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2014-04-05
“隔”与“膈”
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
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底为膈肌。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因此,纵隔应当用隔离的“隔”。横膈是将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因此,“横膈”不应写作“横隔”。
“瘘”与“漏”
漏《现代汉语词典》释义2对其解释为“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如漏勺等”。瘘《辞海》释义2对其的解释为“空腔脏器与体表或空腔脏器之间不正常的通道,常由外伤、炎症、手术并发症等造成,形成后不易自愈,常需手术治疗”。
医学论文中,瘘一般与瘘管、瘘道连用,指人体内发生脓肿时生成的管道,管道的开口或在皮肤表面或与其他内脏相通,病灶内的分泌物可以由瘘管流出来。漏指物体有孔或者缝隙,东西能滴下或透出,并不存在管道。临床上常见“胆瘘”与“胆漏”。胆瘘是指胆汁经异常通道向异常出口排出的现象,可能起源于肝内外胆管或胆囊,通向某处或多处器官、孔道、体腔或体表,其间存在着1个或多个病理性通道。而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常急骤发生,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的数日之内。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初期未形成瘘管前亦属胆漏。胆外漏持续日久即形成瘘管成为胆外瘘。两者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瘘管。例如,“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句中“漏”应为“瘘”。
摘编自《编辑学报》201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