服,每次150mL。另用桂枝汤(桂枝30g、芍药30g、炙甘草20g、生姜30g、大枣15g),文火水煎40m in,取2000m L腿浴,温度在40℃左右,每日早晚2次,每次20~30min。治疗1周后心累、心慌等症状缓解,可下床大小便。浴足后很舒服,有全身微热感和轻松感。继续治疗,3周后心衰症状明显好转,水肿基本消退,可下床在家里自由活动。

6 体会

阳虚瘀阻型心衰病机为心阳不振,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水饮凌心,心血瘀阻。腿足有300多处经络及特殊穴位,67个反射区,故双足被形象的比作人体之根,人体第二心脏。特别是足底的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心肾水火既济,阴阳互补,心阳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化生心血循行全身。桂枝汤腿浴温暖腿足并不断按摩足部涌泉等穴位,对局部产生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信息传入内脏或至病所,刺激局部而发挥整体效应,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之效,故治疗心衰疗效较好。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6-1381.

[2] 陈可冀.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35-241.

R541.61

B

1004-2814(2014)05-0410-01

2013-12-13

猜你喜欢

涌泉阻型桂枝汤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电针“百会”、“涌泉”两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行为与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