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传染性疫病的治疗措施
2014-04-05阙晓南
罗 鸣 王 芳 阙晓南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常见猪传染性疫病的治疗措施
罗 鸣 王 芳 阙晓南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家畜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很多新型传染疾病也随之出现,导致猪成活率不断下降,因而,总结分析猪传染性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对提高种猪成活率和出栏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性疫病;猪;治疗
近年来,猪肉的价格不断上涨,因而猪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受自然环境和各种技术条件的影响,养猪的成活率不断下降,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严重影响。猪传染性疾病是猪病中影响较大,后果严重的病症之一,在日常养殖中应加强“预防为主”的养殖观念,从根本上控制猪病的发生,本文对常见猪传染性疫病的治疗措施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供相关参考。
1 猪传染性疫病的发病原因
导致猪传染性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因素[1]、免疫程序缺失、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猪疾病控制力下降等。干净整洁的环境可有效减少病原菌的滋生与传播,有利于猪健康生长,反之,恶劣的环境条件易导致出现各种传染性病菌滋生、蔓延。农村养猪一般以散养为主,且购入种猪的时间不统一,因而不能统一注射疫苗,其为猪病的防疫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养猪生产的过程中,应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来预防疾病,然而对数养殖户未经兽医指导便擅自用药,对疾病的防治和治疗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养殖户为追求经济利润盲目引进大量仔猪,扩大养殖规模,但养殖技术不过关,未高度重视猪传染病的预防,导致疾病频发。
2 常见的猪传染性疫病及其治疗措施
2.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按类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有可能发生,据有高度传染性。急性病猪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病猪一般表现为高度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在41℃左右。先便秘,粪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两眼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粘液,步态不稳,后肢麻痹。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可见充血,继而转变为紫绀,存在很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病猪会发生惊厥、痉挛等症状,10~20d后死亡。慢性病猪症状轻微,病情发展缓和,轻度发热,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该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因而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猪20日龄和60日龄时进行免疫。发生猪瘟时,及时淘汰病猪,封锁疫区,对病猪舍及用具采用百毒杀等彻底消毒。
2.2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近几年传入我国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3],通常与猪瘟同时发生。病猪一般表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部分病猪朵、四肢内侧及腹下可见皮肤发紫,怀孕母猪会发生流产、早产、产弱胎或死胎;该病以综合防治为主,在养殖时,需加强检疫,不从疫区猪场引种,引种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建立无病清净猪场,严格执行隔离和消毒制度,实行产房隔离,注意区分疫苗的使用特点,无病猪场选用灭活疫苗,蓝耳病猪场选用弱毒疫苗。发生蓝耳病后,隔离饲养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分开料糟、水槽,避免接触导致的传染。
2.3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皮肤伤口和消化道感染,多发于架子猪。败血症型多见于疾病初期,多数病猪食欲减退,两眼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粘液,病初粪便干结,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可见菱形或方形红斑,指压易褪色,病猪发病3~4d后死亡。疹块型病猪一般表现为精皮肤可见菱形或方形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慢性型病猪表现为四肢关节肿胀[5],行动困难。一些病猪会出现心内膜炎,食欲不定,呼吸短促加快,眼、鼻、口腔处均呈青紫色。可定期注射猪丹毒疫苗免疫来预防猪丹毒,对病猪可通过肌肉注射青霉素和抗血清治疗,每1kg体重5000~10000单位,每天3次,待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抗血清治疗:45kg以上的猪20~40ml/日·kg,23kg以下5~10ml/日·kg。
2.4 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其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急性型病猪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先便秘后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浅绿色,通常伴有腹痛症状。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皮肤可见深红色或青紫色。病猪体温下降,呼吸困难,一般发病2~6d死亡。慢性型病猪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恶臭,呈灰绿色,逐渐消瘦。最终脱水死亡。预防猪副伤寒一般在断奶前3d口服或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治疗一般选用磺胺增效合剂。磺胺嘧啶20~45mg/日Kg体重,甲氧苄氨嘧啶,6~8mg/日·kg,分两次口服,持续用药1周,或口服新霉素,40~60mg/日·kg,土霉素50~100mg/日·kg。
2.5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冠状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病,其多发生于冬季,10日龄以内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猪、带毒猪均为主要的传染源,一般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病猪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厌食等症状,哺乳仔猪哺乳后会突然发生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下痢呈乳白色或黄绿色。最后因脱水,酸中毒而死亡。肥育病猪会突然呕吐、发生水样腹泻下痢,食欲不振,增重减慢。让猪自由饮服补液盐水可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病猪继发感染,可采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异口恶唑20~45mg/日·kg,加用甲氧苄氨嘧啶,6~8mg/日·kg,混合后灌服。
2.6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生于1~4日龄的乳猪,通常一窝一窝的发生,病猪排黄色稀粪,肛门松驰,不吃奶,精神不振,很快消瘦,最后脱水衰竭而死。治疗该病一般通过肌注氧氟沙星0.25mg/日·kg,灌服新霉素40~60mg/日· kg,或使用痢生0.10~0.15gml/日·kg,连用3d。
2.7 猪流感
猪流感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6],各年龄、品种的猪均可发生。病猪表现为食欲下降,结膜充血,眼和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鼻分泌物带血,精神萎顿,呼吸急促,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至40.5~42℃。该病也无特殊药物治疗,通常采取对症疗法,对体温高的病猪肌肉注射30%安乃近3~5ml,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避免继发细菌感染。用药量根据猪体重和药品含量确定。
2.8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7]。病猪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鼻吻部及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烂。治疗一般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口蹄疫抗血清,每次0.5mL,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在患处涂抹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3 结束语
总体而言,很多猪传染疾病均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在日常养殖中应以预防为主,从根本上控制猪病的发生,提高科学养殖意识,高度重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在养猪生产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方可最大限度减小将猪传染病带来的影响。
[1] 宋天永.王猪常见疾病的防止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39(2):79-80.
[2] 骆亚平,李国选,户瑞丽.猪常见疾病的诊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2):559-560.
[3] 李玉华.浅谈保育阶段猪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1,(11):117-118.
[4] 蔡兴凤.猪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J]吉林农业,2011,(7):254.
[5] 潘雪红.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J].猪场兽医,2011,20(271):62-64.
[6] 冯晓华,冯文亮,冯艳萍.猪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6(8):26.
[7] 徐家玲.猪口蹄疫的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16(6):56.